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股票] 衛星晶片/射頻暨直連手機發展趨勢與供應鏈解析 富邦-memo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4-22 07:48: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衛星晶片/射頻暨直連手機發展趨勢與供應鏈解析 富邦-memo
#低軌衛星地面通訊設備晶片/射頻前端核心技術發展趨勢

-2026年低軌衛星寬頻商業營運迎來競爭白熱化階段

-台灣在低軌衛星地面基礎設施完善之下用途偏向緊急救災、備援使用等。

2020-2022成長、發展最多的是Starlink,主因其生態系統完整且發展迅速。預估2026前全球突破500萬用戶手機直連衛星。2028/11前須完成3750顆Gen2部署。

-One web已開始商業營運,但弱點在於財務方面困境,目前公司規劃2023 gen2上線測試,不過根據財務狀況來看,這時間可能會再往後推遲。

-Amazon 24年開始布建衛星,後續有待觀察進度是否符合公司一開始的預期。

-未來兩年能否商轉,還得看SpaceX產能能否支援其他廠商。

-一顆衛星流量約支持200UT,而Starlink實務估算則為200萬用戶除以5,000顆在軌衛星等於400 UTs/顆。

-2026年預估:Starlink 30000顆+OneWeb 500顆 +Kuiper 3200顆 =33700顆X 170 UTs/顆(保守) or 2000 UTs/顆(極限值)= 5,729,000 UTs~67,400,000 UTs

-極限值雖假設系統可以支持2,000 UT/顆衛星,但仍須考量到。

1.衛星所在覆蓋區域的使用人數
2.衛星電力續航狀態
3.用戶體驗、傳輸速度、連續使用時間

-關於SpaceX 2024年收入將達到 100 億美元的營收預期,總裁認為世界上1/3沒有網路其中半數沒有很好的網路,認為是個龐大市場。

-SpaceX將作為供應商將向競爭對手出售可加速太空通訊的光學衛星間鏈路(OISL):

1.SpaceX 在近地軌道上的五千多顆 Starlink 衛星中的部分使用衛星間雷射鏈路以光速在太空中相互傳輸數據,使該網路能夠以更少的地面站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更廣泛的互聯網覆蓋範圍。

2.該雷射產品被稱為「Plug and Plaser」,表明客戶可以輕鬆地將這些設備安裝在他們的飛行器(spacecraft)上。

3.2024年「北極星黎明 」載人任務龍(Dragon)飛船上進行搭載雷射光通訊連接網際網路。

-Eutelsat於2月16日表示,為專注於長期合約客戶增加連續性的服務能力,已決定延緩部署顯著升級的OneWeb寬頻衛星。

-Telesat198顆衛星提供一個非常強大的網路,使Telesat能夠關注的不同垂直領域帶來非凡的價值主張。

-Starlink產品設計已成熟,後續在跨入不同領域上(車用、船、航空等)調整自然會比較順利;Amazon僅提出原型上唯有實際實體,One web則有域不同廠商研發出各類型號,但技術上仍不及Starlink。

-業界推測SpaceX自行設計,找STMicroelectronics代工生產貼牌,也可能是用STMicro的晶片作客製化改版,僅SpaceX能購買該款晶片。

-Amazon自行設計的基頻晶片Prometheus,該晶片也被Amazon用於Kuiper衛星以及地面閘道器天線上,處理每顆衛星高達1 Tbps的網路流量。

-Anokiwave(已被Qorvo收購)、Renesas晶片暫無看到降價趨勢,應是受限於利基市場與使用數量,未來出現用量成長才有機會看到大幅降價空間。

-SatixFy目前正在向客戶提供樣品,包括低地球軌道 (LEO) 和地球靜止軌道 (GEO) 衛星製造商。

-Renesas打進OneWeb、Kuiper,過去也有供貨給Amazon。未來也將持續開發新晶片,以固定式家庭用途及航空使用。車用、高毛利用途如軍事、政府專案也有部份在進行。

-Kymeta OspreyTM u8 HGL是一款混合型GEO-LEO蜂巢終端,在成功完成現場試驗後現已出貨,主要用途為救災。

-國際系統廠商較具產品規格主導優勢,台廠供應鏈可藉由與電信商合作,切入電信商掌握的利基市場突破終端裝置的整體解決方案需求。5G應用可能是潛在買家,其他領用應用則仍在早期評估與技術開發階段。

-射頻晶片產業策略路徑

1.專用晶片模式->專利買斷:SpaceX設計委由STMicro代工並貼牌。特殊採購合約,僅SpaceX能購買該產品。

2.直接採用->快速出貨:如分離式結構,可直接採用工研院開發之「BB+RF+BT IC+散熱結構」的解決方案,直接用於代工製造產品。可能廠商:啟碁、明泰、耀登。

3.系統開發->整合解決方案:具備IC設計團隊,可以採用晶片模組結合CPU做加值設計,但不採用散熱設計All-in-One型式會更考量散熱的整體機構設計,散熱模組會由廠商自行設計。可能廠商:群創、友達+円通。

4.只買晶片產品->加工利用:天線商可能採購BFIC,用於陣列天線模組開發。

#車載衛星寬頻設備

-全球新車出貨量8-9000萬,但頂規、特殊規格、電動車才會配備,未來衛星設備像Wi-Fi/藍芽裝置等標配裝置。

-與其改動車體結構設計,不如直接裝在車頂上,只需賣新的架子(Cybertruck)。

-液晶今年沒有新的廠商做這塊,相位陣列天線有新創廠商佈局,友達收購車用系統車用廠商做開發;佳世達+明泰+鐳洋佈局。

-中國有政策支持,電動車/資通訊產業整合性強,2020年起吉利汽車旗下子公司對於建立衛星系統有著墨,領克汽車估國內銷量300萬台,外銷60萬台。

-吉利汽車運用連網技術可以搜集更多數據,益於未來先進車輛之開發(自駕、飛天車),其餘終端應用場景也可以使用數據,建立生態系統。

-衛星通信功能已率先在極氪001FR和吉利銀河E8實現量產搭載,車載玻璃天線、雙向衛星消息、衛星通訊等,吉利透過北斗衛星提供通信鏈路。

-比亞迪仰望U8在車頂設計無人機停機坪,可同步釋放無人機偵查周邊場景,用影像傳至車內,做成越野休旅車。

#QA

-應用端跟通訊比較有關,在自駕上有什麼幫助嗎?
國際大廠現只能做到L2-L3,L4階段才真的可以不用駕駛,現在還是需要靠車輛上運算速度為主,現在傳輸速度還有安全上疑慮,運用光達/毫米波雷達偵測。電話、簡訊、導航功能等,因大部分車子都在市區多用地面通訊為主,真的要到偏僻地方才需要衛星通訊。衛星通訊運用未來比較像歐盟法規要求加裝安全報警裝置。

-商用化程度達到預估用戶數是不是有困難?
具有難度。30000美元當人均GDP之已開發國家,政府補助使用衛星寬頻是可以的人數估計為1000萬人。以網路使用人口推估,缺口會用5G FWA或低軌衛星取代,但社區城市化基礎設施對衛星需求替代性強。城市固網為主,車用才會有衛星潛力。

-手機直連衛星機款拆解與供應鏈展望
有三種層面,第一為專屬協議:只能跟特定裝置做連通,無法與別家相連,如手機領域有apple/Globalstar簽約、中國手機廠商使用同步軌道衛星,以天通與北斗為主,聯發科推展上相對無進展。

-第二為通用性主導廠商如高通、三星和聯發科之通用晶片支援技術。
第三創新作法是讓電信商看數據流量分錢,讓消費者使用上無縫接軌,在手機不改狀況下直接改動衛星,美國為LINK、AST、STARLIN/T-mobile開發新的衛星做此應用。中國銀河航天與日本也希望用地方衛星來製作。

-中國之天通與北斗,並非寬頻,多家手機廠旗艦機都有表示可以用衛星功能。設計上含有衛星Modem IC、內建或外掛天線強化。美中貿易戰抵制下,手機規格分為兩種,Iphone在中俄版本PCB設計不同,將衛星板子裁撤,未來偏向兩套標準發展。

-Globalstar衛星還沒上去,衛星功能實現還需往後延。
三星預估在S24會出,但實際上沒有,應是合作衛星商破局,主要市場也還沒明確辨別,中國以外市場較保守,都表示有技術,中國各家廠商都在做相關發展。

-高通一直推新晶片,但用的人不多,有出新機的也不多,中國為最主流市場。出到X80高階,中國以外的廠商較少採用,後續等衛星就定位再視轉換可行性。

-華為用北斗做,拜登上任後封鎖科技力度加強,中國必須扶植自主供應鏈。

-vivo X100 Pro+將配備紫光展銳V8821衛星通訊SoC晶片,後續觀察這種相對低製成的功能性能是否符合預期。

-小米14 Ultra內置了兩顆小米自研的澎湃T1晶片。在保障衛星連接穩定性的同時,還能大幅提升手機的蜂窩網路、WiFi、藍牙等技術的連線速度。另外還推出衛星信號增幅儀可以提升衛星接收信號,可以保護相機鏡頭,還可以自由拆卸做裝飾用。

-中國傾全國之力發展衛星網路,目的就是要擺脫美國。

-Thuraya Skyphone內建天線可以頂部滑出及較大的電池容量,使用衛星連接可以使用長達80小時,連接地面通訊可以使用380小時

-三星則是有技術但一直沒有商業模式,即使找到市場也未必有能支應的衛星數量及相關法規是否符合都是問題。

-Starlink團隊已於1月8日透過T-Mobile網路頻譜,成功收發首則文字簡訊,目前有與加拿大Rogers、澳洲Optus、紐西蘭One NZ、瑞士Salt以及日本KDDI等電信商們合作。

-Starlink 的新型 v2 mini 衛星天線面積為6.21 m2,但Starlink計畫在其更大的 Starship火箭可用時,發射更大的和行動通訊相容的衛星。

-Ericsson技術也在,但找不到好的商業模式。

#QA

-Starlink傳輸架構要用自己手機嗎?
不用,採用T-mobile架構,直接將地面基地台功能搬到太空中。

#結論

-低軌衛星寬頻終端從固定走向移動,過去多技術路徑都回歸相位陣列天線。

-更看好車用領域,現有產品有內嵌和外掛之爭。中國車廠推出多款物聯網(窄頻)車款,結合未來電動車用於自動駕駛、智慧座艙、智慧交通等創新應用。

-四大星系上線估在2026年,但牽涉到衛星硬體、商用模式等議題。

-衛星在太空環境五年為一週期,考量當系統更換終端產品是否也要更換,目前估26年Starlink可達500萬客戶數,衛星在軌數為3-3.1萬,預期連網數7000,運行效能牽涉在軌有用之衛星數。天線1024隻/256顆波束追蹤晶片,看效能要到多少再做擴減。

-控制晶片在ADI/STM/Renesas手上,其餘要找突破口。

-Intellian、Kymeta等新興終端廠商偏向利基市場非大規模應用。台灣有OneWeb供應商上看可以拿到50萬套,但競爭者仍很多。

-更高頻段須待到2026年後,工研院開發VBand估在2028年。

-手機以GEO/LEO為主,電話與簡訊可使用,但受到手機限制、美中科技對抗使標準被劃分,3GPP/衛星、美/中分立對產業都不是好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6 08:5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