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淺學咖啡史•鐵皮卡的傳播歷程~
現今世界的咖啡總產量中,阿拉比卡種就佔了足足七成,而大部分的阿拉比卡種,都是經由鐵皮卡和波旁兩個古老品種在傳播到各地後,演變出來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兩個古老品種之一的「鐵皮卡」,它從埃塞爾比亞出發至今的傳播編年史吧!
鐵皮卡跟眾多原生種一樣,來自於衣索比亞這塊非洲大陸。我們常見的阿拉比卡豆種的圖片都是以鐵皮卡來作為範例!扁平飽滿、細長,形狀是標準的橢圓形,這便是鐵皮卡經典的模樣!而它踏出國門的第一站,便是位於海對岸的也門!
(圖片為鐵皮卡的傳播路徑)
咖啡起初傳入也門主要是當藥物治療,並不是將它當作日常飲用的飲品!直到1500年開始,也門的亞丁港和摩卡港這兩個地方突然掀起了一陣:將曬乾的咖啡果肉搗碎泡水喝的潮流,這一掀,藥物搖身一變,成了熱門飲品。全國各地都開始盛行,於是,人們便開始著手將咖啡豆出口到各國推廣販售!
但在出口之前,也門的人們會先將咖啡豆事先烘焙好或進行水煮,致使咖啡豆失去繁殖能力,以免咖啡豆種流入外國。這就是為什麼在15世紀到18世紀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全世界的咖啡貿易都被也門壟斷,不僅是因為它是一個港口城市,更因為咖啡只在也門有!
直到1670年,一名伊斯蘭教的虔誠信徒巴巴布丹「Baba Budan」迷上了咖啡,想要在回國後也能好好的喝上一番,但奈何自國沒有產出,也門也不給予豆類。於是,它便在朝聖完畢準備返回印度的時候,盜走了7顆咖啡種子,將它們藏匿於鬍子裡避人耳目,然後便成功的帶回了印度,並將它們種在了印度西南部的卡納塔卡省的甘卓吉里山成功繁殖。後人為了緬懷他的貢獻,便將這座山更名為了巴巴布丹山!
讓時間回到稍早一些的時候,咖啡經由也門傳入了歐洲,興起了一陣熱潮,這一下就被譽為「海上馬車夫」稱號的荷蘭人嗅出了巨大的商機。
所以,當他們在十七世紀初佔領了印度的西南部地區以後,以武力的形勢搶奪了從也門偷盜過來的鐵皮卡樹種,將它們栽種在了印尼的爪哇島,直接大獲成功,開啟了印尼的咖啡產業!然後,他們便將種植於爪哇的一株鐵皮卡於1706年,移植回荷蘭進行培育。
這株鐵皮卡來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那裡,荷蘭人專門為它蓋了一間大溫室來給予它舒適的生長空間,並由植物學家進行照顧。沒曾想,這株鐵皮卡產出的後代擴散到了中南美洲,這顆鐵皮卡也就被後人成為「歐洲母株」。
1708年,法國從摩卡盜取的咖啡樹試種失敗。於是,阿姆斯特丹市長看準時機,於1714年贈送了法王路易十四一顆鐵皮卡樹苗。他們也就順勢模仿荷蘭,建造出溫室給予鐵皮卡悉心照料。
1720年,法國的海軍軍官迪克魯,盜取了凡爾賽宮裡的一株鐵皮卡樹苗運往美洲,歷經三年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加勒比海的法屬馬丁尼克島,自此。海島的咖啡產業拉開序幕了!
這顆樹苗產出的後代分散到了其他各個島嶼,其中就包括了產出「咖啡皇帝」的島國-牙買加。
1727年,荷蘭屬地蘇利南與法國屬地圭亞那爆發了領土的糾紛,巴西的外交官帕西塔因調停有功,獲得了獎賞。在法國圭亞那的總督夫人贈與他的獎賞中,便有著鐵皮卡的樹苗。
於是,帕西塔外交官便辭去職務,將咖啡苗帶回巴西,種植於北部的帕拉省,正式開啟了巴西的咖啡產業!後續,巴西也將這株鐵皮卡產出的種子分發給了巴拉圭、秘魯等國家。
而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等國家都在十八世紀前後相繼引進了鐵皮卡的樹種進行栽種。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時候,法國的傳教士田德能便將鐵皮卡的樹種帶到了我國的雲南省朱古拉村,雖然並沒有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面積的種植,但也為我國的咖啡產業埋下了一個小小的「伏筆」。
(前街咖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