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茶與儒教
儒教的影響最明顯,如:以茶待客、以茶作祭的茶葉禮俗,無疑是儒教倫理綱常思想主導下產生的。
在陸羽《茶經》中,收錄了兩晉和南北朝的許多故事與傳說,如《剡縣陳務妻》,即是一則宣傳因果報應的故事。其稱東晉時,剡縣陳務的寡妻,喜歡飲茶,她家房子附近有座古墓,每次飲茶必向墳墓先奠祭一下。一天夜裡,她夢到一個人,說他埋葬於此三百多年,蒙她保護墳墓,又享好茶,所以特地稍作報答。天亮後,她在庭園中發現了一堆「十萬」古錢。要說這是對茶的影響是消極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顯示佛教思想開始向茶文化浸滲。
茶與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中國北方及西北邊疆的回、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茲、撤拉、東鄉、保安等民族地區傳播最廣。這些地區大部處在高原地帶,氣候寒冷,以畜牧業為主,並以乳肉類為日常主要食品,蔬菜奇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逐步認識飲茶不僅能生津止渴,且有解油膩助消化等功能,加以伊斯蘭教戒律是不能飲酒,於是以酥油茶、奶子茶等敬客,蔚然成風。不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如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埃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都是如此。
茶與天主教
歐洲最初的飲茶傳播者是16世紀到中國及日本的天主教布道者。1556年第一個在中國傳播天主教的葡萄牙神父克魯士,約在1560年返國後介紹:“中國上等人家習以獻茶敬客,味略苦,呈紅色,可以治病,為一種藥草煎成之液汁。”義大利傳教士勃脫洛、利瑪竇,葡萄牙神父潘多雅以及法國傳教士特、萊康神父等也相繼介紹:“中國人用一種藥草榨汁,用以代酒,可以保健康,防疾病,並可免飲酒之害”,“主客見面,互通寒暄,即敬獻一種沸水泡之草汁,名之曰茶,頗為名貴,必須喝二三口”。他們在學得中國的飲茶知識和習俗後,向歐洲廣為傳播。
文出:台灣茶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