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1-9
- 最後登錄
- 2024-1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4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99
- 相冊
- 4
- 日誌
- 40
狀態︰
離線
|
「一帶一路」十週年,從碩果纍纍走到負債累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滿十週年,然而一路走來,這項習近平口中的「世紀工程」,從重建絲路的雄心壯志變相為外交大灑幣,從北京自詡的碩果纍纍淪為參與國家的負債累累。
一帶一路大外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出訪哈薩克時,首度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並一個月後印尼國會演說時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當年11月,一帶一路確立為中國國家戰略,成為習近平雄心勃勃的「大國外交」戰略核心。
這項倡議以連接中國與中東和歐洲的古代貿易路線為主題,包括數位絲路、太空絲路和綠色絲路等,如今中國幾乎所有海外合作項目,都可歸類為一帶一路一部分, 習近平稱這龐大計畫是「世紀工程」。
中國外交部表示,約83%中國外交盟友、近80%聯合國成員都有參與。十年來,中國和152國及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項合作協議,自詡一帶一路成就「碩果纍纍」。
擴大影響力工具
透過中國大外宣,一帶一路變成宏大戰略敘事,講述中國勢不可擋崛起、和參與國家「共同富裕」。然十年來事實是中國貧窮盟友落入債務陷阱,承受經濟放緩與大規模壞帳的中國改走「小而美」低成本路線。
東南亞新聞媒體《Benar News》引述國際發展研究室AidData指出,中國國際發展融資支出是美國兩倍,多數增長發生就這十年間。這帶來政治利益,包括一些夥伴國家公開支持中共新疆政策。中國被控在新疆迫害維吾爾與其他少數民族,並試圖滅絕文化。
一帶一路顯然成為中國擴大地緣政治與經濟影響力的工具。《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與新興國家更緊密的經濟聯繫,增強中國國際舞台的影響力。日本總合研究所(Japan Research Institute)專家佐野淳也(Junya Sano)就表示,一帶一路使中國沒有在聯合國被孤立。
債務陷阱真相
然國際環境丕變、美中關係緊張、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都讓一帶一路日益波折。特別是飽受疫情衝擊的開發中國家,滾雪球的債務引發壞帳、衝擊經濟。美國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數據,2020~2022年涉及中國銀行貸款的不良放貸,是2017~2019年4.5倍。
寮國、斯里蘭卡、吉布地、衣索比亞、希臘等一帶一路國家,落入債務陷阱後都付出高昂代價。即便經濟高度開發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唯一加入一帶一路的義大利也表示,並未從一帶一路得到好處。
小而美策略
中國經濟放緩後,這些壞帳當然造成北京沉重壓力。一帶一路推行十年後,中國力拚轉型,貿易、電信、綠色能源等領域改走小而美且低成本路線,減少投資海外基礎設施項目,而是加碼數位領域。
《Benar News》報導,中國自研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斗涵蓋全球165個首都城市,範圍超越美國GPS。廣受歐美抵制的通訊公司華為,打造非洲70%的4G網路。中國持續向全球至少80國出口警務和安全監控系統。
不過,澳洲廣播公司(ABC)引述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專家柯林森(Elena Collinson)報導,一帶一路十週年的今日,落實倡議仍是北京的嚴峻挑戰,因充滿複雜性、大規模延誤、環境問題及其他困難,並因疫情放緩步調。
未來仍具爭議性
儘管如此,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NBR)專家羅蘭德(Nadège Rolland)認為,一帶一路終極目標不是加強連結,而是如習近平所說走向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應理解為據中國喜好重新塑造世界秩序,「中國也許仍可打造他們想像的一帶一路」。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專家葛麗珍(Jane Golley)指出,一帶一路重點是創造取代美國、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秩序願景。一帶一路已寫入中共黨章,彰顯重要性,中國絕對仍會推動這項倡議。
歐洲大學學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EUI)專家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訪問時說,一帶一路雖然縮減規模中,但現在宣布死亡還為時尚早。
*********************
十年前,當對岸提出「一帶一路」的大經濟宏圖,確實有顯露大國風範!期許中國創造取代美國、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秩序願景。然而,隨著中美經濟大戰、新冠病毒肆虐,導致國際經濟熄火,這個宏大的經濟計畫就此波折不斷… 造成壞帳大增,計畫逐漸停滯難行!
其實,跨國合作計畫談的都是利益滿足,只有各國的實質利益都照顧到,才有動力持續攜手同行!而且當一個國家企圖成為共主的動作太明顯,那麼,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信任就會瓦解!就像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樣,大家基於平等互惠原則,一起貢獻所長,路才走得遠,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