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銀杏 植物界活化石
裸子植物中,銀杏是唯一的闊葉樹。圖/德禪
銀杏種皮發達,像被子植物的果實渾圓。圖/德禪
北京故宮博物館周圍的銀杏樹。圖/德禪
銀杏種皮成熟時轉為黃色。圖/德禪
銀杏種子剝開外種皮。圖/德禪
銀杏樹葉到秋冬變黃色。圖/德禪
南京寶華山的銀杏樹樹幹。圖/德禪
雲南麗江的銀杏樹。圖/德禪
銀杏科銀杏屬的「銀杏樹」(Ginkgo biloba),也稱為公孫樹、鴨腳樹,原產於中國大陸,是裸子植物銀杏門的唯一現存物種,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或「孑遺植物」,現今普遍引至全球各地栽種。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有甚多人工栽種的銀杏樹,台灣也有零星植株。
據記載,銀杏門的植物於2億7000萬年前的二疊紀就出現於地球,快速發展於三疊紀,鼎盛於侏儸紀和白堊紀初期,曾經分成5個科。白堊紀後期,因為被子植物崛起,銀杏類植物式微凋零。現為銀杏門現在存活的唯一物種,銀杏樹也面臨滅絕的危機。
銀杏的原產地主要在中國大陸,江蘇省徐州市代管的邳州市四戶鎮白馬寺村,發現千年古銀杏,推測是種植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山東日照市莒縣浮來山的定林寺,一棵高約25公尺的銀杏樹,號稱樹齡達5000年,經《金氏紀錄》收錄為最古老的銀杏。根據樹下的解說牌,魯隱公八年九月辛卯,魯侯及莒國君盟於浮來,就是在這棵銀杏樹下結盟修好。
由於長江流域以北地區的環境不適合菩提樹生長,中國佛教寺廟多種無患子或銀杏替代菩提樹,銀杏因而被視為佛教聖樹;因此,日本和韓國的佛寺也受影響,多種植銀杏。歐洲人於1691年初次在日本寺廟的花園遇到銀杏樹,1712年由德國醫師引至歐洲。
銀杏的幼樹莖皮淺灰色而平滑,成樹的樹皮呈灰褐色而有不規則縱裂,主幹直立,株高可達40公尺,樹皮灰色,枝條分長枝和短枝,長枝開展而短枝密生。枝條成長緩慢,不規則伸展,冬芽黃褐色;一年生枝呈淡褐黃色,二年生枝灰色。
在裸子植物中,唯有銀杏是闊葉樹。扇形單葉,螺旋狀散生於長枝,或3至8枚簇生於短枝。葉片全緣、二分裂或多分裂(幼株多為二分裂);葉脈平行,無主脈。銀杏葉在秋天變成金黃色,冬天則掉光。銀杏多為雌雄異株,罕見雌雄同株,於每年的3月或4月開毬花。因為多是夜間開花,因而很難觀察到銀杏的毬花。
裸子植物尚未演化出果實,但因為種皮發達,很像被子植物的果皮。成熟時具有特殊味道,剝掉種皮後種子稱為白果,可以烤食。有些人對種皮的漿汁會過敏,剝種皮時須戴手套保護。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之二.銀杏》說:「一枝結子百十,狀如楝子,經霜乃熟爛。去肉取核為果,其核兩頭尖,三棱為雄,二棱為雌。其仁嫩時綠色,久則黃。」也有說,種子頭尖而具三棱者育出雄株,鈍圓而具二棱者育出雌株。
李時珍說:「(銀杏)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狀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銀杏的存活期很長,但是生長緩慢,若以種子繁殖的植株超過二十年才能結果,故又稱為「公孫樹」,意思是祖父種樹,孫輩才有收穫。文/德禪
【草木堪為友】
|
-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