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英國 BMT 宣布推出Ellida Strike概念, 以滿足英國皇家海軍 MRSS的要求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14: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文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25-8-26 18:40 編輯

英國 BMT 宣布推出Ellida Strike概念, 以滿足英國皇家海軍 MRSS的要求



在「國防戰略2025」 (DSEI 2025) 計畫前夕,BMT 發布了「艾利達」攻擊艦 (Ellida Strike) 概念,這是 BMT
兩棲艦艇設計系列迄今為止最大膽的革新。

這個概念作為皇家海軍兩棲艦隊資本重組的選項而開發,展現了未來多用途攻擊艦在作戰和人道主義行動中所能發揮
的潛力。


「艾利達 / Ellida」的傳承
BMT 的「艾利達 / Ellida」設計傳承可追溯至數年前,並隨著多用途支援 / 攻擊艦 (MRSS) 計畫不斷變化的語言
而不斷發展。

最初作為一系列靈活的支援艦艇概念,如今已發展成為「艾利達 / Ellida」攻擊艦,這艘艦艇專為將突擊隊從海上
運送到岸上而設計。

該概念並非針對該需求的完整解決方案,其細節尚未公佈,而是BMT對此類平台可能體現的內容的解讀。

「艾利達打擊號」(Ellida Strike) 從龍骨開始重新設計,全面採用海軍標準,旨在打造一艘生存力強、優化兩棲
作戰能力並能適應各種任務的戰艦。

設計一艘配備船塢作業船和 其他可轉運設備的船艦需要大量的浮力儲備,這對船舶設計提出了複雜的挑戰。

「艾利達打擊號」(Ellida Strike) 級兩棲攻擊艦長213公尺,寬35公尺,吃水7公尺,排水量約29,500噸,比傳統的Albion級
兩棲攻擊艦(LPD)規模更大。

該尺寸不僅反映了 英國皇家海軍 (英文:British Royal Navy) 複雜的外形要求,還體現了其重量、空間和動力裕度,
以支持升級,使其服役至2060年代。


戰艦而非支援艦

「艾利達打擊號」(Ellida Strike) 設計的一個關鍵主題是,它被設想為一艘戰艦而非輔助艦。

該艦旨在高端衝突和良性環境中作戰,並具備戰鬥人員應有的韌性和生存能力。

該艦預計將配備自衛武器,包括2門 博福斯 (Bofors) 40公釐Mk 4機砲、2座DragonFire型LDEW砲架 和
2座 Ancilia機載誘餌發射器。

對於一艘兩棲艦艇來說,更不尋常的是,該艦將配備整合式桅杆、先進的雷達和作戰系統。

Ellida Strike 也可以作為 英國皇家海軍未來空中優勢系統(Future Air Dominance System , FADS)架構中的分散式效應器。

該艦可從外部平台發射飛彈,也可獨立作戰,為小型任務編隊提供防空保障。雖然成本和客戶需求將決定武器配置和單元數量,
但設計可容納多套打擊長度的 Mk 41垂直發射系統。


多用途靈活性

Ellida Strike的核心在於其位於艦舯的多用途甲板,專為模組化和貨櫃式有效載荷而設計。

車輛甲板被分隔開來,一側設有夾層甲板,用於停放小型車輛,另一側則可停放全高車輛。

該甲板可容納車輛、無人系統、水雷戰模組、人道主義物資或吊艙式Role 2+醫療設施,使該艦能夠快速適應特定任務。

此外,還可以增加額外的貨櫃式指揮和控制空間,以補充為兩星指揮官和參謀人員設計的固定C2空間。上層甲板最多
可裝載8個TEU貨櫃。

該艦配備一個機庫,可容納多達4架「梅林 / Merlin」直升機或多種無人機。

飛行甲板足夠大,可以起降 兩架 CH-47 「契努克 / Chinooks」直升機,相對於 阿爾比恩級 "Albion-class" 兩棲船塢
運輸艦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航空能力升級。

甲板下方採用雙並排井式船塢,使設計獨具特色。

這種佈局避免了前後式船塢的脆弱性,因為一艘失效的登陸艇可能會堵塞整個空間。

該設計設想搭載兩艘突擊隊多用途艇(CUC)、四艘突擊隊插入艇(CIC)以及額外的無人水面艇(USV),用於執行情報、
監視與偵察(ISR)或水雷對抗等任務。

MRSS的有效載荷發射距離將比其前代產品遠得多。 (CIC的要求是續航里程可達250英里。)正在研發的新一代登陸艇
將與LCVP和LCU有很大不同,而後者與二戰時期的登陸艇大致相同。


人為因素
強調尺寸不僅是為了容量,也是為了人員流動。

BMT投入了大量精力,以確保人員在船艦內高效流動,這反映了現有兩棲平台來之不易的經驗教訓。

ES借鑒了Albion級的優點,並改進了其不足之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作戰效率和艦員舒適度。

英國皇家海軍 陸戰隊本身被視為一個 “武器系統”,擁有訓練和作戰準備的空間。上層甲板設計有不間斷的環形跑道,
方便艦載軍事人員在海上進行體能訓練。

自動化和船員效率是另一個優先事項。 BMT開發了模擬工具,可以繪製人員在船艦周圍的活動軌跡,從而優化佈局,
縮短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

該技術已在其艦隊固體支援艦的設計中得到應用和實施。 「阿爾比恩號 / Albion」需要300多名人員,而「固體支援艦」
(ES)則希望核心船員人數約100人,並利用先進的平台管理系統、自動化消防和連網監控技術。

「固體支援艦」(ES)的設計以人為本,儘管艦員規模較小,但其配備的床鋪可容納700人,包括艦載軍事力量、指揮人員、
航空兵、醫療隊和其他增援人員。 「固體支援艦」(EMF)的設計可容納250名可登陸的士兵及其支援人員。在簡陋的艙室中,
可短暫搭載350名海軍陸戰隊員,使其在超負荷狀態下作戰。

ES的設計目標不僅是將大型突擊部隊運送到岸上,還要求其能夠根據需要進行長距離航行並在近海長時間保持穩定。

突擊部隊可以登陸幾天,然後在任務完成後返回艦上。為了確保EMF保持良好的作戰能力,這需要良好的住宿、餐飲
和補給能力。


產業背景

ES概念具有出口潛力,靈活的多用途兩棲艦和支援艦市場正在不斷成長。

荷蘭、葡萄牙和愛爾蘭都在與世界其他海軍一起研發多用途艦艇。對於MRSS項目,BAE系統公司、巴布科克公司、
納萬蒂亞公司和達門公司也可能參與設計。

英國國防部是否會舉行傳統的競標,還是更明智地尋求與英國業界的合作,目前仍有待觀察。

BMT將ES定位為不僅是一個概念設計,更是其能夠交付融合創新與海軍標準的戰艦的證明。

BMT的AEGIR母設計是潮汐級油輪和挪威支援艦HNoMS Maud的基礎。他們也開發了QEC航空母艦的船體形狀,
並設計了艦隊固體支援艦。 BMT還可以提供初始設計後的全壽命支持,以確保艦艇的維護和服役。這可能包括
綜合後勤支援、平台培訓、技術文件、安全和環境測量以及網路保障。 Ellida概念由該公司以私人企業自籌資金。


瀕海打擊的政治學
對 英國皇家海軍 而言,瀕海打擊是其核心作戰能力之一。

因此,如果英國想要維持一支能夠快速部署、向岸投射力量並在對抗環境中持續作戰的全球突擊部隊,那麼對兩棲艦隊
進行資本重組至關重要。

隨著兩棲船塢運輸艦(LPD)的淘汰和海灣級(Bay-class)的逐漸淘汰,迫切需要現代化的替代平台。

「艾利達打擊」(Ellida Strike) 概念凸顯了英國兩棲未來發展的雄心壯志與困境。從技術上講,該設計是可行的,
並且經過了深思熟慮,借鑒了運營商的反饋和深厚的海軍建築專業知識。

但更大的問題仍然是,是否有政治意願為大規模遠徵和瀕海作戰提供充足的資金。甚至可以想像,皇家海軍將被迫在
資助FADS/83型和MRSS之間做出二選一的選擇



537361389_1294342762574541_8890478764333024870_n.jpg (98.97 KB, 下載次數: 0)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04: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