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展覽資訊] 人間墨心–試讀新世代水墨藝術的心理風景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9-11 01:35: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人間墨心–試讀新世代水墨藝術的心理風景


活動時間:開始於2024-09-07~2024-10-12 11:00:00至18:00:00

活動地點:月臨畫廊一、二館-英才路589巷6號1F

費用資訊:免費活動

活動場次:此活動只有一個場次時間

主辦單位:月臨畫廊


當吳冠中(1919-2010)生前這麼講「筆墨當隨時代」時,到底又有多少人曾嚴肅正視過這話背後,所含蘊著整體環境變化的真確性呢?

水墨的書寫,已經從過去的純筆法性的表現,來到了有別於傳統水墨藝術的書寫格式。在傳統水墨既定章程,不再綑綁當代創作者的情態下,水墨;似乎不再是畫給遠去的鬼魂看;而是畫給現在的人看的。

這樣說法並不全然就抹煞了所有水墨藝術既有的形意,但卻更可以從筆墨隨著時代遞進當中,更可以從創作者面對生活性素材選擇的時候,如何去權衡筆墨兩者箇中要求的同時,不再像過去一昧拘泥在既有技術本位上。因此,當所謂筆意能夠傳達了心意、眼意,作品自然就出現圓融的現世觀,藝術與觀者之間就可以更容易產生共振關係。

以下,來看看這9位當代藝術家的人間墨心…

葉仁焜(1984-)|水墨,固然還是他的基礎,但他的畫則已經把材質的跨域性融入做了相當精彩「對話」。葉仁焜的創作,材質的本身反覆加層,似乎成為他自己內心對現實事物多少轉折的書寫。很少有一個人能夠像他,在〈月夜〉這組作品裡,能夠把藍色掌握到如此深厚又藏蘊著心事!那就像已經深了很深的夜晚時分,天空只剩下寂寞與藍的深沉,可是,這份不需多加言表的內化表情,卻讓葉仁焜的藍給狠狠透透的抓了出來!單純的顏色,卻能造就深邃的內在肌理,幾人能夠?

陳芷若(1990-)|她的作品,在骨子裡已經先撤除了現實制化的結構觀,當這樣的馬步一擺開,就等於她出手的招式,也不會被傳統教科文給綑綁。陳芷若讓山水景緻也好、讓植物題材也罷,似乎都先在她的心理被解放開來,因為先把制化模樣給解放,她才能更精準抓到物件或者山水的精髓。她在〈永恆的短暫〉作品裡,巧妙把景的片段與類似結構線描的精細圖案做了奧妙的糾纏,這種既抽象卻也被具象給「收購」的兩方建構,在她的畫,竟然成為最抒情的低語。

林依文(1990-)|林依文早期的作品,從家園的地景變置談人與土地關係,她也曾經通過蔬果的特寫描繪來指涉人際疏合。這位藝術家的作品,習慣以極為細膩的墨線來架構出所欲表彰環境觀察。墨染化為造境的陳述,但纖細墨線的寫實,卻又能把情感的兩極–理性與感性,在畫面上作了適度的對峙或牽扯,這使得她的作品流露出很輕又很淡散文意念,尤其畫面上似景又似潛藏著莫名生命的陳訴,讓作品在毫不具火氣或任何情緒色彩鋪染下,想像的延展更令人著迷。

楊寓寧(1990-)|她的畫,光是在墨的呈現就是戲。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首提「墨有七法之說」,宿墨;也就是中國畫技七法當中的一個。宿墨,指的是擱置在硯上隔宿之墨,陳墨在脫膠之後,其實既黏又濃,含水漫漶,筆痕所呈顯的是一股煙雨細緼之感。楊寓寧作品中的筆法,多數採取的寬幅,筆刷的痕跡托顯出墨的濃到淡、淡復濃的轉折,讓她所描繪出的花與物、地景,不帶一絲矯飾的殘痕,要言不繁、很俐索、很了然於心的淡然,卻因此留住了觀賞者腳步,安安靜靜在作品前駐足。

吳承翰(1991-)|吳承翰的水墨作品,隱約可嗅得到銅版畫氛圍,同時也帶著一點時間走動所留下的鑿痕。他作品中的光暈,多少也指涉生命曾有的圓滿與現在的衰頹。他通過略帶沉鬱的顏色滲與透,讓畫面能夠呈現不同於水墨既定規章的技法,更像是西畫的透視結構,筆法的開放性,造就傳統水墨能夠不再受到過去的框限,它讓作品並非向那一方靠攏;而更真確來講,應該是在於建立在時代語境下的當代水墨,自此有了更順暢的呼吸感。但,也仍然能保有一份淡雅。

胡在晴(1992-)|她也是將媒材作適度融合,再從中找出吻合自己,自然也就圓融了自己創作獨特性。胡在晴掌握了水墨與盛上的媒材特質,盛上,乃是傳統膠彩顏料,係以天然礦物浮石磨成粉末。在日文上解釋盛上,更顯得清晰明朗。盛上在日文有堆高的意思。也就是說,當它運用到畫面某個局部的時候,可以讓肉眼看到具備跳脫平面化而有堆高視覺感。胡在晴在作品,就能夠讓人感受到她調衡不同媒材來彰顯議題,類似塊狀的墨痕,就如同光影的角度游移,視覺因此有了生命走動的生動痕跡。

黃昱昊(1992-)|他的作品堪稱是將傳統水墨的假借、寓意、寄情等多重心理狀態,通過類似3D科技的視訊疊映,組構出一個不同的閱讀世界。我個人相當喜歡黃昱昊選擇極為日常的物件-例如植物、室內空間…來入題,這些基礎上並不具特殊意涵的主題,卻因為他著意在畫面中加入「玻璃」這個物件,將整體畫面的刻度做了調整。「玻璃」本質上的投映效果、冰冷材質、穿透視覺…等等含意,在他的畫面成為一種可以區隔卻不會封閉的心境轉折,也把傳統水墨與當代性提煉出延續與再創「新」情。

邵士銘(1993-)|他作品裡的幽微,滲透出一種靈光,很輕;就像歲月進到尋常生活時的樣子,躡手躡腳,橫豎聲音大小與否,歲月終究是會來的理直氣壯。邵士銘運用渲染與低彩度的顏色,將生活內化的表情,以毫不動聲色的方式,悄然佈置到畫面,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曾經的某段記憶;更多數是嗅覺到邵士銘以旁觀第三者角色來看生活的種種翻雲。你自然可以說,他的作品藏著心事。但,對我來說,毋寧說;他的藝術是人間劇場微型縮影;是交心但未必一定得要交手的心理。

葉懿嫻(1995-)|日本稱水干繪具為「不變色顏料」,以此來作為觀視,則可以看出葉懿嫻作品所呈現的構圖、顏色,充滿著色彩的流淌與時間流動。這位藝術家習慣以有機顏料-水干、礦物性顏料作為基礎,選擇在麻紙上作畫,她著意讓自己的創作更能貼近樸實生命本質,沒有太多後製作業的精細雕琢,在無華般的情態下,作品的主題也就更能貼應材質本然性,兩者間產生近似處於流動狀態下的活動軌跡,色彩所產生的虛實,讓畫面洋溢出超現實況味,情境也就愈來愈濃郁。

水墨創作在現階段的年輕當代藝術家眼裡,慢慢脫離了水墨的傳統負重,同時也發展出下列幾個特質:一、題材沒有受限,二、材料的多方融合態勢發展成熟,三、表現方式不再單一化,四、技法表現愈來愈能具超越性。尤其,年輕藝術家深諳墨色重淺交置,更合宜地拖曳出空間層次,但又不會讓所謂的重淺有失之沉鬱或輕浮,儘管現階段當代水墨確實已經出現過濃的西畫透視思維,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新世代水墨所透露出的訊息則有時代新韻,倒也墊厚了欣賞時可供迴旋的心理空間。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5 21:2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