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0-3
- 最後登錄
- 2025-6-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21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79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福海宮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舊稱王宮),清朝時期,閩南漁民往返閩台海域,冬天時風高浪大,於是將船上奉拜的湄洲媽祖安置於王功庄南的青龍崙避
風,媽祖得以居龍穴吉地,且立廟奉祀,面向台灣海峽,聖明顯懿,香火鼎盛。
福海宮原本是為了來往閩台之間,經營船頭行的郊商所建。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當時的彰化縣令楊桂森精通勘輿,出巡本地時,看出福海宮所鎮乃龍蝦活穴,有鑑於當時的福海宮廟宇窄小,又是「土角厝」,實不相配,遂倡議改建。福海宮佔地甚廣,坐東朝西,是依據原址退後三步興建,廟埕豎立旗杆兩座,昭顯福海宮屬「宮廟」的意義。
福海宮因係由清代官府主導興建,因此亦被稱為「宮廟」,是芳苑鄉內香火最鼎盛的大廟宇,亦是芳苑鄉人的信仰中心,也是聞名全省的媽祖廟宇,其廟宇規模宏偉寬廣,在芳苑鄉內無出其右者。
王功福海宮媽祖慈暉廣被,遐邇皆知,全省分靈達百餘尊之多,每年春節過後至四月間,由臺東、宜蘭、高雄等全省分廟都會回到福海宮進香,各式熱鬧陣頭,賣力演出,過火結謁祖大典,熱鬧中不失其莊嚴隆重,其熱鬧景象可謂人頭鑽動,氣氛高昂,振奮人心。
福海宮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村,它原本是為了來往閩台之間,經營船頭行的郊商所興建。直到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當時的彰化縣令楊桂森精通勘輿,出巡本地時,看出福海宮所鎮乃為龍蝦活穴,有鑑於當時的福海宮廟宇窄小,又是「土角厝」,實不相配,遂倡議改建。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福海宮坐東朝西,是依據原址退後三步興建,廟埕豎立旗杆兩座,昭顯福海宮屬「宮廟」的意義。右後方有一座『福海公園』,右前方則有一口「龍泉井」,與廟埕的旗杆有取其陰陽均衡之意。
當時,在楊桂森離台返鄉時,福海宮只完成正殿,而且楊桂森曾留偈言:「嗣後福海宮如逢重建,必須座進丁字尺,宜有官銜之人方可負重建之責等指示」。因此,福海宮在日後的百年左右,一直未予整建重修,竟至杉木腐朽,廟頂坍塌,風雨來時,還得在神像上戴斗笠遮雨,王功人都無奈的稱為「媽祖拿雨傘」。
自楊桂森改建福海宮至民國四十七年,已有一四七年之久,其間風雨侵襲,殿宇傾斜頹廢,又由於楊桂森縣丞的偈示,後人不敢妄動修造有失崇奉,為顧及安全經王功村民決議重建,敦請彰化縣首屆民選縣長陳錫卿擔任名譽主任委員及主持破土典禮,擇吉日於民國四十七年荔月動工,工程初期,正當財源短缺時,突然奇蹟大展,王功沿海附近虱目魚苗大發,家家戶戶不分晝夜張網補撈十二天之久,苗商每日運銷台南才得知全省其它沿海並無類似所獲,唯獨王功僅有,慶豐收之餘擁躍捐獻,福海媽祖神威顯化幫助建廟的鐵証,因此,工程提早同年臘月完工。
福海宮興建的民間傳說:
對於當年楊桂森興建此廟,民間則有一則有趣的傳說:據說,楊桂森因精通風水,認為此地的龍蝦穴會引來海賊,於是決定破壞地理,因此把福海宮蓋上紅瓦,再樹立兩根紅旗竿做為龍蝦的鬚,龍蝦變紅,自然是被煮熟死亡的,然後又在龍喉處開一口龍泉井,就這樣敗壞了地理,避免海賊入侵。另外,這個地方據說是「進三步大街路,退三步墓仔埔」,楊桂森把廟蓋在退三步的地方,果然在福海宮後面興建了示範公墓以後,王功也就開始由清代繁榮的港口逐漸沒落,福海宮的香火也隨之變差。福海宮在最沒落時,甚至破敗到神像雨天也必須戴斗笠,民眾無奈地戲稱為「媽祖撐雨傘」,偏偏楊桂森建廟時曾表示除非是彰化縣長才能翻修此廟,王功人不敢冒險嘗試改建,直到民國四十七年陳錫卿競選縣長,許願若能當選並連任就主持翻建,後來他如願以償當選縣長,福海宮方才得以重建,並把紅色的瓦和旗竿改漆成青色,龍蝦穴才得以復活,福海宮的香火又開始興盛起來,王功也快要恢復到「大街路」的場面了。
一、在王功南青龍崙立廟避風
福海宮原本是為了來往閩台之間,經營船頭行的郊商所建。在當時(清朝),閔南漁民往返閔台海域作業捕魚,由於風大浪高,船上供奉的湄洲媽祖即移靈王功庄南青龍崙避風,媽祖得以居龍穴吉地,而立廟奉祠,只是當時的福海宮,不但廟宇的格局小,而且還只是「土角厝」。
二、楊桂森依原址退後三步改建,豎旗桿兩座,鑿龍泉井
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彰化縣承楊桂森精通勘輿,出巡本地,看出福海宮所鎮乃是龍蝦活穴,但是當時的福海宮廟小,又是「土角厝」,實不相配,遂倡議改建,籌撥公帑,親自主持破土,依原址退後三步改建,廟埕則豎立旗桿兩座,召顯屬「宮廟」之意,廟右前方鑿一口古井謂之「龍泉井」,以調和陰陽。
三、鄧傳安捐官俸及效商的贊助,增建拜殿及兩廊
道光四年(西元1823),台灣府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進士後升知府,捐官俸,並配合眾郊商的贊助,增建拜殿及兩廊,宮廟始完整,益顯堂皇壯觀。
四、鹿港下郊船戶新福來為了扣謝神恩,捐貲增建左右五門亭和牆圍
道光五年(西元1825),鹿港下郊船戶新福來在海上遇難,祈求而化險為夷,為了扣謝神恩,又捐貲建了左右五門亭和牆圍,廟貌才漸漸完成。當時五門亭大門的門聯上,仍留有:
「寰宇安瀾朝宗歸福海,湄洲啟聖普濟仰明神
道光五年乙酉小春之吉 下郊船戶新福來敬奉」的字樣。
五、笨港縣丞沈應清敬書「慈航穩渡」匾額
道光九年(西元1829)署笨港縣丞沈應清敬書「慈航穩渡」匾額於正殿,突顯媽祖護佑航海中的漁商,神火出現導航頻有傳聞。
六、「媽祖撐雨傘」的時期
由於王功港逐漸淤淺,港務轉移到更南的芳苑,福海宮也慢慢轉化成王功人所奉祀的寺廟。但是又因經濟不佳,且據傳楊桂森告老還鄉之時,曾留下「嗣後如逢重建必須座進丁字尺,及非有官銜之人不可負重建之責」的指示。因此,福海宮百多年來,一直未加整建,竟致杉木腐朽,廟頂坍塌,風雨來時,還得在神像上戴斗笠遮雨,王功人都無奈的稱為「媽祖撐雨傘」。
宮內諸神
福海宮神明大廳的主神為天上聖母媽祖,千里眼和順風耳則為媽祖駕前首席左護駕,又稱金精將軍和水精將軍,他們同為媽祖駕前的首席護衛,媽祖每一次出巡都可見到祂門在前開道。
主神左邊:福德正神
神明大廳主神的左邊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公,自東晉以後,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只能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地方神。
主神右邊:註生娘娘
主神的右邊奉祀的是「註生娘娘」,「註生娘娘」是主司生育的神,也是專門保護孕婦、產婦和幼兒的神。
二樓圓通寶殿.主神: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又稱為「觀音佛祖」,「觀音」是法號,而「佛祖」則是中國對佛的尊稱。觀音媽、佛祖媽、觀音佛、南海觀音、大悲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等都是是觀世音菩薩的尊稱。
三樓淩霄寶殿.主神:玉皇大帝 三官大帝
玉皇大帝是諸天之帝、三界萬神、聖尊之主、仙真之王、三洞仙真的最高神。玉皇大帝有制命九天階級、征召四海五嶽之神的權力。萬神都列班隨侍在其左右,猶如人世間的皇帝一樣擁有無尚的權力與尊貴。
主神左邊:五斗星君、太歲星君
五斗星君各有其職司權責,東斗星君主紀算、西斗星君主記名、南斗星君主延壽、北斗星君主解厄、中斗星君主大魁。
主神右邊:佛祖、至聖先師、太上老君 太歲星君
佛教的開祖是釋迦牟尼,俗稱「釋迦牟尼佛」。祂是佛教的教主,所以具有種種的尊稱,如「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祖」等,皆是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當年,楊桂森改建福海宮,返鄉時,只完成正殿。道光五年下郊船戶「新福來」海上遇難,祈求福海媽祖解危,果然化險為夷,為叩達神恩,才捐建五門亭及圍牆。民國四十七年(西元1958)彰化縣長陳錫卿重建了福海宮之後,才又加建了大門牌樓、鐘鼓。
相傳楊桂森當時為了防止海盜聚集及入侵,故意將此地龍蝦穴的地理敗掉,所以將廟頂覆蓋紅瓦,使龍蝦死去,港口淤積,王功因此失去繁榮的機會。為了使王功重新恢復生機,福海宮正殿的屋瓦已改為綠色。
福海宮正殿前非常特別的一點就是其廟埕豎立兩枝旗杆,那兩枝旗杆指的就是龍蝦那兩隻鬚,這兩隻鬚,如果把它漆成紅色的,再加上紅瓦,象徵這尾龍蝦就已經死掉了,地理自然也就敗掉了。
福海宮正殿的右前方有一口水井,與廟埕旗杆有取其陰陽均衡之意,此井水質甘甜,凡筶求聖杯者,可以治療疑難疾病,神效異常,大家共稱此井為「龍泉井」。
主供奉媽祖娘娘的彰化縣芳苑鄉王功福海宮,寺廟內放置一個除役的「老鐘」,相傳字
跡已糢糊看不清的鐘,於民國四十七年改建時,由於寺廟當時尚未設立管理委員會,亦沒有
設專人負責看管寺廟東西,因而許多老舊的「寶物」被視如廢棄物般,堆置在大門外任憑風
吹日曬。
直至廟寺重建好之後某日,廟方人員表示,有位遠傳外地來的古物商,請了十名彪形大
漢,從方遠十里外用柄擔扛著古鐘,專程扛還給寺廟,且據該名古物商表示,有人將這老鐘
變賣給他,而當他想把老鐘用火溶化,但任憑十足的火力,怎麼燒、怎麼敲敲打打,就是都
不會變形,心想該鐘既然無法燒燬,背後一定隱藏著神跡。
從模糊字跡看出一些端倪,雖無法得知老鐘究竟用什麼打造而成的,但上頭仍可看出為
嘉慶年間的老鐘,且又記載著王功福海宮,而心想把鐘運送還給廟寺,算是公德一件,因此,
最後溶化不成情形下,只好請人把鐘送回廟寺。
廟方人員笑說,重達百斤的古鐘,響聲非常響亮,在早期村民,外出補漁時,幾乎可說
仰賴媽祖廟傳出的鐘響聲,來判斷方位及時辰,即使方遠十里外,也聽得見,幸好那位古物
商將鐘送回,否則廟裡何時丟了鐘不僅沒人知道,也不知道如何給老祖先一個交代,甚至後
人更不知有清朝鎮廟之寶存在呢!
資料來源:地方守護神 王功福海宮
《 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11-7-22 23:49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