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武當山的山水地貌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16 09:43: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宋代以前,武當山雖然因為遠離繁華喧囂的政治中心,而不為統治者重視,但千百年來它那峰高壑深,岩洞幽邃,林木茂密,泉甘溪清的自然風貌和氣候宜人的優美環境仍吸引了無數隱居、修真、煉丹、採藥者。可以說,武當山一開始完全是靠它獨特的自然環境而為人喜愛的。

  古代文獻中對武當山自然風貌描述甚多,《武當山記》說:「區域周回四五百里,中央一峰曰參嶺,高二十餘里,望之秀絕,出於雲表,晴朗之日,然後見峰,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清霄蓋其上,白雲帶其前,日必西行,夕而東返,則惟其常,謂之朝山蓋。以眾山朝揖之主也。」#12

  北宋元符(1098-1100年)初,劉濬所撰《望仙亭記》稱武當山為「西南絕勝之境」。晁端夫所撰《紫雲亭記》稱:「面迎遠翠武當之疊嶂也,左瞰長波漢川之巨流也。秀色參天,岌葉南來;澄練繞廓,逶迤東去。」陸愷所撰《宗海樓記》說:「下臨清漢,江山映帶,景物之變無窮。騷人之所不能詠,畫工極思莫狀其彷佛。」#13

  北宋文學家李方叔(1059-1109年) 所撰《武當山賦》,對武當山的自然環境作了更為周詳、細緻的描繪:

  泛觀此山,韻粹氣整。巑岏奇峰,截崖峻嶺。植若宿邸之王,隱若塞門之屏。騰淩閬風,滅沒倒影。斗棲垂焉而可挹,日御過焉而莫騁。俯其陘則截然而不斷,欲臨乎無地;仰其椒則聳然而上升,恐靡乎有頂。參乎龍湫,宅於絕境,類括蒼之鑒湖,同太華之玉井。雲移一勺,可雨萬頃。浸派千仞,下為天池,天池洑流,瀵乎惟恐岩陲,懸若匹練,散為明璣,飛流濺珠,走派成溪。黑谷冥冥,翠壁巉巉,笮棧履空,縷通下岩。徑若窮而復永,石欲墜而相銜。樅檜栝柏,豫梓楩楠,車牛莫曳,匠石所瞻。蔦蘿轇轕,筱蕩糾挽,細大蓊鬱,紫翠相參,蔽虧掩苒,曛盡凝嵐。林集孔翠,穴產鸞鷟。鴥晨風,擊鷙鶚,菊花黃鵠,輪目異鵲。息海運之鵬,巢唳天之鶴。蔚然蓬篙,棼然叢薄,亦有乎搶榆之鳩,啄場之雀。鶖鴿徘徊,烏鳶棲托也。卉草楂枿,醜石磽確,元熊嗥,蒼兕攫,虎吟風而振迅,豹隱霧而溟溟。囓鐵芒毛之貊,噉獸鋸牙之駮。介然之蹊,坦然之壑,亦聚沐猴,亦隱狐貉,鼪飛而鼯啼,鹿奔而兔躍也……#14。

古人對武當山自然環境的描述還反應在用一系列數字概括其峰岩澗壑上,如宋代以前已經廣為傳誦的說法:武當山「環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15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數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武當山的峰岩溪澗等自然景色。

(一)七十二峰

  古人云:武當山「七十二峰淩聳九霄,氣吞太華,應七十二候。」古人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一年七十二候二十四節氣。「七十二」這個數字的流行,大致說來,發軔於六國,大盛於西漢,這也是五行思想發展的年曆,故七十二峰之說,實際上是五行思想的反應。

  現代所見最早提到武當「七十二峰」的書籍,是宋代王象之編撰的《輿地紀勝》。全面記載七十二峰名稱方位和景色的文獻是元代劉道明所撰的《總真集》。下面以《總真集》為主要依據,羅列七十二峰如下:

  1、大頂天柱峰。一名參嶺。高萬丈(海拔1612.1米),居七十二峰之中,上應三天,當翼軫之次。俯眺均州、鄧州、襄陽、房州千里之地。晨夕見日月之降升,常有彩雲密覆其嶺。峰頂東西長七丈,南北闊九尺,四圍皆石脊,如金銀之色。《武當山賦》云:「大頂居中,眾山來宗。屹若長人,撫摩諸峰。」

  2、顯定峰。在大頂之北,一名副頂。上應顯定極風天。翠巘倚空,人跡不及,祥雲瑞氣,彌漫其間。

  3、萬丈峰。在大頂之東北,海拔1448米。峭壁萬丈,高聳入雲。

  4、獅子峰。在大頂之北,一天門之上。蒼巒突出,踞鎮雲端,儼然獅子之形。

  5、皇崖峰。在大頂之北,上應太安皇崖天。金碧障空,瑞光交映,夕陽回景,輝射九霄,雨霽之間,飛虹絢彩,可仰而不可及。

  6、小筆峰。在大頂東,海拔1458米。孤嶺卓立如毫端。

  7、紫霄峰。在大頂東北,峭拔端立,影入霄漢。石作金星銀星之色,竹木交翠,紫雲繚繞。

  8、雷石峰。在大頂之西北,山南路經此登大頂。疊石架空,獻瑰納奇,跧伏拱立,如虎如神,雜以煙雲林木,可敬可玩。

  9、貪狼峰;10、巨門峰;11、祿存峰;12、文曲峰;13、廉貞峰;14、武曲峰;15、破軍峰。此七峰在天柱峰之北。勢如北斗拱極之象,昂霄聳漢,左參右立,雲開霧幕,綽約璇樞。

  16、中笏峰。在大頂之北。石如圭瓚,鞠躬朝頂,類進趨之勢。

  17、千丈峰。在大頂之西。群山之中,超然獨出。

  18、大蓮峰;19、小蓮峰。二峰在大頂之西南,相望並秀。棱層崔嵬,婷婷然如隱清波,春夏之時,明媚尤絕。

  20、大筆峰;21、中筆峰。二峰相峙於蓮峰之間,千仞石筍,直插雲天,猶如雙管齊揮,雲黃霧藍。

  22、紫氣峰;23、落帽峰。在中筆峰之北,巨靈鎮應,險絕難攀。

  24、白雲峰。在大頂之西。紫蓋皇崖,東西亙拱。

  25、紫蓋峰。在大頂之西。五龍宮之南二十里,橫立太空,若牙纛森列,清曉紫氣騰覆,夜間頻見仙燈往來。

  26、松蘿峰。在紫蓋峰西。下有松蘿埡,盛產松蘿。

  27、桃源峰。在紫蓋峰之北。地勢闊遠,峰巒疊翠。其西曰桃源洞。

  28、疊字峰。在五龍頂南。三山疊映如字,石蹬攀緣,松竹蒼翠。

  29、金鼎峰。在疊字峰西。山形類鼎,時噴雲煙。

  30、伏龍峰。在五龍峰西。山勢屈伏,瞻望西表,龍湫密邇,人跡少到。

  31、五龍峰。一名五龍頂。「上應龍變梵度天」。五峰分列。

  32、靈應峰。在五龍宮後。松杉接翠,上凌星斗。

  33、隱仙峰。在龍頂之北。其下曰隱仙岩,前曰竹關,即五龍宮第二門。

  34、陽鶴峰。在龍頂西北。連峰疊障,修竹茂林,壽杉數株,昔有瑞鶴宿於上,庵宇亦以此名。中有藥圃、蓮池。

  35、健人峰。在大頂東北,三公山之右。上控雲霄,仰沖斗牛,堂堂如天丁拱立之狀。

  36、太師峰;37、太傅峰;38、太保峰。三峰在大頂之東,又曰三公山。《武當山賦》:「前向而三,若視品同秩者,槐府之公侍側。」紫霄宮之前,如玉筍分班,鸞停鵠立,曳紫拖藍。巫峽華頂,似難並肩,極天下俊秀,無以加此。

  39、始老峰;40、真老峰;41、黃老峰;42、玄老峰;43、元老峰。五峰在大頂東南,一名五老峰。五峰列居,跂連巔岐,錯列如筆架。

  44、仙人峰;45、隱士峰。二峰在大頂之南。大嶺高山,僅能企仰。

  46、大明峰。在大頂之西矗立。正處陽明,竹木泉石,森天蔭日,山深路僻,畲原沃壤,學道者多卜居之。

  47、中鼻峰;48、聚雲峰;49、手扒峰;50、竹筱峰;51、槎牙峰。五峰在大頂之東南。一嶺南飛,五峰分佈,高崗深壑,迢遙數里,中有山徑,名曰主薄埡,當均、房往來之道。

  52、灶門峰。在大頂東南,雲嶺橫鋪,怪石鞏豎,嵐煙瘴霧,清晨如炊。

  53、九卿峰。在大頂之南。《武當山賦》說:「傍立而九,若分職佐理者,曰卿寺之列」。峰巒秀麗,蔥倩奇特,松篁花卉,分置內外。

  54、伏魔峰。在大頂之南。接來龍之脈,山勢威雄,林木挺特。

  55、玉筍峰。在大頂之南,亦名石人山。峰形如人似筍,故名。北有雞冠嶺。

  56、拄笏峰;57、大夷峰。二峰在大頂之西。南望天柱嵩副之巘,崗領平夷,其橫如帶。一峰回仰如搢玉笏,一峰坦然如掌托天,皆猛獸所棲之地。

  58、把針峰。在大頂之西。一峰尖小而高聳,穎秀可愛。

  59、丹灶峰。在大頂之西。其山類偃月之體,昏曉之交,間有青煙紫霧,人謂之丹灶凝煙。足跡不可及。

  60、天馬峰。在大頂之西百里,一名馬嘶山,一名西望峰,即武當來山之正脈。當均、房官道中,有龍井深不可測,泉清而美,商旅莫不飲爨於此。

  61、雞鳴峰;62、雞籠峰。二峰在大頂之西,天馬峰北,當均、房官道。昔有丹鳳集於山巔,鳴及上下,人莫之識,指之曰天雞。俗呼山曰大雞鳴、小雞鳴。

  63、眉棱峰。在五龍頂之西,房陵登山之路。高低昂藏,縈迂盤曲三十餘里而至五龍宮,兩澗列乎左右,群山連峰接岫,聳其高低。石脊連蜷,如眉棱生紫。

  64、復朝峰。即外朝山也,當均、房官道。七十峰巒俱拱天柱,獨此一山飄然外居,謂去有可復之理,故名。其北平田敞豁,桑麻蔽野,雞犬之聲相聞。

  65、香爐峰。在大頂之東北,海拔1255米,仙關之南。嶢岩磊落,浮嵐掩靄,千態萬狀。取香爐近於帝座而名。下有紫霄澗,即登山道路。

  66、九渡峰。一名仙關,在上十八盤,大頂之東。峭峰屹巀,上摩青蒼,石逕灣還,白雲來去。遊人到此,萬慮豁然。

  67、展旗峰。在大頂之東,海拔1015米。一柱擎天,千仞如削,東鋪翠嶂,如幟飛空,宛然皂纛之形。煙靄嵐橫,人間紫府。

  68、金鎖峰。在展旗峰之北。地形類閣,上倚蒼穹,下臨青澗,石如刀劍,藤若網羅,凜凜有不可近之勢。

  69、青羊峰。在金鎖峰之北。高聳突兀,林木蔚暢,傳雲太上駕青牛,常遊於此。其下即青泉,名曰青羊澗。

  70、七里峰。在隱仙岩北,竹關之下。一徑七里,百步九折,越山度嶺,即鑽天,五里下即五龍接待庵。土花盈砌,山桂飄香。

  71、系馬峰。在接待庵西北。當登山正路,一峰突起,即天馬台。

  72、會仙峰。在登山大道間。仙木鋪地,橡木映天。

  除七十二峰之外,尚有茅阜峰、蓬萊第一峰、大小寶珠二峰、逍遙峰、金童峰、玉女峰、天門峰、望州峰、聚雲峰、望頂峰等著名山峰,或峰同而名異,此不一一列舉。

(二)三十六岩

  「三十六岩」之說,始見於《輿地紀勝》引《武當山記》:「山有三十六岩。」這表明在唐、宋、明之際,民間已有「三十六岩」之說。元初成書的《總真集》對「三十六岩」的記載非常具體,後世山誌皆轉載其說。清代山誌增記八岩云「四十四岩」,但人們習慣上仍稱「三十六岩」。

  1、紫霄岩。一名南岩,一名獨陽岩。岩在大頂之北,更衣台之東。當陽虛寂,上依雲霄,下臨虎澗,高明豁敞,石精玉瑩,形似鸞鳳。萬壑松風,千岩浩氣,齊收眼底。幽人達士多居之,為三十六岩之第一。

  2、隱仙岩。一名尹仙岩,一名北岩。在竹關之上,高聳入雲,俯視漢水。石如玉璧,呈瑰納奇,相傳系神仙尹喜、尹軌所居,歷代方士多煉大丹於此,丹室爐灶存焉。岩周圍土地肥沃,遍佈竹木花卉。

  3、仙侶岩。在大頂之北,青羊澗之上,白雲岩之左。面朝天門,山畬平坦,一泉自岩而出,有鳴金漱玉之聲。

  4、臥龍岩。在松蘿峰下,面向東北,豁達高潔。霜天雪夜,鶴唳猿啼,清幽無比。雲靄霧霾,隱現南陽氣象。

  5、尹喜岩。一名仙岩。在展旗峰北,翠巒聳立,玉澗調琴。昔文始先生即隱此。

  6、玉虛岩。一名俞公岩。在仙關之東,九渡澗之上。石壁半空,岩高萬仞,岩上藤蘿下垂,如簾高懸;岩下澗聲雷震,萬壑風煙。歷代多隱居者。

  7、五龍岩。一名靈應岩。在五龍峰頂,石徑崎嶇,草木茂密。岩內有泉水,每遇天旱,山民祈禱如響答。下臨深壑,雲霧彌漫。

  8、玉清岩;9、太清岩;10、太子岩。三岩在展旗峰下,又名三清岩。太清岩,原名修道岩,昔黃太清得道於此,因名之。

  11、皇后岩。在皇崖峰下。峭壁陡立,鳥棲猱息之地。

  12、白雲岩。在白雲峰下。岩石懸空,勢極險峻。岩旁有石穴,名星牖。

  13、三公岩。在三公峰下。自朝天宮東出三公岩,是上岩也。路險絕,難以容足。其下又有岩,亦名三公。二岩相距三舍。岩南向爽塏,幽靜可居。

  14、天馬岩。在天馬峰下。西澗自西來過岩下,路當均、房官道,岩石嵌空,可避風雨,昔日途經此地的商旅常宿於此,俗稱岩屋。

  15、藏雲岩。在金鼎峰下。地近風岩、雷岩,雨則雲起,雨後雲歸,其氣清蒙,故名。

  16、隱士岩。在仙人峰、隱士峰之陰。相傳古時常有隱士出沒其間,故名。

  17、雲母岩;18、楊仙岩。二岩在五龍宮東二百步。二岩對立,桃花夾徑,雲龕月席,面對群山。楊仙岩,即唐代道士楊華陽隱居處,故又名華陽岩。

  19、沈仙岩。在飛升台之西。石室偃仰,泉溜清幽,昔有沈仙成道於此,故名。

  20、滴水岩。在仙侶岩之南。岩如大廈,裂石出泉,因以名之。

  21、常春岩。一名長春岩,在七星峰下。南向,高爽敞闊,終年氣候溫和猶如陽春,故名。

  22、集雲岩。在聚雲峰之間,五峰相蔽,岩壑如齒,宿雲常堆於其間。

  23、謝天地岩。在南岩梳粧檯下。壁臨深澗,如懸空中。宋代道士謝天地在此隱居修煉,故名。

  24、北斗岩。在七星峰下。北向,上納太虛,清寒碧峭。仰望七峰,如在斗口之魁柄中,故雲北斗岩。

  25、欻火岩。在紫霄岩之北,一名雷洞。岩呈紅色,猶如火焰;周圍樹如龍爪,高深皆丈餘。

  26、黑龍岩。在仙關、九渡峰南,龍潭之上。

  27、白龍岩。在飛升台下,龍潭之南。

  28、黑虎岩。在黑虎澗下。大林巨石之中,黑虎所棲之地。

  29、升真岩。在五老峰下。拔空騰起,其勢如飛。

  30、碧峰岩。在玉筍峰下。遠望峰秀似碧紗,岩地敞塏,水土甘美,隱居者便之。

  31、仙龜岩。在金鎖鋒下。石如神龜,含煙噴霧,岩居其中。

  32、雷岩。在疊字峰下。岩下有石洞,深不知底,雷聲每起於中,故名。

  33、風岩。在大頂之下,萬虎澗濱。石穴噫氣,震響林壑。

  34、九卿岩。在九卿峰下。嵐氣清回,猶遠隔塵世。岩下有潭,深不可測。

  35、淩虛岩。又名靈虛岩。在五龍宮西南二里許,松竹掩映,下眺皆巨杉,蓊偃陰深。

  36、太上岩。在老君堂上。山峰圍繞,地勢高聳,上接紫霄,下瞰碧澗,陳柯不剪,最為幽翳。

  除了上述三十六岩外,尚有法華岩、青岩、獨陽岩、崇福岩、虎耳岩、悟真岩、羅公岩、清微妙華岩、簸籮岩、磨子岩、觀音岩、九室岩等。與武當道教有關的岩洞將在本書有關部分予以介紹。

(三)二十四澗

  武當山天柱峰周圍,山高谷深,溪澗縱橫;整個武當山區雨量充沛,河流眾多,但由於谷狹坡陡,大部分河流的季節性變化比較顯著:夏秋季節暴雨時,河水猛漲,激流奔突,雨後河水驟退;冬春兩季水流清淺舒緩,澄溪淺渚,細魚輕翔,「泉水甘冽」,「沙石清奇」。一般溪澗都有深潭石泓,碧若翡翠,竹木掩映,雜花綴岸,清奇幽麗。人臨其境,塵氛皆去,俗念頓消,恍惚有出世之感。明代公安派文學家袁中道在《遊太和記》一文中說:「遊人乃雲此山詘水,殊可笑。#16 」宋代《輿地紀勝》稱武當山有「二十四澗」。元代編輯的《玄天上帝啟聖錄》(以下簡稱《啟聖錄》)卷一中有「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之詩句。《總真集》載有二十四澗名目、方位及流向等。

  1、大青羊澗。一名青羊澗,今俗稱為東河。在大頂之北,匯諸澗而出潧河。蛟室龍宮,分列上下。春夏水泛,噴雪轟雷。夕現虹霓,朝騰煙霧。石魚金鯉,神獸幽禽,彷彿在桃源之境。

  2、萬虎澗。在大頂之北。因水流湍急,好似風雷震怒,萬虎咆哮而得名。匯入青羊澗。

  3、牛漕澗。在尹喜岩下。飛湍而入青羊澗。

  4、桃源澗。發源於紫蓋峰,流經桃源峰下,瀑聲喧於翠林花叢中。由龍潭東入青羊澗。

  5、黑虎澗;6、磨針澗。二澗起自龍頂,匯於白龍潭。

  7、小青羊澗。一名陽鶴澗。起自陽鶴峰下,東入青羊澗。

  8、金鎖澗;9、飛雲澗;10、瀑布澗。起於金鎖、青羊二峰之左右,俱入青羊澗。

  11、會仙澗。在五龍頂之北。諸峰之水匯入,北出蒿口,入蒿谷澗,

  12、蒿谷澗。自梅溪之東諸山之水匯集而成,西入青羊澗,匯入淄河。

  13、武當澗。在大頂之東。皇崖諸峰之水匯集而成,北入紫霄澗。

  14、紫霄澗。三公峰之水轉入紫霄宮,南迤北匯入諸澗,入九渡澗。

  15、黑龍澗。香爐諸峰之水匯前二澗,自龍潭飛流,東入九渡澗。

  16、白雲澗。在白雲峰白雲岩下。自五老峰出,入九渡澗。

  17、九渡澗。匯諸澗而出為梅溪澗。

  18、梅溪澗。因近榔梅而得名。匯武當以下諸澗,出梅溪莊,而為淄河。

  19、西澗。自馬嘶山龍井出而北,總匯西山諸澗。其河道彎曲,水流湍急,夏秋漲水,環山襄陵,商旅經月不得渡。民諺云:上得馬嘶山,四十九渡不曾幹。

  20、金雞澗。在大小金雞峰之間,其水入西澗。

  21、雷澗。自疊字峰雷洞之水由南入五龍澗。

  22、五龍澗。自伏老諸峰之水,由雷澗出西澗,自蒿口匯入青羊澗,再入梅溪澗,合為淄河,東北入漢水。

  23、鬼谷澗。自大頂之南出,匯山南諸峰之水,東入雙溪澗。

  24、雙溪澗。自大頂東南諸峰之水交匯鬼谷澗,由浪河西北入漢水。 

註釋
#12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卷四三《地部八·武當山》。
#13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八十五《京西南路·均州》。
#14清·賈洪詔《續輯均州誌》卷十五《藝文》。
#15元·劉道明《總真集》卷上《武當事實》。
#16明·袁中道《珂雪齋近集》卷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0 05:2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