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
- 最後登錄
- 2024-12-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54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1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這是全球首例發現患有「白斑症」的角形粗鯊。(圖:Sharklab ADRIA)
上圖側為一般尖背角鯊,顏色為深褐色,適合在深海中隱藏;而下圖的標本則呈現淺色,幾乎是白色。(圖:Sharklab ADRIA)
科學家近日在阿爾巴尼亞海域捕獲一尾極為罕見的深海鯊魚,其全身幾乎呈現純白色,顯示出罕見的皮膚色素異常現象——「白斑症」(leucism)。這是全球首次記錄到患有此種色素異常的尖背角鯊(angular roughshark),為深海生物研究帶來新的挑戰。
尖背角鯊(學名:Oxynotus centrina)外型獨特,結合了鯊魚與卡通豬的特徵:牠體型短胖、眼睛寬闊、吻部呈粉紅色、鼻孔大且有獨特皮膚齒突(類似牙齒的鱗片),讓牠看起來彷彿有絨毛感。這類鯊魚主要棲息於東大西洋深海,從挪威到南非皆有分布,包括地中海。牠們通常棲息在60至600公尺深處,數量極少,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科學家對其生態瞭解有限。
科學網站《IFLScience》報導,此次捕獲的標本由商業拖網漁船在薩贊島(Sazan Island)軍事禁區附近意外撈獲。這尾尖背角鯊因罹患白斑症,體色異常蒼白,與一般深褐色或黑色的同類形成強烈對比。儘管如此,這尾鯊魚健康狀況良好,顯示其生理功能未受顯著影響。
「白斑症」與「白化症」(albinism)雖相似但有明顯差異。白化症是因黑色素完全缺失,使動物全身呈白色或淡黃色,眼睛則呈紅色或粉紅色;相較之下,白斑症僅部分色素缺失,使體色呈現灰白斑駁,眼睛顏色不受影響。
負責研究的鯊魚專家蓋吉奇(Andrej Gajić)指出,過去研究顯示,色素缺乏個體可能較易被掠食者或獵物發現,從而降低生存率。然而,近年來對多種色素異常鯊魚的觀察,初步顯示此現象並未顯著影響牠們的捕食能力、逃避掠食者能力,或性成熟與繁殖能力。
蓋吉奇補充,在鯊魚及其親緣物種中,色素異常的案例極為罕見,全球僅有15例深海鯊魚被記錄患有白斑症或白化症,通常是由基因突變在胚胎發育階段引起,導致色素分佈異常。
蓋吉奇及其團隊的研究由探險者俱樂部(Explorers Club)探險基金贊助,旨在系統性研究北地中海的深海軟骨魚類,尤其是鯊魚。目前,他們專注於深海鯊魚的捕獲後存活率、疾病及其他特徵的調查,以期獲得更多有助於鯊魚保育的科學見解。相關研究已刊登於《魚類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Fish Biology)。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4867600
|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