- 註冊時間
- 2016-7-21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5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447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故事:楊六郎的箭
2023/02/05 來源:小龍說文化
這個故事是母親小時候給我講的。說是宋朝的時候,楊六郎帶兵從雁門關外來到了我們大青山腳下,和蒙古軍隊決一死戰。打了幾天不分勝負,最後約定楊六郎向大青山往北方向射一箭,箭能射多遠,蒙古兵就向北方撤退多遠。
我無從考證這件事的真偽,想著六郎即使真的來這裡打過仗,恐怕也不是和蒙古人,而是契丹人吧!歷史的事還是交給歷史學家去解決吧,我還是喜歡聽故事。
話說這楊六郎怎麼就能用射箭的方式把一場血戰結束了呢?經過真的有敘述說話這麼簡單嗎?經過我的多方打聽,這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原來北方來兵的元帥是一員女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向來彪悍,豪爽,即使女兒家也是少有漢家女子的扭捏羞澀,而是潑辣大方,機智勇敢,敢愛敢恨。這樣的形象我們要是看過電影《倚天屠龍記》裡由張敏扮演的趙敏就完美解決了。
這次來和六郎打仗的就是這麼一位瀟灑漂亮,英姿卓絕的姑娘。不僅如此,還痴情絕對,否則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
這位女將軍對六郎是早有耳聞啊!一次遼軍圍困宋軍於雁門關,宋軍苦於無計可施時,六郎偶見百姓擔水遇冰滑到,於是大有啟發,遂命軍卒挑水於城上,城牆潑水成冰。遼軍再次攻城時,大批兵卒滑落城下,乘此機會,六郎騎馬挺槍(還是該揮刀?有說用刀的,我且用我小時候聽的評書來把亮銀槍得了。)衝出城門,帶將眾殺入遼軍。六郎英明神武,白馬銀槍宛若天將下凡一般無人能敵,從而大破遼軍。
這次帶兵來和六郎作戰的姑娘,是遼國一位王爺的掌上明珠,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女中豪傑,她早已躍躍欲試,想去雁門關一戰,見識一下這位宋朝的英豪。正所謂英雄惜英雄,美女愛英豪,對於恰好有一個送上門的機會,女英雄當然不能錯過,於是就主動請纓,來戰六郎。
第一場交戰雙方排開陣勢之後,六郎躍馬揚鞭走向沙場中央,只見對方陣中緩緩走出一匹白馬,馬上端坐一人,邊走邊仔仔細細地打量著自己。
走上近前,六郎看清,只見此人:白盔白甲白袍,白色肩帶腕帶,腰間一條素色嵌瑪瑙緞帶,帶上一柄鑲金寶劍,手握一把銀色溜背長刀,足蹬一雙雪白的山羊皮戰靴。白色盔櫻飄揚之下,一張瓜子玉面更是楚楚動人。只見細眉大眼長睫毛,眼珠黑白明又亮,眼神犀利又調皮,細看還可愛得很,鼻子又高又直,比櫻桃小嘴大一點的也是小嘴,紅的迷人,估計是剛剛塗了那個時代的口紅。
女將開口,一口雪白的牙齒宛若夜晚的星星排列其中。女將問道:「對面來人可是楊六郎?」
六郎抱拳答道:「正是末將!姑娘何人,怎麼不見你家將軍前來受死呢?」
女將嗤了一聲,笑吟吟回答:「姑娘就是前來受死的,你想讓我怎麼個死法呢?」
六郎一時語塞。
女將又道:「這次是本姑娘帶軍前來和楊將軍作戰。早就聽聞將軍大名,今日有幸決一死戰,不勝榮幸啊。」
六郎開口了,說:「姑娘還是回去吧,打仗的事還是交給我們男人來。」
女將又是輕輕一笑,道:「呦,敢情楊將軍是看不起我們女人了嘍?」
六郎趕緊說:「哪裡哪裡,六郎不曾看不起姑娘。只是這刀槍無眼,你一女流之輩,又是生得如此楚楚可憐,終究是不忍你血濺當場啊!」
女將莞爾一笑,正色道:「楊將軍,誰血濺當場還不一定呢,你拿起你的兵刃,我們戰上一場,看看誰勝誰負如何?」
說話間撥轉馬頭提起長刀一個迴旋,刀借人勢,人借馬勢,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刀尖已經點到六郎的鼻尖。
饒是六郎身經百戰武藝高強,這要是換作作者本人,腦袋早成了漏風的燈籠了。
好個楊六郎,只見他人往後仰槍往前挑,腦袋躲開刀刃的同時,槍尖已經刺在了女將的刀柄之上。只聽一聲刺耳的「刺啦」之聲,六郎的槍尖在女將的刀柄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疤。女將驚叫一聲退後一步。
雙方稍作迴旋,接著又戰在一處。女將心中對六郎更是佩服有加。六郎對女將刀勢之快,殺法之猛也是心有餘悸。
就這樣你一槍我一馬地戰了二百八十八個回合不分勝負。
六郎心裡說,這女子也太厲害了吧,我一堂堂男子漢,半天殺不下一個女流之輩,顏面何在?
想到這他加快了槍勢,一槍緊似一槍向姑娘刺去。可終究還是於心不忍往姑娘的要害衝殺。
等殺到第三百二十四個回合,女將說話了:「楊將軍,本姑娘今天戰累了,要歇歇去了,明天再打!」
說罷一個虛晃就策馬回營了。
六郎望著女將纖巧的背影有些發呆,心說,這麼漂亮嬌小的姑娘,咋這麼難以駕馭呢?
就這樣,據說來來回回打了3天也沒有分出勝負,到最後兩人是互生情愫,實在打不下去了。尤其是遼國的姑娘,在最後一場交手中,已經向六郎傾吐了愛慕之心,希望能跟他遠走高飛,或者跟他回到大宋做個宋朝媳婦也行。
可六郎已是大宋郡主之夫,又是陣前將軍,無論他怎麼考慮,也不能答應姑娘的好意啊。雖然他心中也早已對這個殺伐驍勇,聰慧漂亮的遼國女漢子心存無限愛戴。種種顧慮之後,不得不拒絕了姑娘的好意。
於是這仗也沒法打了,最後還是姑娘深明大義,她知道六郎是男兒之軀,必須得建功立業,所以就以打不過六郎為由,讓六郎彎弓射箭這種方式向六郎求和。
箭射向大遼方向,以戰場為界,箭落之處就是遼軍後退之所,從此遼人不再邁過箭南一分一毫。
六郎也是萬分感激姑娘的好意,也順水推舟一箭向北。箭據說射出了131499米,落到了我們老家那一段陰山上的地方。
我媽和我說這段故事的時候說了,這箭現在還在山上。我小的時候一直想找到這支箭,可是媽媽總是說不出確切的位置,長大後也沒時間在找,估計現在箭早腐掉了吧。
六郎做好邊防工事後就又返回雁門關駐紮了。而遼國姑娘卻沒有回她的家鄉。她就住在了六郎箭落下去的地方,再也沒回她的家鄉。
那個地方現在叫「老王瀑」,就在呼和浩特城北的山裡。小時候我們也經常去那裡玩,那裡有一座懸崖,崖上有一股細流,細流水清甘冽,喝一口滿嘴生津,解渴救累。
關於老王瀑還有一個傳說。說是遼國姑娘住下的時候,那裡還是一個沒有水吃的地方。頭兩年裡,姑娘都是去10幾里外的村子挑水吃。姑娘的父親開始因為姑娘不回家生氣,不理她。可是過了兩年見姑娘還沒有回去的意思,也就順從了姑娘的意願。老將軍可憐姑娘沒水吃,就派軍隊來,從山北離姑娘最近的水源,引了一條水道過來。水道最近能到姑娘住的地方就是這個懸崖,於是水就從懸崖上流了下來,形成一道瀑布。
姑娘為了感念父親的恩德,就把自己住的地方叫成了「老王瀑」,來懷念她的父親。
姑娘在老王瀑住了一輩子。父親派了衛兵一直保護著她。她帶了幾個侍女在老王瀑春夏種花養草,放牧,冬天騎馬打獵,時不時也打扮成漢族姑娘模樣,去雁門關走幾天。性格灑脫的她,過得倒也算了無牽掛的快樂,終身未嫁。
姑娘的侍從和一些士兵後來在姑娘的主持下,有的就男女成婚了,也有的侍從和士兵和當地的百姓成了家。慢慢地,老王瀑形成了一個村落。
姑娘去世後,村里人為了紀念這個多情多義的女子,在老王瀑下修了一個公主廟,逢年過節的,村里人都會去廟裡祭拜一下公主。
現在,公主廟早隨著山里人往山外走變得荒敗頹殘,最後了無蹤跡了;老王瀑的瀑布也因為這麼多年的缺水發旱成了絕響。
不過,有人說他們有時候經過老王瀑的時候,還能在峭壁上看見一個白衣白髮女子的身影。那影子有時候落花人獨立,有時候騎馬縱草原。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