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3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複製連結]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9-29 04:28: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文鈔原文:
  
  迨至眾生機盡,如來應息,而大悲利生,終無有盡。由是諸大弟子,分布舍利,結集經藏,俾遍界以流通,冀普沾乎法潤。
  
  及至東漢,大教始來,但由風氣未開,故唯在北方流通。至孫吳赤烏四年,康僧會尊者,特開化建業,蒙如來舍利降臨,致孫權極生信仰,遂修寺建塔,以宏法化;此法被南方之始也。至晉而遍布高麗、日本、緬甸、安南、西藏、蒙古諸國。自茲以後,蒸蒸日上。至唐而諸宗悉備,可謂極盛。
  
  天台、賢首、慈恩,以宏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宏宗;南山,則嚴淨毗尼;蓮宗,則專修淨土。如各部之分司其職,猶六根之互相為用。
  
  良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決難分屬;約其專主,且立此名。唯淨土一法,始則為凡夫入道之方便,實則是諸宗究竟之歸宿。以故將墮阿鼻者,得預末品;證齊諸佛者,尚期往生。
  
  如來在世,千機並育,萬派朝宗;佛滅度後,宏法大士,各宏一法,以期一門深入,諸法咸通耳。譬如帝網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悉攝一珠。參而不雜,離而不分。
  
  泥跡者,謂一切法,法法各別。善會者,則一切法,法法圓通。如城四門,隨近者入;門雖不同,入則無異。若知此意,豈但諸佛諸祖所說甚深諦理,為歸真達本、明心見性之法。即盡世間所有一切陰入處界大等,一一皆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之法。又復一一皆即是真、是本,是心、是性也。
  
  以故楞嚴以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皆為如來藏妙真如性也。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間,無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見正編復海曙師書。
  
  由是言之,無一法非佛法,亦無一人非佛也。無奈眾生,珠在衣裡,了不覺知;懷寶循乞,枉受窮困。以如來心,作眾生業;以解脫法,受輪迴苦,可不哀哉!
  
  《印光法師文鈔》·佛學編輯社緣起
  
  白話譯文:
  
  等到眾生機緣已盡,釋迦如來應化世間的使命就完成了,可佛陀大慈大悲利益眾生之心,始終是沒有盡頭的。因此各大弟子,分布舍利集結經藏,目的是要普及佛教,希望把佛法甘露遍灑一切眾生。
  
  直到東漢時期,大教才開始來到中國,但由於學佛的風氣還沒有形成,所以當時只在北方流通。到了孫吳赤烏四年,康僧會尊者,特地去建業教化眾生,得到如來舍利降臨的感應,引起孫權虔誠信仰佛教,於是就修寺建塔,以弘法利生。這是佛法傳播南方的開始。至晉朝時佛法已經遍布高麗、日本、緬甸、安南等各國和地區了。自此以後,蒸蒸日上。至唐朝時佛教各大宗派在中國都已經齊備了,可以說到了極盛時代。
  
  天台、賢首、慈恩,以弘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弘宗;南山、則嚴淨毗尼;蓮宗,則專修淨土。各宗各司其職,如六根各有所用,又不能分割。
  
  因為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個,是絕對難以分割的;主要是因為他們修學的重點不一樣,故暫且立這樣一個名。只有淨土這個法門,一開始就是為了凡夫入道的方便而設立的,但它實際上也是諸宗最後的歸宿。因此將要墮落阿鼻地獄的人,還能夠證得末品;而證到與諸佛平等的聖者,也還要求往生。
  
  如來在世的時候,千機並育,萬派歸宗。佛滅度以後,弘法大士,各弘一法,希望一門深入,諸法相通。譬如帝網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又能併入一珠,參差卻不雜亂,分離卻又圓融。
  
  拘於表象的人,看待一切法,法法各不相同;善於體會本質的人,看一切法,法法都是融通。如城有四門,不管遠近都可以進入,門雖不同,入了城就沒有差別了。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則不但諸佛諸祖所說很深的真諦和道理,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的法,就是盡世間所有一切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也無一不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的法。一一都是真,是本,是心,是性。
  
  因此《楞嚴》將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都視為如來藏妙真如性(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間,無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見文鈔正編復海曙師書)。
  
  如此說來,無一法不是佛法,也無一人不是佛。無奈眾生,猶如寶珠就縫藏在自己的衣服裡,卻一點也不知道;身上藏著寶貝卻還在四處乞討,冤枉遭受窮困的命運。用如來的心,造作眾生的業,對世出世間一切原本就清靜寂滅的萬法妄加分別,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11 20:1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