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31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511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通達「空有一如」,人生無比富有
大師對「空有一如」的通達、體悟,可以說早已流入到他的身心血液裡,融會到他的思想言行中,成為生命裡重要的養分與智慧。如他在《往事百語》的〈要空,才能有〉一文寫到,自己剛出家時,奉師父志開上人之命到棲霞律學院就讀。有一天,教授國文的覺民法師在黑板上寫了「以菩提無法直顯般若論」十個字,要大家以此為題寫一篇作文。當時大師才十二歲,自從上課以來,他從沒聽懂過一句經文,面對這十個字更像天書一樣,叫他摸不著邊際,於是只好東抄西湊,糊里糊塗地交了卷。及至後來,大師歷經世事滄桑,又講說過多次的《心經》和《金剛經》,當他再度回憶起當年這個題目時,這才恍然大悟:「菩提無法」是「空」,「直顯般若」是「有」,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要空,才能有。」
大師說,世間上的人往往將「空」與「有」劃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認為「空」的不是「有」,「有」的不是「空」;但其實佛教講「空」,是要「空」諸執著,「空」諸兩邊,「空」諸假相,「空」諸對待,以還給我們一個真實的世界,因此「空」不但沒有破壞性,反而是建設宇宙人生的本體。
大師回憶他剛到台灣時,身無長物,但並不覺得窮,也不覺得苦,因為十年叢林的「空」慧教育,讓他感受到一個人不必以擁有物質為滿足;因為天空中,星月交輝可以供人自由欣賞;公園裡,花樹繽紛可以讓人恣意觀看;市街上,各種道路可以任人行走;自然界,鳥獸蟲魚可以隨人結緣。由此大師深深感受到,自己實在是個擁有三千大千世界的富有之人。
由於大師人生的歷練豐富,對佛法的體悟深刻,尤其對「空有」的義理領略很多,因此也讓他領悟了人生的另一個哲理:「什麼都是我的,什麼都不是我的!」他在《往事百語》的〈什麼都是我的,什麼都不是我的〉一文裡,談到自己生長在戰爭頻仍的大時代,曾歷經北伐、中日之戰、國共之爭;後來到了台灣,為了弘揚人間佛教,他從南到北走遍了整個台灣。這一路行來,大師說:「麗日風雨,兼而有之。」因此讓他對宇宙萬象有了一番不同的體認,他覺得「如果用入世的眼光來看,什麼都是我的,其實什麼都不是我的;如果用出世的態度來看,什麼都不是我的,其實什麼都是我的」。
大師認為,人生在世,太過執著於擁有的人生固然辛苦,太放棄、太空無的人生也未免過於晦澀,最好是能將兩者調和,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以享有而不占有的觀點來奉獻社會,才能為自己、為大眾鋪設一條康莊的人生大道。
「什麼都是我的,什麼都不是我的」,這就是「空有一如」;能夠洞悉「空有一如」,就能「既能有,也能無」;能有能無的人生就能歡喜布施、喜捨給人,就能懂得感恩知足而享有「另類的財富」,所以大師說:懂得空有一如,世上就沒有窮人!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