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茶討論] 唐宋造茶法 [複製連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1 10:21: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唐代造茶

採茶 -> 蒸茶 -> 搗茶 -> 拍茶 -> 焙茶 -> 穿茶 -> 藏茶

茶經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錄北魏張揖所著廣雅一文:「荊巴之間,採茶葉為餅狀……。」由上可知唐以前的茶葉是做成餅狀的團茶。關於團茶的製茶過程及使用器具,陸羽分成採、蒸、搗、拍、焙、穿、藏等七個步驟。
採茶
茶葉的採摘約在二、三月間,且必定要在晴天才可摘採,而茶芽的選擇以茶樹上端長得挺拔的葉為佳。當時無採茶工人,茶師通常是自己背著茶籠上山採茶,而好品質的茶樹多野生於奇巖峭壁上,所以他們為了採得佳茗,難免經常要跋山涉水,承受體力的勞累。

蒸茶
採回鮮葉放在木製或瓦製的甑(蒸籠)中,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於上,甑內擺放一層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攤其上,蒸熟後將箄取出即可。

搗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涼前儘速放入杵臼中搗爛,搗得愈細愈好,之後將茶泥倒入多以鐵製的茶模中。由於模子有圓、方、花形,因此團茶的形狀有很多種。

拍茶
茶模下置襜布,襜下放石承,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動。茶泥傾入模後須加以拍擊,使其結構緊密堅實而不留縫隙。待茶完全凝固,拉起襜布即可輕易取出,然後便換下一批。凝固的團茶水份並未乾燥,先置芘茉上透乾。

焙茶  
掠乾後的團茶先用棨(錐刀)挖洞,再用竹撲將已乾的茶穴打通,最後用一根細竹棒將一塊塊的團茶串起來,放在棚(木架)上焙乾。團茶水份若未乾,便易發黴敗壞,難以存藏,故須焙乾以利收藏。

穿茶
培乾的團茶分斤兩貫串,因團茶中間有孔穴,故可竹或縫合穀皮穿成一串,較利於運銷。

藏茶
如果團茶收藏不當,茶味將大受影響。育器是用來貯藏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編成,四周並糊上紙,中間設有埋藏熱灰的裝置,可常保溫熱,在梅雨季節時可燃燒加溫,防止濕氣黴壞團茶。


宋代造茶

採茶 -> 揀芽 -> 蒸茶 -> 榨茶 -> 研茶 -> 造茶 -> 過黃
宋代對茶的品質更為講究,宋帝皆嗜茶飲,尤其是宋徽宗趙佶對茶有深入的研究,他手著「大觀茶論」談論茶事,更不惜出重金尋找新品種的貢茶,因此團茶種類不斷翻新,據宣和北苑貢茶錄所記,貢茶在極盛時,有四十餘種品類,且在製茶技術方面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趙汝礪「北苑別錄」記載的團茶製法比陸羽的製法更精細,品質也更為提高。宋團茶製法是採、揀、蒸、榨、研、造、過黃共七個步驟。
採茶
採茶在天明前開工,至旭日東昇後便不適宜再採,因為天明之前未受日照,茶芽肥厚滋潤;天明之後受日照,茶芽的膏腴會被消耗,茶湯亦無鮮明的色澤。
由於貢茶的大量需求,茶師訓練了一批擔任採茶工作的採茶工,於每天五更前擊鼓集合工人於茶山上,至辰時(約七時)鳴鉎收工,這是為了控制茶葉品質,防止有人為增斤兩而摘取不合格的茶芽。又教導茶工採茶宜用指尖折斷,不能用手掌搓揉而令茶芽易於受損。

揀芽
茶工採摘的茶芽品質並不十分齊一,故須挑揀茶芽。
茶芽有小芽、中芽、紫芽、白合、烏帶等五種分別。茶芽蒸熟後浸於水盆中,隻挑揀如針般細的小蕊製茶,這些名為水芽的小蕊被視為製茶極品,而小芽次之,中芽再次之,紫芽、白合、烏帶則多不用。

蒸茶
茶芽多少沾有灰塵,最好先用水洗滌乾淨,待蒸籠的水滾沸,將茶芽置於甑中蒸。蒸茶須把握得宜,過熱則色黃味淡,不熟則色青且易沉澱,又略帶青草味。

榨茶
蒸熟的茶芽謂「茶黃」,茶黃得淋水數次令其冷卻,先置小榨床上榨去水份,再放大榨床上榨去油膏,榨膏前最好用布包裹起來,再用竹皮綑綁,然後放在榨床下擠壓,半夜時取出搓揉,再放回榨床翻榨,如上徹夜反覆,直到完全乾透為止,這樣可令茶味久遠,滋味濃厚。

研茶
茶經壓榨後已乾透缺水份,因此研茶時每個團茶都得加水研磨,一杯一杯的加上,待水乾茶熟才能研磨,水愈多杯,品質愈高;研磨愈多次,茶質愈細。

造茶
茶研好後,最好以手指戳盪看看,確保全部研得均勻,揉起來覺得光滑,沒有粗塊才放入模中定型,並隨即平鋪竹席上以待「過黃」。

過黃
過黃是乾燥意思,將團茶先用烈火烘焙,再從滾燙的沸水撂過,如此反覆三次,最後再用溫火煙焙一次,焙好又過湯出色,隨即放在密閉的房中,以扇快速搧動,如此茶色才能光滑,而團茶的製造亦完成了。
宋代飲茶風氣普遍,製茶方法亦較唐代的更細緻,種類又不斷翻新,名茶不下百種之多。技術上也有突破的發展,宋末發明散茶製法,令茶的製法與古代製法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
元朝時,散茶大為發展,團茶漸次淘汰;至元朝末年,「蒸菁法」更改為「炒菁法」。
明朝時,團茶已不再流行,炒菁散茶則大為流行。炒菁法還沿用至現在,當然在技術上及作業上趨於更科學化、更創新了。現今問世的速溶茶對平日飲茶解渴與保健,確是相當便利。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0 11: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