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8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股票] AI機器人成長空間大、估值風險亦高 4585達明機器人 7750新代 鴻海 廣宇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9-6 12:17: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AI機器人成長空間大、估值風險亦高 4585達明機器人 7750新代 鴻海 廣宇

2025.09.06  

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輝達推出AI機器人大腦Jetson Thor開發者套件與生產模組,採用Blackwell GPU,AI運算能力提升7.5倍、能源效率提升3.5倍,又再度把AI機器人題材推回市場熱點,售價3,499美元起,將於9月開始銷售,AI晶片升級後,AI四大進化階段的最終形式「實體AI」將進入快速成長期。

AI機器人最大利多就是基期極低,只要AI晶片搞定後建立穩定供應鏈,未來每年都會超高速成長,成長模板類似十年前的電動車,發展趨勢正確,股價領先反映未來,而不是實際出貨與財報獲利。

特斯拉馬斯克日前表示,特斯拉80%長期價值將來自其人形機器人Optimus,而非傳統電動車業務,特斯拉全面轉向AI與自動化,特斯拉9月1日發布Master Plan第四部分,更加重視實體AI。

電動車和機器人發展最大不同點還有「中國因素」,特斯拉上海工廠建廠效率,讓馬斯克多次稱讚中國人勤奮努力,當然零組件在地化也扶植了中國大陸電動車崛起;但在機器人領域,中國已經是領先者,雖然研發能力可能不及Optimus,但中國機器人主打機海戰術,各種功能玩法都來嘗試,電動車只有一個運送功能,而機器人幾乎無所不能,連馬斯克力推的Robotaxi都被歸納為「自動運輸的機器人型態」。

此外,人形機器人和自動駕駛都需要政策面支持,特別是中美對抗激烈,川普不可能放任馬斯克到中國複製電動車經驗到AI機器人上,中國也不希望把人形機器人市場拱手讓人,關鍵還是AI晶片掌握能力。

相對於AI伺服器供應鏈完整,AI機器人產業基期低,幾乎所有科技廠商都能宣稱將跨入或投資AI機器人領域,不過,要真正能搶到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商機仍充滿挑戰,工業機器人的機構件、傳動元件等零組件的台廠憑藉技術和經驗,較易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諧波減速器、滾珠螺桿、線性滑軌、馬達都是具備高度客製化的發展焦點。

另一個商機從科技產業切入包含視覺感測與雷達等,這個很類似自駕車發展全車都要裝感測元件,人型機器人需要視覺感測元件、AI機器人更需要精準大量數據。當然,台灣號稱組裝王國,鴻海的和碩系統組裝能力強,不過這要等市場快速成長後訂單才會放大。

達明致力AI×視覺×機器人三大科技領域,2025年推出AI人形機器人TM Xplore I,搭載NVIDIA Jetson Orin平台,具備輝達黃仁勳加持的Physical AI的成長動能,上半年受業外損失影響,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4元;新代專注工具機領域,產品涵蓋車銑床與產業機械控制器,近年延伸至高端主軸伺服方案、線性馬達及直驅馬達等。

這兩家公司成為人形機器人題材的重要指標,由於2025-2026年獲利不亮麗,所以應該是2027年預估成長與獲利,用來檢視股價與估值是否合理。

此外,籌碼安定度和市場人氣如同雙面刃,短線交投熱絡帶動股價上漲,一旦高檔籌碼鬆動股價回落人氣退散,就很難重回巔峰狀態了。因為全球股市在高檔震盪,現在看到許多研究機構預估值都是放眼2030年,例如某外資預估人形機器人2030年後期加速成長,2050年數量達10億台,市場規模5兆美元,這種浮誇的預測模式,其實隱含實際進展不如預期的修正風險。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29 19:5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