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6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典與故事] 天主是愛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6 08:11: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後第一道通諭( encyclical )《 Deus Caritas Est( 天主是愛 ) 》,在各界期待之下,終於在元月 26 日,教宗親筆簽名之後出版。本通諭內容特別強調在當今世界許多宗教都與仇恨與暴力掛鉤的情況下,羅馬天主教會要如何堅持慈愛與正義的基本原則。(圖說\張毅民;照片\法新社

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之後,頒佈的第一道通諭【 天主是愛( Deus Caritas Est )】 很重要,我也很幸運,因為新聞工作的關係,在第一時間收到,因此處理了這篇發自梵諦岡的濃縮稿外電。由於電子報版面有限,因此上了兩天之後,新聞就被擠下來。要看的教會內外友人,就看不到了。很是可惜!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的教友生活週刊也有刊登,但是內容與中央社的翻譯版本相類似,為了提供教會內外人士有更多參考資料,因此決定把我處理的這篇報導(與通諭濃縮內容)放到我的部落格。一文兩用,不好意思。如果冒犯部落格網友,敬請多多包涵!

要說明的是,正式【天主是愛】中譯版本,依照慣例,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與香港教區的官方將會翻譯。因此【天主是愛】通諭之中文版本將以教會官方翻譯者為準。不過由於【天主是愛】通諭內容長達七十多頁,教會官方作業「非常謹慎」,因此可以預期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才會出爐。我的翻譯僅做參考,目的在於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最快的時間之內知道教宗的想法。

教會文件在閱讀的時候,通常要仔細閱讀、並且非常謹慎於「弦外之音」,我認為這一篇通諭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教宗對於教會如何落實愛德工作、以及如何與「國家( state )」相對應的部份,有顯然不同於以往的強調與說明。當然有許多人士有不同的解釋,例如:認為教宗是針對開發中國家中神職人員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所作的回應 ... 等等。不過,我倒是認為,從教宗的通諭內容、到北京當局在第一時間立刻表示歡迎與接受等動作來看,【天主是愛】通諭應該是梵諦岡與中國大陸關係邁向正常化,重要的一步。以下就是這篇通諭的濃縮內容,以及新聞報導。您也可以自己判斷。

梵中建交死結 因「天主是愛」獲解?
教宗本篤十六世簽署上任後首道通諭【天主是愛( Deus Caritas Est )】

中時電子報張毅民\綜合梵諦岡外電報導

天 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上任之後第一道的通諭( encyclical )【天主是愛( Deus Caritas Est )】終於在二十五日教宗簽名之後,正式出版。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這道通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題目是「在創造與救援歷史中,愛的合一( The Unity of Love in Creation and in Salvation History )」,其中以神學與哲學的論述方式,反省與檢討「愛( love )」的不同面向,例如:「 eros 」、「 philia 」、「 agape 」這些不同、但都與「愛」有關的希臘字。另外,在第一部份中,教宗也特別強調天主對於人類的愛情,以及人類彼此的愛情如何繼承、並來自於天主的愛。

【天主是愛】通諭的第二個部份,題目是「作為愛的團體,教會如何實踐愛德( The Practice of Love by the Church as a ‘Community of Love' )」,內容強調教會如何根據天主的誡律,在世上實踐愛德,服務世人。

自從本篤十六世上任以來,梵諦岡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傳聞就不斷出現,而教會內人士也認為,梵諦岡的確積極在找尋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方式與可能性。可是,由於北京當局不願意開放國內主教、神父等神職人員的任命權給梵諦岡教廷,並且視梵諦岡直接任命全世界各個國家神職人員的做法是嚴重干涉內政,因此不願退讓。本篤十六世在這篇他上任以後第一道「宗座通諭」中,明確表達羅馬天主教會的各種服務工作,都是以實踐「天主之愛」為原則,同時說明教會不願意讓教會的愛德工作具有「負有傳教的目的」,教會更不應該干涉他國的內政。這些說法一方面讓許多教會人士大感意外,另一方面卻獲得北京當局在第一時間的善意回應。根據 香港 經濟日報的報導,在「天主是愛」通諭發出之後,北京當局大表讚賞,認為教廷此舉是「正本清源之舉」。導致梵諦岡與中國大陸無法建交的死結,本篤十六世的首道通諭「天主是愛」,似乎露出了一絲曙光。

以下為教宗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 Deus Caritas Est )」通諭之濃縮摘要。

第一部份:在創造與救援歷史中愛的合一( The Unity of Love in Creation and in Salvation History )

「愛」這個名詞是最被人廣泛使用的字眼之一,但是,也最被當今世人所濫用、甚至誤用。「愛」的意義相當廣泛、也包含了許多層面。在眾多意義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男女之間的情愛,也就是希臘字中「 eros 」所指的意思。不過,在聖經中,「愛」所指的意義,卻遠比「 eros 」代表的更高、更深遠。「基督徒之愛( agape ,又譯:愛宴)」所指的,是一種完全奉獻給天主的愛情( oblate love )。

從上述觀點出發所理解的愛情,是基督宗教帶給世人關於「愛」新而重要的概念。基督宗教所強調的這個「完全奉獻給天主的愛情」,不能與希臘字「 eros 」代表的男女之愛、或是其他與肉體有關的概念相混淆。儘管「愛」在本質上,有將此二概念相連結的傾向,但是,該二者所衍生的意義卻完全不同。「 eros 」強調的是人類作為受造物具有的本性,它因此需要受到約束與規戒,需要被純淨,也需要時間好讓它漸漸成熟,以免讓它喪失其基本具有的尊嚴,也以免讓它沈淪變質成為純粹的性,或是僅僅用來取樂的工具。

基督徒的信仰向來便是把人視為同時具有靈魂與肉體合一的個體。在人的身上,靈魂與肉體相互融合、相互包容,並且在其中展現出嶄新的高貴性。因此,「 eros 」所帶給世人的挑戰,可以說,就是世人要想辦法不斷超越自我,好讓自己的靈魂與肉體獲得更和諧的融合。如此,「愛」才能漸漸昇華成一種「超拔的喜悅( ecstasy )」 ── 這個超拔的狂喜並不會超越「極端地喜樂( euphoria )」,卻是一個永遠與「自我( I )」脫離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中,人會棄絕自我以追求自由,同時也將重新發現自我、與重新發現天主。依此,「 eros 」可以將人提升到「進入超拔喜悅」的狀態,並繼續朝向「神聖的那一位」前進( 'in ecstasy' towards the Divine )。

終極來說,重要的是「 eros 」與「 agape 」不可以完全切割開來。的確,雖然這二者是「愛」的不同層面,但是,我們若愈能夠在此二者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那麼,我們便愈可以理解「愛」的真諦。儘管「 eros 」代表慾望,但是,在真正相愛的關係中,一個人一定會愈來愈重視對方的需要,同時愈來愈忽視自己的重要性,為對方追求更大的快樂與喜悅。真正的愛,讓人願意捨棄自己,讓人常常為對方設身處地設想一切。一個人一旦達到這個「願意為對方犧牲一切」的境界,就是他實現「 agape 」的時刻。

耶穌基督是天主愛情的化身,在祂身上,「 eros 」與「 agape 」二者達到最完美的融合境界與形式。藉由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耶穌將自己完全奉獻出來,犧牲到底,讓世人獲得救援。耶穌表達了「愛」最神聖而莊嚴( sublime )的形式。祂親自建立了「感恩聖祭( the Eucharist ,又譯『彌撒聖祭』、或『聖餐禮儀』)」,使這個完全的自我犧牲獲得永遠臨在人世間的保證,在「感恩聖祭」中,在麵餅與酒裡,祂讓自己作為賜給世人的「瑪納( manna ,又譯『天降神糧』)」,好讓世人可以與祂完全共融、合而為一。因此,藉著參與「感恩聖祭」,我們便與耶穌這個「奉獻自己」的行為建立起關係。我們讓自己與祂合一,同時,我們彼此也在祂內合而為一,因為主耶穌一樣為了其他世人 ── 我們的弟兄姊妹 ── 犧牲了自己。這樣一來,我們便因此成為了一體,那「獻給天主的愛」以及「獻給人的愛」便完全的融合在一起。我們感謝可以與天主的愛相遇,使得聖經中耶穌給我們的誡命 ── 「愛天主於萬有之上」與「愛人如己」 ── 不再是對我們的要求了,卻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因為我們先被天主愛了,愛,已經白白地給了我們。

第二部份:「作為愛的團體,教會如何實踐愛德( The Practice of Love by the Church as a ‘Community of Love' )」

人們對彼此的愛,除了來自於人應守的義務與貞節外,其根基更來自於對天主的愛,它同時也是整個教會團體應盡的職責。教會的各種愛德工作與行為,都應該要清楚反映天主聖三的愛情。教會從起初創建時,就理解實踐愛德的重要性;實踐愛德更需要被認識的更深入,好讓許多教會組織在運作的時候,可以更有效地推動與實踐。

這是為什麼在教會裡,最起初出現的執事職務( deacony ),就是對他人進行慈善服務的工作:它是一種基督信友團體對他人進行集體性、並且有系統與秩序的慈善工作,是一個具體的行動與服務,同時,也是一個完全屬靈的作為。隨著教會逐步的成長,愛德行動更漸漸地被確認是教會不可或缺的面向之一。教會的本質,便因此在以下的三個職責完整展現出來:宣報天主的聖言( kerygma-martyira )、舉行各種聖事( leiturgia )、以及愛德行動與服務( diakonia )。此三者彼此相連,不可分割。

十九世紀初,興起許多反對教會的聲浪,其中最基本的聲音之一,就是反對教會的慈善工作與事業。持反對理由者認為:教會的慈善工作將會繼續讓世界保持現狀,而不會增進社會的正義與公道。反對者認為,教會這樣做,只會讓社會中各種不正義的現象與制度繼續下去,阻撓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其中最著名的主張之一就是馬克斯主義與思想,它指稱:人類世界是一個不斷在革命中的世界,革命之所以來到,是因為社會解決問題的機制( panacea )出現了問題。也因此,許多前任的教宗以其最高的宗座訓導權( Pontifical Magisterium ),發佈了許多通諭,用以回應馬克斯主義、以及不斷衍生出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像是:教宗良十三( Leo XIII )在 1891 年頒佈「新事物:論資本與勞工( Rerum novarum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 1981 年頒佈的「勞動通諭( Laborem exercens )」、與 1991 年的「百年通諭( Centesimus annus )」。的確,我們見到教會愈來愈重視社會問題,並且,儘管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教會仍舊不斷發佈更多、更複雜的指導原則,目的不外就是希望讓教會 ── 儘管有很多的限制與規定 ── 仍要面對社會問題,並且提出做法、與對全球信友團體提出指導原則。

政治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在一個國家內,創造出公平正義的制度與規則,也因此,教會不應該越俎代庖、頇加干涉。羅馬天主教會制定的各種相關規定,並不是要讓教會超越國家,相反的,卻僅僅單純地希望淨化與照亮人們對這個議題的思慮過程,讓世人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貢獻教會的看法,好使人們自己可以理解到什麼是真正的正義,並且進而用自己的力量,加以落實公平正義於自己的國家社會中。儘管如此,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制定法律,讓愛德的服務可以臻至圓滿。一個企圖提供一切的國家,仍然是一個被官僚制度掌控的機器,對於國內受苦受難的人民真正最需要的,它實在無力於確保可以完全提供。苦難中的人們最需要的,就是充滿愛的服務與無私的奉獻。那放棄愛的,就是放棄人。

在我們這個時代裡,全球化的諸多現象中,有一個非常具有正面意義的事情,那就是世人愈來愈關心彼此,並且超越了國界與種族的藩籬。這種關心,更擴大了每個人的世界觀。無論是國家政府、或是人道救援組織,都用不同的文明方式表達對世界他人的關心。天主教會與其他教會團體一樣,不斷地進行各種不同的、嶄新的慈善服務與愛德工作。我們誠懇地希望,這些結合眾人之力的慈善與愛德工作,可以結出豐盛的果實。當然,天主教會的慈善工作不可以喪失自己的獨特性,它必須要反映出基督信仰、與愛德的本質。因此:

基督徒的慈善工作,除了應該要具有專業性之外,也必須要奠基於行善者自己與基督交往的信仰經驗上。基督的愛深深地碰觸每一個信者的心,並且讓這些血肉之心充滿聖神的火熱與愛情。

基督徒的慈善工作應該超越於政黨、或是意識形態之上。猶如聖經中那位好心的撒瑪利亞人一樣,基督徒更應該要效法耶穌,讓耶穌做自己「看世界的那顆心」。那一顆心,會讓基督徒看見世界哪裡需要愛、以及知道自己應該要怎麼做。

更甚者,基督徒的慈善工作不應該存著「誘人改信宗教( proselytism )」的念頭。愛是慷慨無私的,實踐愛德不應該存在著任何目的。不過,這也不代表基督徒的慈善工作一定要把天主與基督擺在一邊。基督徒知道什麼時候該講述天主,基督徒也知道什麼時候該保持緘默、讓愛的行為自己說明一切。聖保祿宗徒那首關於愛德的美麗頌讚,應該要被視為教會服務工作的憲章( Magna Charta ),讓教會的服務避免淪落成一般的活動。

在根據上述的論述、同時面對世俗主義對所有基督信徒展開的挑戰,我們一定要再次確認祈禱的重要性。生活在主內,善度一個與基督保持關係的信仰生活,可以確保所有推動慈善工作的基督徒,避免在落實愛德的行動中,陷入意識形態的窠臼,一方面違背了天主的旨意,另一方面陷入誘惑。祈禱並不是浪費時間 ── 儘管有人認為這些時間應該花在投入更多慈善工作上,相反的,祈禱使基督信徒追隨聖母瑪利亞與其他眾多聖人的榜樣,讓自己從天主身上獲得光明、獲得愛人的力量,並且擊退世界上的黑暗與自私。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4 22:0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