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1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若人性無進步,修行便值得被尊崇!
面對很多科學的碩果,人們歡呼著自己戰勝了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的惡魔,從道學的視角看,有這樣的科技成果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其背後仍然潛藏著人性上的隱憂。
隨著科技與文明的進步,人們對世界瞭解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古時人們崇奉的神秘之相在當今也都有了相對科學的解釋,在這一大背景下,宗教信仰成了一個十分邊緣化的詞彙。
在很多人眼中,信仰宗教只不過是一種主觀情感的寄託,心誠則靈也不過是宗教人士進行複雜儀軌的藉口。
當人們對以神仙為表徵的天地自然失去了基本的敬畏心後,人性中隱藏的很多黑暗便會被釋放出來。
人們以造物主的身份自居,卻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走上了夜郎自大的絕路。
縱觀人類文明的進程,人性的弱點幾千年來並沒有太大的改善。從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以來,相比起因病疾而失去性命的人口數量,因人類之間的相互攻訐殘殺而死亡的數目要更加龐大。
隨著認知的提高,我們越來越接近地球食物鏈的頂端,但最後卻總是戰勝不了自己。
道學中認為,人們的貪婪、名利、虛偽、奸詐等等一切惡相,其根源都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名曰為“自私”。當一個人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時,勢必因此損害他人的正當權益。
當一個群體只為各自集團利益考慮時,必然會因為彼此間的分配不公而引發戰爭;若一個種族、一個物種只為自身考慮,最後引發的滅絕性災難也終將會把始作俑者吞噬。
莊子曾經鮮明地指出,人們都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最後會因為放縱了個人的私欲導致對大道的背棄。
可怕的是,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都認為自我的需求是理應被滿足的,欲望越來越膨脹,自我卻越來越迷失。
丟了自己,也就等於丟了本然之道,面對此等情況,道家中有諸多法門,以期告訴世人要從向外的追求返折到自我的真心。學著以心比心,才能改變只從自身所想所願去考慮問題的單向思維,以超越自我的精神面對社會,才能找得到自我在茫茫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人性,並非是指一個人的自然本性,它本應該超越個體,符合一個種族和其他種族之間和諧共生的價值觀。簡而言之,人性便應該是人之道,既是人的社會之道,更是人之為人的自然之道。
如果不談人性中的道,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會變成追名逐利的行屍走肉,為了一己私心而蠅營狗苟,這顯然不是道祖暢想的“萬化樂雍熙”的美好社會圖景。
道教與其他宗教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不僅僅強調人們要信仰,更強調人們要思考,去思考我為什麼要信仰、信仰之後應該怎麼做,思考道之為道、教之為教、我之為我的意義是什麼。
以大道為教化,在於使眾生明白真正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是什麼,自己的真正需求的是什麼,而並非整日被各種各樣的噱頭吸引著情志,最後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他人的設計!
所以,道家修行的第一層要義,就是要明白“我”的意義。
這個“我”,立足于個人的正常需求,是去掉我想、我要等主觀性的表達。人們要使自己的言行只出於需要,而非出於欲求。
當去掉包裹在人性之上的一層層偽裝時,最終露出來的那個最本真、最自然的狀態,才是道家修行中經常提及的“真我”。此“真我”,便與道祖所言的恒常之道有著莫大聯繫。
在人性的概念中,每個人內心中的“真我”是相通的,也即是說道是相通的。但人們在後天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掉進“我執”的泥潭中,把自我認為的一切都當成是正確且唯一的道。
如坐井觀天的青蛙,又如尚未見識到汪洋大海的河神,這樣的自大會使人們把欲望當成需求,成就一個又一個的“假我之相”。若人們都沉迷於外相,而不願意再去追求本真,那麼我們這個世界還能剩下什麼?人類自詡的優越之處又在哪裡?
縱然科技的進步可以幫助解決當下的某些難題,但若是心中的欲望溝壑不能填平,人們最終還會親手創造出新的難題。如果人性中的弱點不能剔除,人們最後只能走向自我埋葬。
修行的要義,便是希望人們能夠逆著眾生的潮流去探問本心何在。從萬物回歸到自我,再進一步超越自我,追求天地齊一的真道。若能悟得自我的本性、回到自我的本然、待人以最初的本真,那麼也就找到了平息世間紛爭的大法門。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