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傳統木雕 保存者:李秉圭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3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傳統木雕 保存者:李秉圭


類別:傳統工藝  級別:傳統工藝  種類:木作

保存者:李秉圭

認定理由

1. 李秉圭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傳統木雕知識與技藝,不論是塊面雕法、修光法、線刻法等傳統技法,或是適形創新的彈性技法,都能充分掌握其文化表現形式。勤學書法、漢學、繪畫,擴展其創作理念與思維,題材由傳統入手,造型獨具個人風格與創意表現,作品更具文化厚度與廣度。

2. 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榮獲文化部指定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鑿花技術」保存者,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起進行傳習紀錄與人才培育計畫;教學交流與設計經驗豐富,具有傳習能力與意願。

3. 鹿港傳統木雕世家第五代傳人,傳承家族全方位小木作技藝,繼承鹿港及家學真傳,技藝精湛,傳統漢學、書畫底蘊深厚,人文素養精深高雅,具有時代性與地方特色。

流派/學藝過程(師承狀況)

師承關係:克鳩公─讚缸公─世順公─李松林─五代:李秉圭、黃樁様。

民族藝師李松林先生哲嗣,鹿港傳統木雕李氏世家第五代傳人。在木頭堆、木屑香裡長大,小時候常偷拿師傅的雕刻刀模仿雕刻,常被家中木雕師追著打,因當時木雕師傅的雕刻刀價格昂貴且被視為神聖,除本人之外,其他人不可以碰觸的。基於興趣,李秉圭學商卻入木雕領域,學藝過程別人三年四個月可出師,但追隨自己父親,學習就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所謂的出師,父子關係加上師徒制教育,可說是在嚴格訓練中長大的。初中時就幫忙父親描圖稿、彩繪等工作,當兵前常到王漢英家中請益書法理論與美學,也常到彩繪大師郭新林家中請益彩繪理論與技藝,曾拜雲生為師學習國畫,退伍後曾隨漢學大師葉融頤學習漢學及詩詞。二十七歲時就擔任臺中孔廟神位之施工設計。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乾隆49年(西元1784年)鹿港正式與泉州蚶江對渡後,便逐漸成為臺灣中部登陸經營墾殖的據點,定居鹿港從事貿易的移民逐漸增加,繁榮的貿易帶動鹿港寺廟文化的發揚。寺廟建築受到了重視,龍山寺、文武廟等聘請泉州匠師來臺建廟,帶動雕刻與彩繪技藝的興起。清道光年間,鹿港龍山寺重修,木藝大師李克鳩應邀自中國福建永春渡海來臺,參與修建,逐定居鹿港。越來越多的「唐山師父」來鹿港開業授徒,大小木作、細木作、鑿花、粧佛等成為新興的技藝與行業,繼「唐山師父」之後,「鹿港師父」的技術也聲名遠播。

2004《鹿港研究論文集李昭容(鹿港木作家具業的歷史考察)》載:「日治時期,鹿港家具業開始有「頂角吳隨意,下角蔡義和」之稱。」

民國57年(西元1968年)日本商人引進井波雕,教導鹿港師傅製作家具附件欄間,價格好,很多工廠皆以生產外銷日本的欄間為主,從事日本欄間雕刻更是當時鹿港地區的熱門行業,一輩子辛苦種田、討海、曬鹽的父母有感於「一技在身」的重要,鼓勵國校畢業的孩子去工廠「學師仔」昔日的「欄仔堵」雕刻功夫,也培養了很多雕刻人才,這些人在欄間雕刻行業走下坡後,有的仍繼續在木藝工廠做窗花雕刻,有的轉作神像雕刻,或漸漸轉向個人藝術創作發展。

彰化的木工藝從鹿港、福興地區供奉「魯班公」為信仰,組「小木花匠團錦森興」之神明會,至今每年仍舉行祭祖、繞境及「魯班公宴」之工藝華會,可見鹿港木工藝之發展與規模。

(彰化縣政府)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6 06: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