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品普洱老茶,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意境。
購買普洱老茶,究竟算是生活用品投資,還是藝術品投資,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你很難想像,你用購買藝術品的嚴謹,細心地判斷它的年代、出處,高價把它買回家,捧為心頭之愛,卻要親手破壞它,喝掉它。當然,你可以選擇像對待一般藝術品一樣收藏它,但品普洱老茶,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意境。
人人皆可飲,越舊價越高
不是所有普洱茶存放時間久了都可以稱為普洱老茶,在品茶文化中,普洱老茶有其嚴格的製作工藝和斷代方法。普洱按照製作方法的不同有熟茶和生茶之分,熟茶三五年後就好喝,而生茶是未經發酵的大葉種,剛製成時味道生澀,必須經過四五十年以上的存放才能成為老茶,變化的漫長過程,正是收藏陳年普洱的樂趣和價值。很少有飲料或食品具備普洱茶這種“可飲、可藏”的雙重特性,“人人皆可飲,越舊價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飲料,老普洱茶卻又“價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價值”,是只漲不跌的“耐久財”;而右端則是“飲用價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費財”,那“時間”就是遊走在兩者之間的“砝碼”,隨著時間砝碼往左推移,茶的典藏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遠年普洱茶所具備的典藏性類似紅酒,兩者一樣講究年份、出身(酒莊、茶 莊),注重稀有性與保存狀況。
“陳”和“老”是一種藝術
現在我們能喝到的老茶,多是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出產,清末到1950年之間,這段時間出產的稱“號級茶”;1950年以後1970年之前的是“印級茶 ”;1970到1990年間的稱為“七子餅茶”;1990年以後做的就只是“喬木茶”了。這就是普洱的斷代。清末民初的這批老茶非常特殊,從前沒有做過這麼好的茶,以後想有,也要等幾十上百年了。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公私合營,私人老茶號沒有了,這些精緻的做茶方法也就斷層了,失傳了。有個別老茶號現在還有後人在做茶,但技術上已經談不上傳承,可以說和從前的老茶沒有什麼關係。
普洱茶的“陳”和“老”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喝老茶會覺得意境很美。東方人喝茶講深度,西方人講究厚度。普洱茶是大葉茶種,茶性本身就比較厚重豐富,經過幾十上百年存放後,又兼具了深度和內涵,這是其他茶沒辦法比的。生茶在存放期間對倉儲要求很高,同樣年份的茶,倉儲條件不一樣,味道會完全不同。所以,喝到一片好的老茶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可以感受它在幾十上百年歲月中經歷的艱難過程。對於古董,擁有的人是過客,而喝老茶,可以把歲月的感受融入一個人的身體裏面。這是喝普洱老茶和收藏藝術品最大的不同,你可以真正地“擁有”一件藝術品。
老茶是“喝掉的古董”
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在海內外普洱茶界被尊為“泰斗”的鄧時海先生說,對於他們這個圈子裏的人,辨別老茶的真假很容易,“視覺和觸覺還有可能被欺騙,而味覺是很難欺騙的,因為沒有辦法用技術來濃縮時間”。
1995年,鄧時海出版了海內外第一本關於普洱茶的專著——《普洱茶》,記入了從清末到“文革”的號級茶和印級茶。後來喜歡上普洱茶的人,大都把此書當做“普洱聖經”來讀。鄧時海說,雲南本地已經沒有什麼老茶了,香港和東南亞地區有幸留下來一批,部分是茶商有心保存,更多是老酒樓無意間留下來的存貨。
2008年12月15日,中國嘉德首次陳年普洱專場拍賣會上,國內收藏古董老茶有些名頭的人差不多都到齊了。其中人稱“南泡”的蘇榮新先生說,真正做得到常喝老茶並且聚在一起品評老茶的人,國內恐怕不會超過30人。普洱茶界有種說法,老茶是“喝掉的古董”。說誰是喝老茶的人,就像說某人是玩古董字畫的收藏大家。嘉德這次拍賣,最高價格是一片清末民初福元昌團茶,重量不到300克,被人以33.6萬元買走。
按照鄧時海教授的觀點,一片茶十幾萬元不是每個人都喝得起,但喝得起的人,就不妨儘量去感受。“雖說普洱越陳越香,我們還是不知道究竟能夠存放多久。80年到100年的號級茶存放到現在,正是喝掉的最好時候,我們應該感受它的美,體驗後記錄下來告訴後人,不然過幾年茶勢退化,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味道。”
來源:華人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