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告別國際太空站(ISS) - 美國 NASA確認將墜入大海,且尚未確定其替代者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5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告別國際太空站(ISS) - 美國 NASA確認將墜入大海,且尚未確定其替代者



國際太空站(ISS)已繞地球運行三十年,但即將告別太空。

美國 NASA 確認,這座舉世聞名的 國際太空實驗站(ISS)將於2030年(以可控方式)脫離軌道,並可能墜入太平洋。
屆時,我們歷史上最令人興奮的科學合作計畫之一也將落下帷幕。


一段傳奇的歷史
國際太空實驗站(ISS)於1998年發射升空,它遠不止是各個艙段的簡單連結;它曾是許多人的家園、一座實驗室,
也是人類首次太空實驗的起點。

25年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太空人一直生活在那裡,進行了 4,000多項實驗,培育了第一批太空生菜,研究了微重力
對人體的影響,觀測了暗物質粒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到了更寶貴的東西:如何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協同工作。

「太空站的偉大成就不僅在於科學研究,更在於學會如何在如此惡劣且需要合作的環境中開展研究。」英國 埃克塞特大學
(英語: University of Exeter)的社會學家 保拉·卡斯塔尼奧(Paola Castaño)說。

在那個時代,全球合作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告別 USD1500億美元(150 billion)
建造和維護太空站耗資巨大,毫不誇張地說,估計約 USD 1500億美元(150 billion),光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
每年就投入約 30億美元(3 billion)用於營運。

許多人曾期望這數十億美元能帶來驚人的發現、奇蹟般的療法或足以改變歷史的突破,但現實卻並非如此。
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ISS)教會了我們如何在地球之外工作和建造。

它是一項實驗,因為那裡的每一條電纜、每一個例行工作、每一次任務,都為未來的 月球 和 火星 殖民地提供了
寶貴的經驗。


未來又將如何 ?
隨著 國際太空站(ISS) 的退役,美國 NASA 決定交棒。它將不再開展任何項目,並將太空運營移交給私人公司。

該計畫名為「商業低地球軌道目的地」(CLD),其理念是讓 Axiom Space、Blue Origin 或 Starlab等公司建造 並發射
自己的太空站。這些平台將用於太空旅遊,甚至軌道物流。

聽起來不錯,但並非所有人都信服。

許多人都在質疑,研究人員最終是否會淪為這些大型企業的客戶,或者商業利益是否會凌駕於科學之上。這其中有
許多不確定因素,因為它與我們目前共享知識、公開成果的模式截然不同。



科學面臨危機 ?

如上文所述,國際太空站(ISS)的數據已與世界各地的大學和實驗室共享,建構了一個全球知識網絡。但一旦資料
落入私人手中,情況可能會改變,不再存在共同體,取而代之的是逐利競賽。
他們可能會限制數據,甚至對資訊存取收費。

如果這種共享文化消失,我們也將失去 國際太空站(ISS)對人類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巨擘 的最後旅程
告別計畫已經準備就緒:一艘飛行器將引導國際太空站(當然,一切都將在控制下)返回地球,飛向「尼莫點 / Point Nemo」  
—  太平洋(Pacific)上一個方圓數千公里內 沒有任何島嶼 或人類居住的區域,以避免任何損壞。

國際太空站(ISS)將永遠沉入海底,只有少數碎片會落入海底。


再見了,國際太空站(ISS)
當 國際太空站(ISS)沉入太平洋時,不僅數噸金屬會消失,一個象徵著我們攜手合作所能取得的成就的符號也
將隨之隕落。

它的墜落將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以及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我們將不得不決定,我們面對的究竟是公共利益,
還是另一個市場。

104407912_iss056e201225-1-750x422.jpg (46.44 KB, 下載次數: 1)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14 23:3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