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音樂與古代音樂有何關係 [複製連結]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13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音樂與古代音樂有何關係
  
  古樸的道教音樂是我國傳統音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道教音樂是道教進行齋醮儀式時,為神仙祝誕,祈求神仙賜福,消災卻禍,降妖驅魔或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所以也稱為法事音樂。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音樂,在曲式和情調的內涵上,無不滲透著道教的基本信仰和道教的審美思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格局。道教音樂在審美思想方面則反映了道教所追求的長生久視和清靜無為的人生目標和思想境界,是既出世而又入世,情調莊嚴肅穆,清幽恬靜,又不乏歡快。表現召神遣將時氣勢磅礡,表現降妖驅魔時威武果敢,祈福慶祝時歡樂輕快,讚頌神仙時優美恬靜,而表現祈禱養煉時悠揚縹緲。通過音樂的烘托、渲染,道教的齋醮儀式顯示更加莊嚴、肅穆、神聖、神祕,聲樂中各種神仙意境得以和諧生動地再現,把人們的情感帶入了神祕的神仙世界。
  
  道教音樂與中國古代音樂的關系非常密切。相傳華夏頌、步虛辭等為道教音樂最早的音韻。而華夏頌是吸收秦漢時宮廷雅樂改編而成的,步虛辭則是源於古代的祭祀音樂,據道書援神契云:「古者祭祀歌樂章,或歌毛詩,今法載長吟步虛,本此也。」至唐代,由於帝王的尊崇與參予,道樂中融入了不少宮近音樂的成份。由於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發展,道樂中又吸收了部分佛教音樂和西域音樂。宋元明清時代,由於帝王干預編纂道教的齋醮儀式,道教音樂進一步規範化。因此,
  
  道教音樂是吸收了大量的宮廷音樂而形成發展的。
  
  在民間,道教音樂與各地方的戲曲民歌融合,形成了各地不同風格的道教音樂。使道樂走上多樣化、地區化和世俗化的道路。
  
  道教信仰是漢民族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信仰,自古以來同漢民族的習俗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在教義上注重入世,追求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道教的這一特點也決定了道教音樂與漢民族傳統音樂關係十分密切,大量地吸取和揉合了宮廷音樂、民間音樂的曲調及演奏方法,這就使道教音樂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地方性。一方面,它的曲調與形式容易被一般群眾所理解、所接受,給人以親切感和熟悉感,為人們所嘉聞樂道,既有渲染宗教氣氛的作用,又具有很強的娛人功能。甚至出現道教音樂中的一些典調又重新脫離道樂而返歸於民間,變成新的民間音樂或戲曲種類。例如在陝西、山西廣泛流傳的道情調,浙江南部流行的大詞,都是從道樂中分化演變出來的。另一方面,道教的這一特點,也使道教音樂披上了濃厚的地方色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道樂經韻,具有不同的音樂風格,並且彼此差別很大。道教全真派的經韻就有「十方韻」與「地方韻」之分。「十方韻」是全國道教全真派宮觀都通用的道教音韻,又稱為「全真正韻」。「地方韻」則僅限於某一地區流行,使用的道教音韻,這些地方韻各不相同,大都吸收了當地民間戲曲、民歌、小曲的曲調和內容,具有很濃的鄉土氣息,故也被稱為「鄉韻」,如有北京韻、廣漢韻、嶗山韻、陝西韻、溫州韻等等。由此,構成了道教音樂的大眾化、通俗化和多樣化的特點,深受群眾的喜愛。
  
  又因為道教音樂有昔嚴格的傳承辦法,所以在道教音樂中保存有大量傳統的古代音樂,尤其是宮廷音樂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道教音樂由聲樂和器樂兩部分組成,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獨唱、齊唱、獨奏、合奏、伴奏等形式。聲樂是道教法事音樂的主要部分,分頌、讚、步虛、偈、吟詠等格式。頌、讚、步虛、偈是單獨的曲式,有上下兩句式或四句式小段,有時也有超過四句的長段。其中頌、讚、步虛的曲式在唐代已形成,偈是元代以後出現的。曲式中音韻是曲調,起著烘托氣氛,抒發情感的作用;而曲詞(即經文)總是十分具體的,表達了舉辦法事的人們的願望與乞求,或讚美神仙的無邊法力,或所用的樂器,幾乎包括了漢民族樂器的全部。用的較多的樂器是:鐘、鼓、磬、鈸、鐺、木魚、鈴等打擊樂,笙、管、笛、簫等吹奏樂,古琴、二胡、板胡、月琴、阮等彈撥樂。這些樂器多用在法事活動的起韻、過門、結尾以及伴奏上。主持法事的道士被稱為「高功」;誦經的道士稱為「經師」高功和經師必須熟諳道教經典,精通齋醮禮儀,會走「禹步」,「踏罡步斗」和各種口訣,當然更要會唱誦和演奏法器,達到做、念、唱、奏樣樣知曉,方能勝任。
  
  中國歷史上曾有不少道士是很有成就的音樂家,例如前面提到的林靈素,冷謙等都對道教音樂的發展傳播起過一定作用。近代著名的道士音樂家華彥均,其作品二迫映月等樂曲是我國民族音樂中少有的佳作。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18: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