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646|回覆: 26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小說] [大力金剛掌]茅山後裔[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匿名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38:15 |倒序瀏覽 | x 4
本帖最後由 匿名 於 2014-9-11 23:04 編輯

茅山後裔 作者:大力金剛掌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描述中國傳統秘術—茅山道術的小說,故事說的是張國忠、張毅城父子運用茅山道術踏足天下的故事,從驅鬼鎮邪到探秘尋奇無所不及,民間冤案、千古謎團將被一一揭開,他們的足跡甚至遍及亞歐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信仰,中國最厲害的茅山道術,是否能一展全長?

    書中沒有刀光劍影的打鬥,沒有飛簷走壁的神功,這不是一部虛張聲勢的視覺大片,而是一本真正的靈異小說,他將帶你領略博大精深的茅山道術,將帶你在異域神跡破解謎團,真正的思想盛宴,將從這裡展開!

    目前,好多讀者問我關於書中的內容是否屬實,本人在此鄭重聲明如下:本書一切內容與人物皆為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另:本書中所涉及到的一切陣法、動作,請大家切勿模仿,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匿名
狀態︰ 離線
2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47:12
  

  道教,源於戰國時期,楚國苦縣人李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子)是當今道教公認的創始人。相傳李耳活了160多歲(也有傳說其壽元二百有餘),而後成仙,從宋代開始被尊為「太上老君」,其所著《道德經》被公認為道教的思想之源。

  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道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可謂深遠,雖說佛教在後來幾乎主宰了中國的宗教發展,但道教卻始終在民間佔有著不可撼動的位置。大多民間驅邪、鎮鬼的儀式或方式方法,大多是從道教理論演化而來的,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佛教的角色,大多是以祈福、祭祀為主,而那些奮鬥在驅魔鎮邪第一線的,卻大多是道教的傳人。

  中國歷來是一個新鮮事頻出的國度。在西方,好像能夠降臨在實世的反面形象僅有「吸血鬼」這種不疼不癢的角色,而在中國卻不然,各種各樣的仙鬼傳說舉不勝舉,四仙(即狐仙、蛇仙、黃大仙也就是黃鼠狼、刺蝟四大仙)、厲鬼等等超自然事物均被老百姓視為不祥之例。

  有需求就有滿足。在這種複雜的民間文化中。道教的宗教體系不斷擴大,根據老百姓的諸多需求,逐漸分支出了「宿土、麻衣、眾閣、全真、茅山」五大分支,其中宿土主修工程修繕、建都立基,後世的一些風水學理論大多起源於宿土,而麻衣則主修預測、占卜,大家比較熟悉的麻衣神像實際上就是麻衣理論的沿襲。眾閣與全真主修武學與修身,其中眾閣講求的是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全真則主張激發人體本源的潛質,現在看來的一些所謂隔空取物的特異功能,在當初全真而言,至多算是修得小成,根據《漢書‧;道德傳》記載,早在漢初,道教便分離出了眾閣與全真的雛形,年過三百卻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飛簷走壁、點石成金之能有如螻蟻之聚,後世的武當,便是道教全真的分支。

  然而,在歷史演變與人們意識概念的不斷變化中,真正意義上的宿土、麻衣、眾閣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具經濟利益的看風水、算命等個別理論的興盛。在中國民間,這些道教分支中唯一還有正宗傳人的,除全真外,便僅屬茅山了。

  茅山道術,又稱茅山術,是道教中攻擊性最強、也是最難修的一門分支,這門道術講求以「驅」為主,以「降」為佐,其原理大概是激發人體本能的潛質,或者借助某些符咒的特有力量,驅散或者說趕跑某些在老百姓看來不吉利的東西,民間有一種誤區,即所謂的「滅」,許多人認為所謂的鬼怪是可以徹底「消滅」的,其實不然,在茅山道術中,神鬼概無滅之理,最多是將其驅趕、封禁或是「降伏」(所謂降伏便是鬼怪自知不是對手,主動棄暗投明),在民間,許多驅鬼伏魔的巫婆神漢,其方法本源都與茅山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茅山道術的眾多傳人並不是道士,這就跟源於麻衣的算命先生大多不是道士的道理一樣。正宗的茅山術博大精深,真正的茅山傳人,不但要精通茅山術的自家知識,對其他類似於麻衣、宿土等分支學說的理論都要有所瞭解,眾閣、全真的武學基礎更要修學一二,許多驅鬼降魔的巫婆神漢,僅僅懂得皮毛,便可呼風喚雨於一方,可想而知,如若真正修得到茅山術的真髓,將是什麼樣子。

  沒有刀光劍影的打鬥,沒有飛簷走壁的神功,這不是一部虛張聲勢的視覺大片,而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玄幻小說小說,故事主人公是張國忠、張毅城父子將運用茅山道術踏足天下,從驅鬼鎮邪到盜墓發塚無所不及,民間冤案、千古謎團將被一一揭開,他們的足跡甚至遍及亞歐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信仰,中國最厲害的茅山道術,是否能一展全長?
匿名
狀態︰ 離線
3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48:27
    關於古代名刃疑問的解釋

  最近,很多讀者對文中所列出的古代名劍的解析提出質疑,特此解釋之:最近,大部分質疑集中在以下幾點:

  1:純鈞劍是否為歐冶子所鑄?

  純鈞劍又稱純鉤,確實為歐冶子所鑄,此點無需置疑。

  2:莫邪劍究竟是歐冶子本人所鑄,還是干將所著,干將與歐冶子究竟是什麼關係?

  莫邪劍也作「鏌邪」、「鏌铘」、「莫铘」。

  《吳地記。院門》載:吳王闔閭使干將鑄劍,鐵汁不流。干將妻莫邪問該如何辦,干將說:從前先師歐冶子鑄劍時,曾以女子配爐神,即得。莫邪聞言即投身爐中,鐵汁出,鑄成二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一說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而後劍成。

  從上面的記載不難看出,干將是歐冶子的徒弟這是不容置疑的,而莫邪確實是歐冶子的女兒這也沒錯,所以本人得出推斷,干將是歐冶子的女婿兼徒弟。

  其次,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莫邪劍其實是歐冶子本人所鑄,只不過用女兒莫邪的名字命名而已。

  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雖然第一種說法是古書的記載,莫邪跳到火裡真的能成一把劍麼?我看未必…

  所以說,這兩種說法,都有可信的一面…

  3:「三長兩短」這句成語,究竟是來源於棺木還是歐冶子所鑄的「三長兩短」五把劍?

  兩種說法都有。

  源頭之說(1):《禮記‧;檀弓上》有如下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用現代話作一簡要複述:古時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橫的方向木板長,縱的方向木板短,「三長兩短」即源於此。

  源頭之說(2):戰國時期越國著名劍師歐冶子所著三長兩短五把利劍,鋒利無比,一般人遭遇到這五把劍就有性命之憂,所以後世把各種危機人生命的風險稱為三長兩短。

  4:有的網友指出,巨闕、湛瀘甚至干將莫邪,都是一鑄3000把的量產貨?

  這個純屬無稽之談。

  且不說這四把劍都做3000把,就算把其中任意一把鑄出3000把,都夠歐冶子忙活到97香港回歸的,再者。有3000把存貨的量產劍,也絕不會千古留名,據說王麻子菜刀,一個月的產量也只有一萬把。

  湛瀘劍跟AK47不一樣,古代有名有號的寶劍都是價值連城,僅此一把,鑄劍大師一生中是不會將同一把劍打兩次的。

  在此聲明,這不是一本學術書籍,是一本小說,關於一些史實性的內容也只是參考其它文獻而已,關於中國古代名劍的說法有很多,誰也沒見過歐冶子本人,所以即使是《淮南子》或《夢溪筆談》的記載,也不能說100%的準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有時候有所疏漏,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些疏漏就對我冷嘲熱諷,寫書不容易,要面面俱到就更不易,希望大家多包含,大力金剛掌在這裡拜謝了。

  在這裡將我找到的資料都貼給大家,如果對古代兵器再有疑問,這裡應該比較詳細。

  中國歷代名刀、名劍錄:

  萬仞:

  古代名劍。郭於章《劍記》:「西晉寮有旌陽令許遜者,得道於豫章山,江中有蛟為患,旌陽沒水投劍斬之,後不知所在,項漁人網得一石匣,鳴擊之聲數十里,唐朝道王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劍一雙,視其銘,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

  龍劍:

  古代名劍。劉禹錫《武陵觀火》:「晉庫走龍劍,吳室蕩燕雛。」柳宗元《聞歌》詩曰:「翠帷雙捲出頃城,龍劍破匣雙月明。」

  照膽:

  古代劍名。南朝。梁。陶弘景《刀劍錄》載:「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歲次午鑄一劍,長三尺,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金劍:

  古劍的一種。《刀劍錄》:「章帝建初八年,鑄金劍令投於伊水中,以壓人膝之怪。」

  王氏劍:

  古代名劍。《五代史。馮暉傳》:「吾聞王氏劍,天下利器也。」

  大劍:

  古代劍名。《五代史。史弘肇傳》:「周太祖出鎮魏州,弘肇議帶樞密以行,蘇逢吉場鄰以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會飲竇貞固第,弘肇曰:『安朝庭定禍亂,直須長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

  大梁氏劍: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劍13口,稱大梁氏劍。《劍記》:「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劍十三口,以象閏月。」又引《水經注》:「梁國多沼,時池中出神劍,至令其民像而作之,號大梁氏劍。」

  隋刃:

  亦名浪劍。劍身用毒藥煉鑄,傷人即死。《***書。南詔傳》:「隋刃,鑄時以毒藥並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馬血,以金犀飾鐔首,傷人即死。浪人所鑄故亦名浪劍。」(註:浪人,指行蹤不定之人)。

  浪人劍:

  古代名劍。為浪人(行蹤無定者)所鑄。《會要》:「貞觀元十年九月辛卯,南詔獻鋒槊、浪人劍。」亦名「浪劍」。

  玉柄龍:

  古代名劍。《事物異名錄。武器。劍》:「汾陽王(郭子儀)誕日,裨將以父所寶玉柄龍奉之。」

  青龍劍:

  唐代名劍。唐。殷成式《酉陽雜俎》:「唐開元中,河西騎將宋青春每陣,常運劍大呼,……吐蕃曰:『嘗見青龍突陣而來,兵刃所及,若叩銅鐵,謂為神助將軍也。」

  疥癆賓:

  古代劍名。《唐書。顧彥輝傳》:「養子瑤,尤親信,彥輝以所佩劍號疥癆賓佩之。」

  青霜:

  古代名劍。此劍之劍光青凜若霜雪,故名。唐。王勃《騰王閣序》:「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鴉九劍:

  唐代鑄劍師張鴉九所造之劍。唐。白居易《鴉九劍》詩:「歐治子死千年後,精靈暗授張鴉九,鴉九鑄劍吳山中,天與日時神借功。」

  靈寶劍:

  古代名劍。宋。沈括《夢溪筆談》:「錢塘聞人紹,一劍削十大釘皆截,劍無纖跡;用力屈之如鉤,縱之鏗鏘有聲,復直如弦。古之所謂靈寶劍也。」

  裴旻劍:

  古代利劍。宋。文同:「交柯揮電裴旻劍,亂蔓漓張曉笑。」

  鞘劍:

  古代劍名。《元史。何實傳》:「實來歸,大將木華黎與論兵事,奇變百出。遂引見太祖,獻軍民之數帝大悅,賜鞘劍。命從木華黎選棄前鋒。」

  破山劍:

  古代劍。《珊瑚鉤詩話》:「有農夫耕地得劍,磨洗適市,值賈胡售以百千,未可,至百萬,約來日取之。夜歸語妻子,此何異而價至。是庭中有石,偶以劍指之,立碎。詰旦,胡人載鏹呈,則歎叱曰:劍光已盡,不復買。農夫苦問之。曰:是破山劍,唯一可用,吾欲持之破寶山耳。」

  青蛇:

  古代劍名。《萬花谷》載:「龜文、龍藻、白虹、青蛇……皆劍名也。」

  火精:

  古代名劍。《杜陽雜編》:「火精劍,建中二年大林國所貢。雲其國有山,方數百里,出神鐵。其山有癉毒,不可輕為採取。若中國之君有道,神鐵則自流煉之為劍,必多靈異。其劍之光如電,切金如泥。以朽磨之,則生煙焰;以金石擊之,則火光流起。唐德宗時,上將幸奉天,自攜火精劍出內殿,研檻上鐵狻猊,應手而碎,乃乘輿夜,待從皆見上仗數尺光明,即劍光也。」

  折鐵寶劍:

  古代名劍。狀似刀,僅一側有刃,另一側是背,上有一窄凹槽。劍身中間印有寬凹槽,長3尺4寸3分,重僅1斤4兩。《拳劍指南》謂:「狀極古雅,有剛柔力,能彎曲自如。單雙手持之,無往不利。此是古大將所用折鐵寶劍。」

  干將:

  古代名劍名。干將,本人名,相傳他與其妻莫邪鑄有名劍二枚,因以名其劍。《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請干將作名劍二枝。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劍,金鐵之精不流,於是干將夫妻,乃斷髮剪爪,投於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一說干將、莫邪鑄劍,鐵汁不流,莫邪投身於爐而成劍。

  吳干:

  指春秋時期吳國名劍「干將」。《戰國策。趙策》:「夫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金試則截盤義。」《呂氏春秋。疑似》高誘註:「吳干,吳之干將者也。

  雌雄劍:

  ①古代名劍。晉。王嘉《拾遺記》載: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物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之鐵為兔所食。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為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莫邪』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②指插於一鞘之雙劍,二劍把扁平,劍身一邊平,另一邊有脊,相合成一劍之形。

  莫邪:

  古代寶劍名。或作「鏌邪」、「鏌铘」、「莫铘」。唐。陸廣微《吳地記。院門》載:吳王闔閭使干將鑄劍,鐵汁不流。干將妻莫邪問該如何辦,干將說:從前先師歐冶子鑄劍時,曾以女子配爐神,即得。莫邪聞言即投身爐中,鐵汁出,鑄成二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叫「莫邪」。一說莫邪斷髮剪爪。投於爐中,而後劍成。

  龍淵:

  古代寶劍名。相傳春秋時楚王令歐冶子、干將師徒鑄鐵劍。歐冶子、干將作成鐵劍三支:一名龍淵、二名太阿、三名工布,獻給楚王。楚王見後非常高興,問道:「何謂龍淵、太阿、工布?」答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太阿,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紋)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紋)」即刃上碎錦式花紋。唐人為避高祖李淵諱,改「淵」為「泉」,因稱「龍泉。」又相傳晉代張華見斗、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使人於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見《晉書。張華傳》)。

  龍泉:

  古代名劍。亦稱「龍淵劍」。出自河南西平縣。取當地龍泉水淬劍而得名。《東觀漢記》:「章帝賜尚書劍,韓稜淵深有謀,故得龍泉劍」。又,浙江龍泉縣所鑄之劍,亦稱「龍泉劍」。

  豐城劍:

  古代名劍。即龍泉、太阿劍。《晉書。張華傳》;「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

  太阿: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歐冶子、干將所鑄。也作「泰阿」。《戰國策。韓策一》:「韓卒之劍戟,……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史記。李斯列傳》:「服大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參見「龍淵」。

  太哥:

  「太阿劍」之異名。敦煌遺書《王陵變文》:「不可別物,請大王腰間太哥寶劍。」

  泰阿:

  春秋時期名劍之一。這作寶劍的通稱。為鑄劍名師歐冶子、干將所鑄。見《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史記。李斯列傳》:「今陛十……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一作「太阿」。參見「太阿劍」條。

  勝邪: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參見「湛盧」條。

  工布:

  古代名劍。《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匯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參見「龍淵」

  磐郢:

  古代名劍。《吳越春秋》:「吳王得越所獻寶劍三枚。一曰魚腸,二曰磐郢,三曰湛瀘。」一作「豪曹」。

  湛盧: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杜甫《大歷三年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

  另: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晉。左太沖《吳都賦》:「吳鉤越棘,純鈞湛瀘。」相傳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為三大二小。其大者有湛盧、純鈞、勝邪;其小者有魚腸、世闕。湛瀘寶劍因通體「湛湛然黑色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而得名。一作「冗盧」。

  魚腸:

  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劍之一。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參見「湛盧」條。

  蟠鋼:

  「魚腸」劍之別名。宋。沈括《夢溪筆談》:「魚腸即蟠鋼劍也。」亦稱松紋劍。參見「魚腸」條。

  松紋:

  古代名劍「魚腸」之別稱。《夢溪筆談》:「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經緯度。」

  巨闕: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荀子。性惡》:「闔閭之干將、莫邪、巨闕、辟閭,皆古之良劍也。」參見「湛盧」。

  純鈞:

  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人歐冶子所鑄。《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聞於天下。客有能相劍者名薛燭,王召而問之,(客曰)……揚其華,(揪)如芙蓉始出,觀其(紋)(花紋〉,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此所謂純鉤耶。」參見「湛盧」。

  純鉤:

  古代寶劍。「純鈞」之異名。《淮南子。修務》:「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則不能斷,刺則不能入,及加之砥礪,摩其鋒鄂,則水斷龍舟,陸團犀甲。」參閱「純鈞」條

  淳鈞劍:

  古代名劍。相傳為歐冶子所煉。《淮南子》:「山崩而落洛之水涸,歐治子而淳鈞之劍成。」亦名純鈞劍。

  燕支:

  古代名劍。《廣雅。釋器》:「斷蛇、魚腸、純鉤、燕支、蔡愉、屬鏤、干勝、墨陽,並稱名劍。」

  蔡愉:

  古代名劍。參見「干勝」條。

  畫影:

  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顓頊所用的寶劍。《名劍記》曰:「顓頊高陽氏有畫影劍、空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未用時在匣中,常如龍虎嘯吟。」

  騰空:

  傳說中古代部族道領顓頊所用的寶劍。《名劍記》曰:「瑞頊高陽氏有畫影劍、騰空劍。」參見「畫影劍」條。

  軒轅劍:

  古代名劍。《名劍記》:「軒轅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之古字題名。」

  啟劍:

  古代名劍。相傳為夏禹之了啟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夏禹子帝啟在位十年,對庚戍八年鑄一銅劍,長三尺九寸,後藏之秦塑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為星辰,背記山月日月。」

  夾劍:

  古代名劍。傳說殷帝孔甲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歲次甲辰,采牛首山鐵,鑄一劍,銘名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雨。

  太康:

  古代名劍。以此劍造於殷帝太康在位時,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啟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歲在三月辛卯春,鑄一銅劍,上有八方面,長三尺三寸頭,頭方。」

  定光:

  古代劍名。傳說殷帝太甲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殷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歲次甲子鑄一劍,長二尺,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含光:

  古代名劍。春秋時衛人孔周藏有殷代留下來的三把寶劍:含光、承影、宵練。《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一曰含光,視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

  承影:

  古代名劍:為春秋時衛人孔周所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際,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狀。其觸物也,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見』。」《文苑英華。唐並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銘》:「蛟分承影,雁落忘歸。」

  宵練:

  古代名劍。為春秋時期衛人孔周所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不見光,方夜則見方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驁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一作「霄練」。

  夏禹劍:

  古代名劍。傳說為夏朝大禹時所鑄。《名劍錄》:「夏禹鑄一劍,藏會稽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文為日月星辰,背記山川。」

  銅劍:

  古代劍名。以銅鑄成。《刀劍錄》:「夏君在位,以庚茂八鑄一銅劍。

  錕鋙:

  古代名劍。《列子。湯問》:「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之劍,……切玉如泥。亦作昆吾。」註:「昆吾,龍劍也。」

  輕呂:

  古代名劍。《逸周書。克殷》:「武王答拜。先入,適王所,乃施射之,三發而後下車,而擊之以輕呂,斬之以典鉞。」

  鎮岳尚方劍:

  古代名劍。相傳為西周時期昭王瑕在位時所鑄的寶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歲次壬午,鑄五劍,名五嶽,銘曰:『鎮岳尚書』,古文篆書,長五尺。」

  掩日:

  春秋時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一。

  轉魄: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三。

  懸翦:

  春秋時越王勾踐所督造的八把長劍之四。

  驚鯢:

  春秋時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五。

  滅魂: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六。

  卻邪: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七。參見「八劍」條。

  真剛: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所督鑄的八把長劍之八。

  光劍:

  古代名劍。春秋時吳王夫差所用之物,長約一尺五寸,莖為圓柱形,有兩道箍稜。劍身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劍以戰茂人。」為安徽省南陵縣出土文物。

  吳王劍:

  古代名劍。《項奎虎丘山詩》:「當時吳王劍,礪光裂巖幽。」

  吳王夫差劍:

  古劍名。為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輝縣出土文物。劍通體長59。1厘米,劍身寬厘米。劍身上有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吳王光劍:

  古劍名。為春秋時期吳國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縣出土文物。劍通體長50厘米,莖為圓柱形,有二道環稜形箍。劍身有脊,近臘處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劍以戰戍人。」

  吳越劍:

  古代名劍。《周禮。冬官》:「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遷手其他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永用劍:

  古代名劍。《拳劍指南》:「永用劍是銅質鑄,為古吳季子之子逞之佩劍。……此劍式樣頗小,度為古代佩持之手劍。」此刻全長一尺五寸六分,重為一斤六兩,劍柄較短。

  伍子胥劍:

  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所帶寶劍。清。俞越《茶香室三鈔。伍子胥劍》:「伍子劍,在澹台潮中,長五尺許,有伍子胥,時浮水面,人取之必病,棄之好安。」

  必盧:

  古代名劍。《吳越春秋》:「越王賜文種屬盧之劍。」一作「屬鏤」。參見「屬鏤」條。

  屬鏤:

  古代名劍。《左傳。魯哀公十一年》載有:「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屬鏤自刎」事。《吳越春秋》作「屬盧」;《廣雅。釋器》作「屬鹿」;揚雄《太玄賦》作「屬婁」;《荀子。成相》作「獨鹿」。參見「干勝」條

  獨鹿:

  古代劍名。《荀子。成相》:「恐為子胥身離凶,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注》:「獨鹿與屬鏤同」。「屬鏤」系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劍名。

  越王勾踐劍:

  古劍名。為春秋越國君主勾踐所用。湖北江陵縣望北一號墓出土。劍通體55。7厘米,劍身寬4。6厘米,劍柄長8。4厘米。上有銘文,曰:「越王鳩淺自作用劍。」鳩淺即勾踐。

  越州勾劍:

  指春秋時越王朱勾之寶劍。湖北省荊門市子陵崗發掘出五百多件東周至東漢時期的重要文物。其中越王州勾劍尤為珍貴,是繼越王勾踐劍之後出土的又一件兵器國寶。這把劍通體長56。2厘米,以篆文鑄成的銘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劍」清晰而精美,可與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媲美。

  步光:

  春秒時期越國名劍。《史記》:「越使大夫種言於吳王,曰:「聞大王將興丈義,因奉屈虜之矛,步光之劍。」

  扁諸:

  古代劍名。《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敗齊師於艾陵之上,還師臨晉與定公爭長。吳師皆文犀長盾,扁諸之劍,方陣而行。」註:「闔閭既鑄成干將、莫邪二劍,余鑄得三千,並號扁諸之劍。」

  時耗:

  古代名劍。《越絕書。越絕外傳。吳地記》:「扁諸之劍三斤,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腸之劍在焉。」

  長揚劍:

  春秋時代晚期的鋼劍。因1976年4月考古者發掘長沙「長揚六十五號」墓時出土,故得名。為我國被發現的第一柄古代鋼劍。此劍莖長7。8厘米,身長30。6厘米,寬2-2。6厘米,脊厚0。7厘米。

  長鋏:

  古代寶劍名。較-般劍為長。《楚辭。九章。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王逸註:「長挾,劍名,其所帶長劍,楚人名為長鋏也。王夫之通釋:「長鋏,劍也。」《戰同策。齊策四》:「居有傾,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兮』。」

  陽劍:

  古代名劍。《文選。匕命》:「楚之陽劍,歐治所營。」

  鹿盧:

  古代名劍。《宋書。符瑞志》:「宋太宗為徐州刺史,出鎮彭城,昭太后賜以大珠,鹿盧劍,此劍是御服,占者以為嘉祥。」

  定秦:

  古代名劍。相傳為秦始皇所鑄之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秦始皇在位三十七歲,以三年歲次丁已,采北祗銅鑄二劍,名曰『定秦』,小篆書。李斯書,長三尺六十。」

  誡劍:

  古代劍名。傳說為秦昭王稷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歲次丙午鑄一劍,長三尺,銘曰『誡』,大篆書。」

  水心:

  古代名劍。《晉書。束哲傳》:「又秦昭王以三月置酒河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

  斬蛇劍:

  一名「斬蛇」。漢高祖劉邦白蛇之寶劍。《西京雜記》:「高祖斬白蛇劍,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參見「斷蛇」條。

  斷蛇:

  古代劍名。《廣雅。釋器》:「斷蛇,劍也。」王念孫《疏證》:「《西京雜記》云:『漢高帝斬蛇劍,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以為飾,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蓋即《廣雅》所謂斷蛇也』。」參見「干勝」條。

  秀霸:

  漢光武帝劉秀所佩之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光武)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一劍,文曰『秀霸』,小篆刻,帝常服之。」

  分景:

  古代名劍。《漢武帝內傳》:「王母腰佩分景之劍。」

  崩劍:

  古代名劍。漢平帝所用的寶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漢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掘得一劍,上有帝名。因服之,大篆書。」

  神龜:

  古代名劍。漢文帝劑恆在位時所鑄。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文帝恆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歲次庚午鑄二劍,長三尺六寸,銘曰『神龜』。多刻龜形以應大橫之兆。」

  隨侯劍:

  古代劍名。《漢書。郊祀記》:「又以方土言,為隨侯劍,寶玉、寶璧、周康寶鼎,立四祠於未央宮中。」

  飛景: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一。曹丕《曹論》:「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浹以清漳,光似流星,名曰飛景。」一作「蜚景」。元倉子曰:「蜚景之劍,威奪百日,氣成紫霞。」

  流采: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二。參見「飛景」條。

  華鋌: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三。曹丕《典論》:「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以為三劍:一曰飛景,二曰流彩,三曰華鋌。俱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勵以,飾以文玉,表以通犀。」

  孟德劍:

  三國時曹操所用之玉劍。因曹操字孟德,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年,於幽谷得一劍,長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銘曰『孟德』,王常服之。」

  曹操對鋒利刃:

  刀式古劍。劍背貼護手處有篆文「曹操對鋒利刃」,故名。劍身長三尺二寸四分,寬約一寸二分,重一斤七兩,貼護手處鑄有三朵小花。劍鐓與護手皆嵌銀精鑄,其柄與護手均似刀形。1918年,山東濟寧西關古墓中出土。

  珠劍:

  古代名劍。《南史。羊侃傳》:「魏帝壯之,賜以珠劍」。

  楊修劍:

  古代名劍。為漢末文學家楊修的佩劍。劍身長一尺六寸八分,篆有「楊修」二字,柄長八寸,重十四兩。便作圓環形,護手及劍柄、劍鞘均為木質,吞口為紫銅質。《紫劍指南》:「劍式極古,隱約為篆書『楊修』二字。

  白虹:

  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晉。崔豹《古今注》:「三國吳大帝孫權有六柄寶劍,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紫電:

  二國吳在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二。王勃《滕王閣序》:「紫電青霜,王將軍之琥庫。」參見「白虹」條。

  辟邪:

  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三。參見「白虹」條。

  流星:

  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四。唐。楊炯《楊盈川集。送劉校書從軍》詩:「赤土流星劍,鳥號明月弓。」參見「白虹」條。

  青冥:

  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五。參見「白虹」條

  百里:

  古代名劍。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六。參見「白虹」條。

  千古劍:

  古代名劍。《萬劍錄》載:「孫權以黃武五年,采武昌鋼鐵作千古劍,萬古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越炭作之。」

  棠谿:

  古代名劍。因戰國時期棠谿(今河南舞陽縣西南)地方出利劍。故以之名劍。《楚辭。九歎。怨思》:「執棠谿以刜蓬兮,秉干將以割肉。」劉勰《新論》:「棠谿之劍,天下之?也。」亦作劍的代稱。

  楊家山鐵劍:

  我國現存最早的鐵劍。系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後期墓出土文物。劍通體長38。4厘米,劍寬2-2。6厘米,劍脊厚0。7厘米。

  七星劍:

  古代名劍。劍身近柄處飾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吳越春秋》:「伍子胥過,解劍與漁夫曰;「此劍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

  補遺:

  蔥:

  齊桓公劍。《荀子。性惡》

  闕:

  姜太公劍。《荀子。性惡》

  錄:

  周文王劍。《荀子。性惡》

  曶:

  楚莊王劍。《荀子。性惡》

  辟閭:

  闔閭劍。《荀子。性惡》

  堅利侯:

  安祿山劍《古今注》

  奪命龍:

  蜀王建劍《古今注》

  蘭葉:

  《小知錄》引《山堂肆考》

  流黃、揮精:

  《小知錄》上元夫人劍《錦繡萬花谷》

  青萍:

  《陳琳。答東阿王箋》:「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蓱(萍)、干將之器。」

  結綠:

  《李白。與韓荊州書》:「庶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

  騰空顓:

  頊所有,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禹劍:

  夏禹所鑄,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記山川,藏之會稽山

  啟劍:

  夏王啟鑄,銅,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太康劍:

  夏王太康鑄,銅,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夾劍:

  夏王孔甲鑄,牛首山之鐵,銘曰「夾」,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

  定光:

  殷太甲鑄,文曰「定光」,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

  照膽:

  殷武丁鑄,銘曰「照膽」,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

  含光:

  殷代,列子曰:「衛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承景脊練」

  鎮岳尚方:

  周昭王鑄,銘曰「鎮岳尚方」,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嶽

  駿:

  周簡王鑄:銘曰「駿」,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鑄

  越八劍:越王使工人所鑄,采金。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真剛」

  定秦:

  秦始王鑄,采北祗銅。銘曰「定秦」,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神劍:

  漢太公所得,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八服:

  漢武帝鑄,銘曰「八服」,以元光五年鑄凡八劍五嶽皆埋之

  茂陵劍:

  漢昭帝所得,上銘「直千金壽萬歲」昭帝時茂陵人獻一寶劍故名

  毛,貴:

  漢宣帝鑄,「以本始四年鑄,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貴」

  衍:

  漢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乘勝萬里伏:

  王莽鑄,銘曰「乘勝萬里伏」,莽造威斗及神劍皆鏈五色石為之

  更國:

  更始劉聖公鑄,銘曰「更國」

  秀霸:

  漢光武所得,銘曰「秀霸」,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之

  玉具劍:光武以賜馮異,七尺,馮異傳赤眉暴亂三輔,以馮異為征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

  劍龍彩:

  漢明帝鑄,永平元年鑄,上作龍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金劍:

  漢章帝鑄,金質,建初八年鑄投入伊水中

  安漢:

  漢順帝鑄,銘曰「安漢」,永建元年鑄

  中興:

  漢靈帝鑄,文曰「中興」,建寧三年鑄,同時鑄四劍銘文皆同後一劍無故自失

  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銘曰「孟德」,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

  袁紹所得,上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古今註:「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臥所。」

  蜀八劍:

  蜀昭烈帝鑄,采金牛山鐵,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余賜太子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各一

  鎮山劍:

  蜀後帝禪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劍口山,故名

  倚天:

  其利斷鐵如泥,操自佩

  青虹:

  操賜夏侯恩持之

  三劍:

  魏太子丕造,一曰「飛星」,一曰「流采」,一曰「華鋌」

  文士劍:

  楊修獻魏文帝,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吳六劍:

  吳大帝所有,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皇帝吳王:

  吳主孫皓鑄,文曰「皇帝吳王」,建衡元年鑄

  步光:

  晉懷帝鑄,銘曰「步光」,永嘉元年鑄

  五方單符:

  晉穆帝鑄,銘曰「五方單符」

  隸書:

  晉孝帝鑄,銘曰「神劍隸書」,以太元元年埋此於華山頂

  定國:

  宋武帝鑄,銘曰「定國」,永初元年鑄此劍後入於梁

  永昌:

  宋廢帝昱造,銘曰「永昌」,元徽二年造於蔣山之巔

  梁神劍:

  陶弘景造,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長短各依劍術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

  鎮山:

  北魏道武帝造,登國元年帝於嵩阿鑄

  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銘背曰「太常」

  四尺千金劍:

  唐晉公王鐸所有,劍俠傳唐晉公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

  火精劍:

  唐德宗所有,杜陽雜綿載:「夜見數尺光明斫鐵即碎」

  酉蕃寶劍:

  宋監載:「右相都督張浚請御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將士以為激勸」

  古銅劍:

  宋蘇軾所得,東坡集載:「郭祥正遺古銅劍,東坡謝以詩」

  楚銅劍:

  宋鄭文所得,方輿志載:「宋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安定劍:

  明初安定王所貢,鹹賓集載:「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貫異劍賜以織金文綺命其酋長立」

  二刀:

  指雌雄兩把古代名刀。《古今刀劍錄》:『後燕慕容垂以建興元年,造二刀長七尺,一雄一雌,若別處之則鳴。』

  五色: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少帝義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銘曰『五色。』

  中山: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後秦姚萇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銘曰『中山。』

  永安: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載:『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銘曰『永安。 』

  白鹿: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於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

  幼平: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司馬: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司馬炎鹹寧元年造八千口刀,銘曰:司馬。』

  興國: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晉武帝衍以鹹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銘曰興國。』

  百勝: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勝。』

  安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黃武中累功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赤冶刀: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魏昭成帝,以建國元年,於赤冶城鑄刺刀十口,全鏤赤冶宋。』

  定業: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齊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

  定國: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宋武帝劉裕,以永初元年鑄一刀,銘其背曰定國。』

  神術: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前秦符堅,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銘曰神術。』

  建義: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西奈乞伏國仁,以建義三年造一刀,銘名建義。』

  建平: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趙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萬人,頭尖,長三尺六寸,銘曰『建平『,隸書。』

  善勝:

  古代名刀。《梁書‧;陶弘景傳》載:『大通初,令獻二刀於高祖,其一名善勝,一名威勝,並為傳寶。』

  威勝:

  古代名刀,見『善勝條。 』

  朝之: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云:『明帝鸞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之。』

  騰馬: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騰馬。』

  麟嘉:

  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後涼呂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銘曰麟嘉。 』

  大夏龍雀:

  古代名刀。《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又造百煉鋼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世珍之。 』

  文刀:

  古代名刀。《唐書‧;地理表》:『忠州貢文刀。 』

  半垂:

  古代名刀。《與弟超書》:『竇侍中遺促舟全錯,半垂刀一枚。 』

  龍刀:

  古代名刀。《梁‧;簡文帝》:『龍刀橫脖上,畫尺墮眾前。』

  龍鱗:

  ①古代名刀。魏文帝《典論》:『丕作陌露刀,一名龍鱗。『《續漢書》載:『龍鱗,御刀也。『②古代名匕首。《典論》:『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狀似龍文,名曰龍鱗。』

  玉環刀:

  古代名刀。《南史‧;劉懷慰傳》:『齊高帝以懷慰為齊郡。太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備,今賜卿玉環刀一口。』

  玉把刀:

  古代名刀。《宋史‧;于闐國傳》:『開寶二年,國王男總貢玉把刀。 』

  百煉:

  古代寶刀。晉‧;崔豹《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一曰百煉,……。』

  百辟刀:

  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藝文類聚六十魏》:『往歲作百辟刀五枚,煉成,先以一與五官將(曹丕),其餘四,吾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將與次與之。『曹植《寶刀賦》:『';建發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虎、熊、鳥、雀為識。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饒陽修各得一焉,其餘二枚,家父自仗之。』

  安陵:

  古人名刀。高啟《遊俠篇》:『新削安陵刀,光奪眾目眠。』

  犵黨:

  古代名刀。宋‧;輔《溪蠻叢笑》:『出入坐臥,必以刀自隨,小者尤?利,名犵黨。』

  阮師刀:

  古代名刀。晉‧;楊泉《物理論》:『古有阮師之刀,天下之所寶貴也。……其刀平背狹刀,方口洪首,截輕微之絕然發之系,斫堅鋼無變動之異,世不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赤刀:

  古代名刀。《尚書》:『陳寶赤刀大訓弘壁琬琰在西序。『鄭玄註:『赤刀者武王誅紂時刀,赤為飾,周之正色。『《博物誌》:『赤刀,周之寶器。』

  含章:

  古代名刀。《典論》:『丕造百辟寶刀,……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

  靈寶:

  古代名刀。《典論》:『丕造百辟寶刀,其一文似靈龜,名曰靈寶。』

  張飛刀:

  名刀的一種。三國時期張飛所佩的腰刀。又稱『新亭侯『。《刀劍錄》:『張刀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珠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

  寶鈿刀:

  古代名刀。《唐史‧;阿史那社爾傳》:『太宗美其廉,賜高昌寶鈿刀。』

  鳴鴻刀:

  古代名刀。《洞宴記》:『武帝解鳴鴻之刀,以賜東方朔,刀長三尺,朔曰:『此刀黃帝采首山之銅,鑄之雄已飛去,雌者猶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銷之,刀自手中化為鵲,赤色飛去雲中。』

  孟勞:

  古代名刀。《谷粱傳‧;魯僖公元年》:『公子友謂莒不回:『吾二人不相悅,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回:『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

  項羽刀:

  相傳為項羽所佩之刀。《王侯鯖》:『董卓少耕野得一刀,無文,四面隱起山雲文,斫王如木。及貴,以視蔡邕,邕曰:此項羽刀。』

  素質:

  古代名刀。《北堂書鈔》魏文帝曹丕《典論》:『余造百辟寶刀三,……其三,鋒似嚴霜,刀身劍俠,名曰素質。』《太平御覽‧;兵部‧;刀》:『(素質)長四尺三寸,重二斤九兩。』

  桂溪刀:

  古代名刀。黃庭堅:『我有桂溪刀,聊憑東風去。』

  宿鐵刀:

  古代名刀。《北名‧;綦母懷文傳》:『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出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

  銀裝刀:

  古代名刀。《南史‧;席闡文傳》:『梁武帝起兵,闡文勸。仍遣客私報帝,並獻銀裝刀,帝報以金如意。』

  脫光:

  古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脫光。』

  朝儀刀:

  《刀劍錄》:『明帝鸞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儀刀。小篆書,長四尺。』

  漏景:

  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三曰漏景。』

  警惡刀:

  古代名刀。《山堂肆考》:楊貴妃文玄琰,小時嘗有一刀,每出入道途間佩之,或前有惡獸盜賊,則所佩之刀鏗然有聲,似警於人也。

  溫銅刀:古代名刀。清代梁紹王《兩般秋雨追隨筆》載:『傳為明戎政尚書陸公完字遺物,恩陵賜也。』
匿名
狀態︰ 離線
4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49:12
《茅山後裔》之傳國寶璽 第一部 撞客

第一章 《茅山圖志》

  1967年12月,前所未有的寒流席捲著這座歷來被看作天子門戶的城市,中華大地正在經歷著史無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在這一年達到了頂峰,甚至波及到了香港,已經初露端倪的上山下鄉風攪得到處人心慌慌。相比起農村,城市生活還是相當優越的,每月糧油多少有點保障,雖說吃不飽,但畢竟比鄉下的白薯面強的多,度荒(1959年-1961年,波及全國的三年自然災害,民間又稱「度荒」)的陰影在人們心頭的烙印實在太深了。

  作為校革委會的書記員,張國忠最近滿面愁容,因為革委會交給他了一個十分不靠譜的任務,就是寫一篇批判封建迷信的文章。

  張國忠是個中專老師,原來在這學校上學,後來因為成績好,留校當老師了,別小看中專,那個年代,考上中專可比現在考清華大學難度大的多,文革以前,考不上中專的人,才去上高中,一直到改革開放中期都是如此,那時的中專畢業生,絕對算得上真材實料的知識分子。

  對於畢業時語文近乎滿分的張國忠而言,一篇批判文章簡直是信手捏來,小到校長書記、大到二戰名將,只要到了張國忠筆下,絕對就成了無藥可救的人渣。但是對於眼前這本從校黨委書記家抄出的清末版《茅山圖志》卻實在無從下筆。

  書裡寫的,全是一些什麼如何降妖捉鬼一類的方法,還有一些類似於武術的圖解,一些自己從來沒聽說過的植物器物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以及這些東西怪癖無比的使用方法,更讓張國忠摸不著頭腦的,就是記述著如何解決一些看似生病的人體症狀,但方法非常匪夷所思,例如房簷下的土、喝泡著古代銅錢的香油一類的東西,完全不著邊際。

  寫批判性的文章,是要有理有據的,這也是革委會的要求,你說這東西是壞的,必須說明前因後果,壞在哪裡,為什麼壞,給群眾帶來了什麼壞處,什麼樣的東西不壞云云。如果是批判《聊齋》這類的神化傳說,倒還好寫,但眼前這本書,看似對人沒什麼壞處,至多說這本書所寫的是假的騙人的,但欺騙和毒害完全就是兩個概念,寫成欺騙肯定交不了差,革委會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這種東西描述成毒害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大毒瘤,但在張國忠看來這種說法壓根就無從談起啊,書裡又沒寫用活人去祭祀或者殺人放火,至多是讓人把房簷下的土沖水喝了,難道這就禍害了中華民族伍千年嗎?一想到這,張國忠便一籌莫展。

  兩個禮拜過去了,張國忠始終在翻看這本《茅山圖志》,指望從中找出點破綻來,但書中內容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讀起來卻環環相扣無懈可擊。此時張國忠的爺爺顫顫巍巍的從閣樓上下來了,「孩子啊,那書上寫的都是真的,不信你就找個人試試。」「你這個無產階級的叛徒,我跟你沒有關係!不要干擾我的革命工作!」

  自從爺爺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張國忠家裡就跟古代被抄家的大臣沒什麼區別,先是父親在廠裡被批鬥然後開除,後是自己入團受阻,自己家的玻璃也被外面人砸了,最後還是一家子人含著眼淚跟爺爺簽了斷絕關係劃清界限的字據,才勉強息事寧人。從此後張國忠的爺爺只能一個人住在四面漏風的閣樓裡,一家人雖然心疼,但也沒辦法,張家和幾個鄰居混住在當初意大利租借地的一個木質洋樓裡,他們的一舉一動鄰居都看著呢,除了半夜偷偷給爺爺塞一條棉褥子,只要白天稍微做出點親密的舉動,都面臨被鄰居舉報的危險。

  爺爺笑了一下,扶著牆一步一拐的下樓去了,不過爺爺的話倒是給張國忠提了很大的醒,「是啊,我找個跟書上描寫的有同樣症狀的人,用書上的方法試試,倘若不靈,那這套東西不就不攻自破了嗎!」說實話,這時的張國忠對書上這些匪夷所思的內容,還是半點都不信的。

  可是,書上描寫的症狀實在是不太好找。拿著革委會的介紹信,張國忠在一個禮拜裡走訪了幾百戶人家,都沒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正當張國忠準備放棄這種大海撈針般的尋找,另闢蹊徑時,一個消息傳到了張國忠的耳朵裡。

  這天早晨,革委會的小劉跑到張國忠家,告訴張國忠,學校黨委書記魏老二死了(凡是被批鬥的人,都要被去掉尊稱,起個外號,批林批孔的時候,連孔老夫子都被安上了孔老二的外號,就更別提這個名不見經也不傳的書記了),是畏罪自殺,他媳婦瘋了,但神智很清醒,只不過不時的胡言亂語,說的全時魏老二年輕時的事,革委會認為他媳婦想給魏老二翻供,讓張國忠一起去審魏老二他媳婦,然後寫一份批鬥書。

  著個消息,讓張國忠心中一動,因為這魏老二媳婦的症狀,似乎與《茅山圖志》中描寫一些症狀十分吻合,「只要我用書中的方法試試,無效的話,那論據就有了。」想罷,張國忠把家裡的醋瓶子踹在了包裡,戴上紙筆和事先找好的柚子葉,和小劉出發了。

  到了魏老二家,張國忠不禁一陣心酸。說實話,魏書記生前為人很和善,而且博學多才,親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很長一段時間裡張國忠曾經很崇拜魏書記,但此時的魏書記家,跟幾十年沒有香火的破廟沒什麼區別,到處是打砸搶過後的狼藉,只有魏書記的妻子一個人躺在床上,嘴裡流著口水,胡言亂語個不停,在床邊,站著幾個滿臉嚴肅的年輕學生和老師。

  張國忠從找了張破報紙直接坐在了地上,仔細的觀察著魏書記的妻子,認真聽著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我怎麼可能是叛徒呢?我38歲入黨,天津解放的時候我是校糾察隊的隊長,還抓過特務,立了功,我檔案上都有,你們說的都是誣陷!」說這些話時,魏書記的妻子目光呆滯卻語氣激烈,整個屋子裡充滿了奇怪的氣氛。

  「你說他到底是真的精神病,還是裝病想替魏老二開托啊?他說的抓特務記錄,確實是真的,真是怪了,這事魏老二生前也沒提過,就連陳校長都不知道還有這麼檔子事。」小劉偷偷跟張國忠嘀咕。「噓,別說話,聽聽她還想說什麼!」
匿名
狀態︰ 離線
5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49:35
第二章 李村

  「1946年5月7號,地下黨河平區委書記王向升是我的入黨介紹人!他可以證明我的清白!」

  「連日子都記得這麼清楚,跟檔案上寫的一樣,不會是魏老二臨死前告訴她的吧?」「不可能,魏老二在學校水房住著,直到他上吊,從來沒回過家,學校天天有人站崗的,以魏老二的身子骨,不可能翻牆出去的。」學生們小聲嘀咕著,完全沒注意張國忠已經湊到了魏書記妻子的床前。

  「魏書記,王向升也是叛徒這誰都知道,他比你死的還早,你說你不是叛徒,還有什麼其他證據嗎?」此時魏書記的妻子又好似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兩眼直勾勾的看著前方,傻笑起來。

  張國忠這一提問,尤其是他稱呼魏書記的妻子「魏書記」,讓周圍的人吃了不小的驚。「我說小張同志,你是不是也瘋了?我得找你談談!」站在一旁的革委會宣傳員劉洪剛意正嚴詞的看著張國忠。

  張國忠把所有人叫到了門外,「她是真瘋了,你們沒看見他的眼神和哈喇子嗎?她以為自己就是魏老二,絕對是真瘋,對待精神病,就得順著他的話說,其實精神病人有自己的一套理,只要把她那套理推翻了,她也就沒詞了。」「嗯,你說的也有道理。那你去試試吧。」

  張國忠再次來到魏書記妻子的床前,把包裡的醋瓶子和柚子葉掏了出來,往柚子葉上倒了點醋,一下就按在了魏書記妻子的腦門上。這招就是在《茅山圖志》上學的。周圍同學此時都愣了,只見魏書記妻子手腳微微的抽搐著,身子不斷的扭動,「快按住她!」張國忠大喊,這可是檢測《茅山圖志》真實性的大好機會,倘若柚子葉掉了,試驗就失敗了,要二十四個時辰也就是48小時後才能再來,那樣就不能徹底證明《茅山圖志》的虛假性了。

  周圍人不知道怎麼回事,下意識的按住了魏書記妻子的手腳。過了大概一分鐘,魏書記的妻子不動了,每個人臉上都一頭霧水,「她怎麼了?不是死了吧?」一個女學生嚇得滿臉煞白問道。

  拿掉柚子葉,張國忠仔細看著魏書記妻子的一舉一動,半天,魏書記妻子睜開眼,常出了一口氣:「我這是在哪啊?」……

  張國忠跟那些革委會同學說,這是自己老家治神經病的偏方,也不是每次都好用的。但實際情況只有張國忠自己知道,這次經歷,動搖了張國忠對《茅山圖志》真實性的懷疑,「莫非是巧合?但也太巧了吧?不對,肯定是巧合,肯定是魏老二他媳婦裝瘋賣傻,看我們按住她以為我們要把她也拉出去批鬥,才不得不假裝康復的。」張國忠不停安慰自己,但在內心深處,卻始終不能重塑對《茅山圖志》那種深刻的懷疑了。

  張國忠老家治療神經病的偏方很快在學校傳開了,據說是用幾片樹葉子蘸醋按在腦門上就行,也有幾家確實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試過,壓根就不管用。殊不知,真材實料的神經病,這東西哪裡有效?

  張國忠看來,寶貴的驗證《茅山圖志》虛假性的機會被浪費了,還得再找。可是去哪裡找呢?那時候雖說畏罪自殺的叛徒內奸很多,但家裡卻沒有再出現過類似現象,一籌莫展之際,張國忠的爺爺又來了。

  「怎麼樣?管用不?」張國忠的爺爺以前在農村當過民兵,怪事在農村比比皆是,所以張國忠的爺爺自從看到張國忠天天琢磨這本《茅山圖志》後,便總想告訴孫子那東西其實蠻有效。

  在確定了鄰居家確實鎖門沒人之後,張國忠壓低了嗓音。「爺爺,你說這玩意到底是真是假啊?」「真假我不敢說,但農村出點事,都是找先生看,大夫看不好的,先生來了八成就能行。」「我看那只是巧合,這東西肯定是假的。」「你要不信,就去農村,找這種事比城裡好找的多。」

  帶上了乾糧,張國忠步行去了遠郊。

  位於小站附近的李村,當時是天津周邊比較正宗的農村,和市邊上的城鄉結合部不同,這裡保存著很正宗的農村風俗和生活傳統,村民大都姓李,多少還都沾點親,這裡雖說離市區不遠,但交通可以說閉塞的很,根本沒有像樣的路能通過來,雖說已經成立了生產隊,但文革的暴風好像並沒在這掀起太大的波瀾,除了前兩年鬥過一個外姓的富農以外,這兩年除了鬥鬥偷高粱桿的小偷外,基本上連大規模的批鬥都很少,大部分村民雖說身份是社員,但骨子裡的觀念根解放前並沒什麼本質上的改變。

  張國忠給生產大隊李隊長看了革委會的介紹信後說明了來意,李隊長微笑著看著張國忠,「好小子,年紀青青,道行不小啊,我告訴你,村裡現在就有個人鬧撞客,抬到醫院,大夫說是撒癔症,讓抬回家等死,他家閨女長的好,說誰能把她爹瞧好,就跟了他了,遠近來了不下十幾個先生瞧過了,都說不行,你要是能行,看你小伙子長的好,那大黃花閨女就能領走也說不定…」

  這番話說的張國忠哭笑不得,這李隊長乾脆把張國忠看成是市裡派過來跳大神的了,正經事輕描淡寫,說起黃花閨女來倒是眉飛色舞的,這都哪對哪啊?

  不過在與李隊長的交談中,張國忠倒是頭一次聽說了「撞客」這個新名詞,原來這種病症醫學上稱之為「癔症」,只能歸為精神病,並無其他解釋,也沒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在農村,這種現象叫「鬧撞客」,按老百姓的理解就是鬼上身,找個跳大神的折騰一下就好了。

  農村人的熱情真是出乎張國忠的意料,李隊長家就跟過年似的,做了一鍋土豆燉雞,還炒了一盤辣椒雞蛋,大白菜燴粉條,吃的張國忠都不好意思了,為了自己那無聊的文章,害人家把過年的材料都提前用了。一聽說是市裡過來的人,李隊長的大兒子還拎來兩瓶白酒,張國忠雖然一再強調自己不會喝酒,還是被灌了兩盅,從沒喝過酒的張國忠頓時栽倒在床上,等醒過來時,床邊上竟然站著個大閨女。
匿名
狀態︰ 離線
6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50:01
第三章 撞客

  張國忠仔細端詳了一下床邊上這個大閨女,穿的慘了點,但眉清目秀,儼然比他一路上看見的農村女孩好看不少,即使放到自己學校裡,也能算個中上游。

  李隊長此時走了過來,「小伙子醒啦?這就是李大明家的丫頭,聽說你能瞧撞客,一早就跑來了。」張國忠心都碎了,他本來是來農村驗證《茅山圖志》虛假性的,但現在從村長到村民,都認為他是來給村民跳大神的,而且待若上賓,其實他只不過是大概翻了兩遍《茅山圖志》,瞭解點皮毛中的皮毛,好多文言文他看不懂也懶得琢磨,現在可好,被人家當成救星了,昨天還吃了李隊長家一頓過年飯,現在要是一字一句的解釋自己的來意,恐怕會傷害了農民兄弟的感情,算了,硬著頭皮去吧,反正十多個他們所謂的先生都瞧不好,我這麼年輕,瞧不好也不丟人,正好也驗證了《茅山圖志》的虛假性,其實在張國忠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像上次一樣瞎貓碰死耗子蒙上,畢竟吃了人了家嘴短嘛,更何況還有一個長相不錯的農村大閨女巴望著。

  鬧撞客的人名叫李大明,好像還是李隊長家的親戚,據說是前兩年挖河堤,挖出過一口大棺材,從此後就坐下了病根,天天自言自語,說自己是兩榜進士什麼的,天天之乎者也,每天就吃點鹹菜喝點水,人一天比一天瘦,眼看著瘦成了一把劈柴,李大明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弄成這個地步,家裡的活都是閨女李二丫和一些親戚朋友幫著干的,本來家裡就窮,這幾年請先生什麼的更是把家裡折騰了一個底朝天。

  說實在的,就當時而言,張國忠也不知道該咋辦,只好把批鬥人時的那套詞拿了出來。

  「姓名!」

  「你說什麼?」從眼神和語氣看,好像李大明不是說這句話的人。

  「我問你叫什麼!」張國忠一拍桌子,語氣異常強烈,一來是先發制人,二來也是給自己壯膽。

  「在下姓程明科字相章,號路風居士,嘉慶庚午年進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你等小小毛童,何來與我…」

  李大明就是個種地的,初小都沒念過,還什麼字啊號啊,還才高八斗,張國忠越聽越想樂,而門外的李二丫卻對張國忠的希望又高了一成,以往先生可沒張國忠這麼厲害,一看見李大明,立即害怕的跟個孫子似的,說不了幾句話就跑了,眼前這個市裡來的先生就是不一樣,這麼厲害,看來是「道行」不淺。

  在張國忠想來,跟上次一樣,用柚子葉蘸點醋,貼到李大明腦袋上就算完事大吉了,但先前工作還是要做的,就是先要把李大明盤問一番,讓鄉親們看看自己還是有一些工作量的,無產階級的力量始終會戰勝一切牛鬼蛇神。

  「你既然是清朝人,來這幹嘛?說!!」

  「哈哈哈,小小毛童,竟然敢詢問本座,」李大明目光雖說呆滯,但卻帶著一種說不上來的凶狠,「今天就讓你看看本座的厲害!」說著,李大明忽然向張國忠撲過來,雙手緊緊的掐住了張國忠的脖子。張國忠正在想著,剛才這小子還在自稱自己是進士,現在怎麼忽然成本座了?只有國民黨反動派的軍官才稱為軍座,莫非李大明是個特務?想著半截,李大明已經撲了過來,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張國忠一點反應也沒有,只覺得著雙手的力量大的驚人,根本就不像是人的力量,僅僅一兩秒,張國忠便已被掐的臉色青紫,吐著舌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此時,李隊長瞪大了眼珠子,剛反應過來,大喊一聲,又來了,快來人!此時身邊七八個年輕力壯的村民一撲而上,去扯李大明的胳膊。

  其實,這種事在李大明身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有幾個先生,要麼不敢進屋,要麼硬著頭皮進去了,就會遭遇這種事,而且一到這種時候,骨瘦如柴的李大明便會力大無比,要七八個壯小伙才拉得開,有一個先生因為年紀大了,僅幾秒鐘的功夫就險些被活活掐死,幸虧村裡的大夫來得及時,又是針灸又是人工呼吸,才緩過來,從此後,再也沒有先生敢來給李大明瞧病。

  對於李大明的撞客為什麼鬧的這麼厲害,先生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說這東西已經成氣候了,想治住不易。

  張國忠慢慢張開眼睛,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傳著白大褂的醫生,正在訓斥周圍村民:「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這種封建迷信的東西以後不要搞!李大明患的是精神分裂,求神拜佛有什麼用?你們要相信科學!還有你李鐵生,你身為隊長竟然帶頭搞這種事,以後怎麼做別人的工作?萬一這孩子死了,怎麼跟他家裡人交代?…」

  此時張國忠的腦子裡一片混亂,親身的經歷告訴張國忠,剛才發生的事絕不是精神分裂那麼簡單!那種掐人的力量,絕不是他本人的力量,就好比工廠裡的車床一樣,發出力量的是骨頭而不是肌肉,更何況李大明骨瘦如柴,兩隻手就像雞爪子,哪裡還有什麼肌肉?想掰開的話,那感覺就好像用手指去掰鉗子,從神經末稍就能感覺出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這時,張國忠對《茅山圖志》的懷疑已經快土崩瓦解了,雖說從小便接受無神論教育,但張國忠畢竟是個中國人,五千年的傳說也好神話也好,畢竟在張國忠的腦袋裡有一些抹不去的痕跡,加之這些自己從來沒見過的事,張國忠已經深深覺得眼前這位農民兄弟需要的絕不是醫生和藥品,而真正是某些超自然的東西。

  李隊長拍了拍張國忠的肩膀,「小伙子,你算在他面前堅持時間最長的了。」「我?堅持時間最長?」「對,其他先生都是剛進屋就被掐上了,而你不但跟他面對面坐了半天,還跟他對了對話,他還能回答你的問題,看來你本事確實不小。」

  張國忠再一次哭笑不得了。這位李隊長鐵了心就認為自己是個跳大神的。
匿名
狀態︰ 離線
7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50:19
第四章 符

  「李大明論輩分說應該是我表侄子,這次你也盡了力,我代表廣大農民階級謝謝你!」張國忠差點笑出來,代表廣大農民階級,這口氣跟偉大的林副主席差不多了,但看著李隊長一臉嚴肅,自己也不好帶出笑來。

  「厄……我其實也沒幹什麼…」

  「小伙子,別謙虛拉,好好修行,以後前途無量啊!」

  張國忠心都碎了,一個無限忠於黨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鬥士,就這麼硬生生的成了跳大神的。

  但是張國忠並不想就此離開,因為他帶來的柚子葉和醋還沒用上,也許真的管用呢?為了農民兄弟的寶貴生命,張國忠決定無論如何還是要再冒一次險。

  當晚張國忠一夜沒睡,捧著手裡的《茅山圖志》邊找邊琢磨,按書上說的,這種現象在茅山術中稱為「陽溺」或「活?k」,常見的有三種原因引起,一、人魂附體,二、畜牲修仙借體,三、山河之脈奪體,前兩者是「陽溺」,最後一種是「活?k」。

  對付這種現象,有數十種辦法,可根據周圍條件就地取材,柚子葉蘸醋只是對付人魂附體的最簡單的方法,但作用不大,僅對新故冤魂、故故亡魂略有作用,且與天時有關,卯時到申時,陽氣最重時效用最佳,而其他時辰需看亡魂氣脈強弱,弱則驅,強則愈溺。所謂愈溺是什麼意思,張國忠沒想明白,莫非是病情加重?

  此外,還有不少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或者需要畫符,或者要找一些虛無縹渺的東西,這些東西張國忠非但從未聽說過,甚至懷疑世界上是否真實存在。比如桃嬰、百琛、雞喉、素問、童子眉什麼的好幾十樣,莫非是要雞脖子和小孩的眉毛?張國忠一頭霧水。

  雖說李隊長百般阻攔,但張國忠還是堅持要再試試,李隊長無奈,找了十多個壯勞力把李大明用麻繩捆了個結結實實,最後還用大號的粗麻繩把他的脖子捆在了院裡的石碾子上,這李大明也沒反抗,嬉皮笑臉的邊流口水邊看著別人捆他,此時,張國忠給李大明瞧撞客的消息已經傳遍全村了,不少村民拖家帶口來到李大明家門口看熱鬧。

  李大明看見張國忠,咧著嘴傻笑起來,「小娃娃,本座念你年幼,想給你點教訓,饒你一命,莫非你要試試本座的本事不成?」

  李隊長此時已經把門口的村民都驅散了,並且讓那十多個壯勞力手持繩索站在兩邊,準備應付隨時可能的突發事件。

  張國忠此時也不裝了,從兜裡拿出事先準備好了的柚子葉就往李大明腦袋上拍,可沒想到,李大明非但沒有出現想像中的手腳抽搐現象,反而哈哈大笑,「就這點本事,你想治我?」這個效果其實是張國忠預料之內的,就憑他昨天那股子手勁,想必這東西也沒什麼用,況且書上說的明明白白,只對剛死的亡魂有效,這李大明張嘴閉嘴嘉慶年的進士,想必死了幾百年了,想到這,張國忠又掏出昨天晚上照著《茅山圖志》上描出來的符(昨天晚上現找李隊長去村裡糊紙人的李老六家拿的黃紙,再按書上的圖樣,用硃砂描出來的),吐了點唾沫,啪的一下貼在了李大明的腦門上,此時李大明立即一反了剛才的嬉皮笑臉,瞬間換了一副凶神惡煞般的臉孔,兩隻眼睛向上翻,幾乎看不到眼球,牙齒也齜了起來,嘴微微長著,舌頭向外伸出,鼻子裡發出了奇怪的哼哼聲,就好像老年人咳痰的聲音。而貼在他腦門上的黃紙,也莫名其妙的冒起煙來。看著這些事,張國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黃紙沒人去點火,怎麼會自己冒煙呢?

  此時周圍的壯小伙都睜大眼睛,有的甚至抄起了傢伙,除了繩子套索,還有糞叉子、耙子、鋤頭,趕牲口的鞭子,總之手邊有什麼抄什麼,以此掩蓋心中的恐懼。

  張國忠也暗暗的抽出了腰裡的皮帶,他可是嘗過李大明的利害,這次萬一再有個什麼閃失,可能就真的要去見馬克思了。

  看來張國忠的黃紙真的激怒了李大明,貼在他頭上的黃紙冒了會煙,中間燒出一個洞,忽然從他腦門上滑了下來,而李大明此時翻上去的眼珠又翻下來了,狠狠的盯著張國忠,哇的一聲慘叫,身上大拇指粗的十幾圈麻繩竟然彭的一聲被掙斷,身體猛的向前衝。

  幸虧還有根更粗的麻繩把李大明的脖子捆在石碾子上,他這一衝不要緊,整個石碾子險些被帶下碾台,這石碾子是實心的大石頭,怎麼說也有四百斤重,而且中間還有一根腿肚子粗的木樁固定,這一下的力量可想而知。

  守在旁邊的村民一看事不好,十來個壯小伙一哄而上,將李大明按倒,可沒想到,李大明竟然像電影裡的殭屍一樣豎直站了起來,左右胳膊一甩,把兩邊的壯小伙各甩出三四米,餘下的壯小伙看見這陣勢也不敢再上前了,此時李大明又是一衝,捆著他和碾子的麻繩彭的一下,還連著一半,碾台中間固定碾子的粗木樁也被這一下拽折了,整個石碾子一下被帶到了地上。這可是村裡能找來的最粗的麻繩,這根麻繩要是再斷了,恐怕能捆住李大明的就只有鋼絲繩了。

  張國忠臉都白了,眼看著李大明拖著石碾子一步一步走向自己,麻繩隨時都有短的可能。
匿名
狀態︰ 離線
8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50:40
第五章 下鄉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張國忠撒腿就跑,可就在此時,李大明忽然像一灘泥一樣癱倒在地。張國忠聽到撲通一聲,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就在這一剎那,只見李隊長忽然咧著嘴衝了上來,一把掐住了張國忠的脖子。

  這時旁邊愣著的壯小伙也都反應過來了,蜂擁而上,掰開了李隊長的胳膊,要說這李隊長的力氣比起李大明可小了不少,頃刻間就被捆了個結實。此時張國忠用手捂著脖子,大口的喘著粗氣,只見李隊長蹲在地上傻笑,表情和李大明一模一樣。

  此時李隊長的兒子衝上來就要打張國忠,「你這個小王八羔子,我爸那麼信你你卻把那東西弄到我爸身上了…」眾人正攔著,忽然李隊長又撲通一聲躺在了地上,此時倒在地上的李大明又抬起頭,發出了一陣陰笑,笑聲不大,卻沁到了人的心裡,讓人覺得異常刺耳。

  雖然兩次都失敗了,但張國忠對這本《茅山圖志》的看法卻徹底改變了,他開始相信,書中的內容絕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絕不是科學能夠解釋的。

  帶著對李隊長和李大明女兒的歉意,張國忠回到了城裡。找個了機會把自己在農村的經歷原原本本的跟爺爺說了一遍,他爺爺聽完一皺眉,「有那麼利害?」「就這麼利害!最後連笤帚棍一樣粗的麻繩都差點掙斷。」「以後少惹這種事!我年輕時候跟你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吃了不少虧。那東西不是咱們凡夫俗子能鬥的過的!」爺爺搖搖頭,回閣樓去了。

  然而張國忠的思想卻久久不能平靜。從農村回來的第二天,一份瞎編的批判文章交到了革委會。文章中,張國忠教導村民相信科學,好多神漢巫婆治不好的病人,張國忠帶著大夫過去,打了一針就好了,《茅山圖志》上寫的東西用到村民身上根本不管用,誤人誤己,最後還是醫生運用科學救人等等,文章中,張國忠以無產階級科學史者的身份拯救了被封建迷信毒害的廣大村民,而那本代表封建迷信思想的《茅山圖志》,理所當然地成了社會主義祖國的大毒瘤。

  文章受到了校革委會領導的表揚,還要推薦到市裡。在文章中,那本《茅山圖志》被張國忠當眾燒燬,象徵著偉大的無產階級科學觀最終戰勝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此時已經是1968年春天,更大規模的運動迫使全社會陷入混亂狀態,白天,張國忠像往常一樣出去打砸搶,搞運動,晚上便回家,偷偷學習這本《茅山圖志》,這期間,從不少老知識分子家中又抄出不少老書,甚至包括一本保存完好的民國版《康熙字典》和鉛印版的《白話易經》,這對張國忠研究這本以古文為主的《茅山圖志》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做用。

  一晃一年過去了,張國忠對於《茅山圖志》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多方式方法都已經掌握了,不少以前摸不著頭腦的東西,借助一些抄家抄出來的古書,也都能個現實裡的物品對上號了,這時張國忠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能學出點真本事,去救救那個李大明,那李大明家實在窮的太離譜了。

  文革時期誰家都窮了吧唧的,尤其是張國忠家,父親當初受爺爺牽連被廠裡開除了,母親給一家鞋墊廠看倉庫,一個月17塊錢,張國忠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一個月20塊錢工資,張國忠還有個弟弟念高三,全家加在一起,一個月37塊錢養活5口人,如果誰家窮的連張國忠都看不下去了,那是真窮。

  這天,張國忠他媽用報紙包了兩雙鞋墊回家,說是廠裡發的,對鞋墊,張國忠倒沒什麼興趣,但報紙上的字卻引起了張國忠的注意。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裡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

  這是毛主席的號召,不過在張國忠的眼裡,這是一個名正言順去農村的機會,那裡有更多的怪事,也有助於自己學習《茅山圖志》。

  對於張國忠去農村的事,家裡本來是強烈反對,但張國忠跟校革委會主任關係不錯,把念高三的弟弟安排到學校上班了,算是頂替自己,反正弟弟上學的高中早就停課了,稍微有點真才實學的老師基本也都被打倒了,這種高中上與不上沒啥區別。雖說過去的頂替制度都是兒子頂老子,但在那個亂哄哄的年代,校長就是個挨斗的活靶子,革委會才是大哥大,什麼事主任點頭,也便沒什麼人反對了。經濟問題解決了,家裡也就不怎麼管了,畢竟收入沒怎麼少,卻少了一張吃飯的嘴。於是,張國忠收拾了幾件衣服,拿著該拿的書,以一名知青的身份,和一群十五六歲的禿小子一起下了鄉,而張國忠去的地方,正是李村。
匿名
狀態︰ 離線
9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50:58
第六章 河堤

  其實張國忠去小站,還是有一定私心的,在文革時期,吃是人們永恆的追求,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年代的人為什麼都那麼能吃,尤其是農村下地幹活的勞動力,不管是辦喜事吃酒席,還是中午在地頭上吃棒子面餑餑,從來就沒有發自內心的拍著肚子說「我吃飽了」的時候。有多少吃多少,來者不拒,永遠不飽。

  一年前,李隊長家的土豆燉雞和辣椒炒雞蛋,在張國忠而言簡直就有若昨天,在張國忠印象裡,小站是個富庶的地方,遍地良田,家家雞鴨成群,肉不敢說,但至少每天都能吃到雞蛋,還有那香噴噴的大米飯,天津小站稻可是全國有名,在舊社會,那是給皇上吃的貢米。

  然而,當張國忠真正以一名知青,而不是市裡派來的神漢身份,再次踏足李村時,心徹底碎了。

  這裡真正種稻米的莊稼地少的可憐,放眼望去,統統是一望無際的玉米棒子和高粱,讓人偷都懶得偷。除了在李隊長家辦的「歡迎知識青年到李村」的酒席上,張國忠吃到了幾口久違的肉外,下次吃肉,在張國忠的記憶中就是來年過年的事了。

  不過說到酒席,就又是一件讓張國忠頭疼一輩子的事。

  李隊長當著全村的知青和村民,把張國忠大捧了一通,說張國忠不顧自己危險幫著村裡驅邪鎮鬼,而且道行很高,李大明的撞客經過張國忠施法,已經好了不少,至少吃的東西比以前多了,而且每天發作的次數好像比以前少了,什麼張國忠年紀輕輕卻比鄰村許半仙更有本事,這種精神值得廣大社員好好學習之類驢唇不對馬嘴的話。

  無產階級戰士帶領村民降妖伏魔,估計全世界社會主義陣營都算上,也就李村有了,下面的知青笑的都岔氣了,但李隊長仍然意正嚴詞,說個沒完沒了,當時張國忠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自殺算了,不過好在村民們還是站在他這邊的,不時向臉紅的像猴屁股的張國忠投來尊敬的目光,對於這些連基本上只認識四以下中國數字的村民來說,當年的地主就是市裡派來的人給斗倒的,現在市裡派來個人給村裡捉妖,好像也不是什麼過分的事。

  「等等,大家誤會了,我是工人階級的子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鬼神,我只是盡我所能用一些偏方為李大明同志治療精神分裂症,…」張國忠盡力的解釋,實際上對於扭轉李隊長和村民認識,張國忠基本上已經絕望了,他這些話,只是說給下面那些知青聽的。

  此後,張國忠就被安排在了李隊長家住,因為李隊長覺得家裡有這麼個半仙,半夜睡覺都睡得踏實。張國忠也懶得跟他解釋了,現在在張國忠腦袋裡最大的結,就是那個李大明身上的撞客。

  經過張國忠打聽,自從他上次給李大明貼上一個符以後沒兩個月,李大明的撞客確實有所好轉,不但每天能吃兩個餑餑,而且時不時的神志清醒,催促女兒出去請先生給自己瞧病,這在張國忠聽來都是沒可能的,因為當時張國忠對畫符簡直就是一竅不通,完全是照著《茅山圖志》上的圖例,找了個簡單點的描下來的,但後來張國忠認真研究後,發現當時他畫給李大明的符壓根就不是驅鬼符,而是鎮屍符,是用來防止剛死不久的人屍變用的,按書上的說法,李大明的病症應該加重才對,為什麼忽然好起來了呢?

  張國忠仔細的回憶起當時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句話,忽然想起,李大明是在挖河堤的時候挖出的棺材,那想必棺材就是在河邊,河堤…河堤…

  張國忠忽然大徹大悟搬的跑道李村長的屋子裡,大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是河堤!!

  李隊長被張國忠突如其來的興奮嚇了一跳,忙詢問怎麼回事,張國忠卻一個勁的喊「河堤」,隨後李大嬸給張國忠倒了杯水,抽著李隊長強行塞給自己的「綜合」牌捲煙(綜合牌捲煙,當時地方上最便宜的捲煙。其包裝,是用別的捲煙抽完後的包裝紙,反過來包裝,把白色的背面露在外面,然後用戳子蓋上「綜合」兩個字,不過當時農村都抽旱煙或用馬糞紙自己卷,機器捲出來的煙,當時號稱「兩頭齊」,是高檔的象徵,在農村能抽上「兩頭齊」,是很高尚的事),激動的把自己的想法跟李隊長說了出來。這是張國忠第一次抽煙,只覺得又辣又苦,但此時的張國忠,已經不在乎了。

  第二天早晨,李隊長便召集了十幾個壯勞力,帶著張國忠來到了當年李大明挖過的河堤,此時的河堤已經修好了,堤的那一邊便是操場河,這幾年河水少了不少,河堤也就是個擺設。

  幾個村民來到一個小土丘前,指著土丘前的空地告訴張國忠,這就是當年李大明挖出棺材的地方。

  張國忠站在河堤上,看著周圍的環境,「就是這!一定沒錯!」張國忠喃喃道。

  只見河的沿岸有兩排突起的河堤,但在這塊地方正好有一條小溪由南向北匯入操場河,小溪南邊有一排柳樹,將小溪和操場河圍成了一個好像弓箭的形狀。

  「這以前可是墳地?」

  「是啊,不過解放以後村裡死人都往南邊埋,基本上不埋這了。」

  「李大明挖出的棺材,裡面有什麼東西,你們看過麼?」

  「沒有,大伙都覺得那東西邪,李大明出事後沒幾天,就把棺材燒了。」李村長兩眼放光,對張國忠充滿了信任。

  「那棺材裡根本就沒有人!」張國忠咬牙說道。

  「什麼?沒人?棺材裡怎麼會沒人,難不成地主家的牲口也裝棺材埋?」
匿名
狀態︰ 離線
10
匿名  發表於 2014-9-11 11:51:16
第七章 殍地

  「你看這裡的地勢,操場河繞過這裡是一個弧形,這個小溪正好從這個弧形的中間匯入操場河,那裡的一排柳樹,正好把這個弧形封死,李隊長,你看看這個形狀像什麼?」

  「像啥?莫非像找婆娘幹那個?」

  張國忠差點從河堤上載下來,這個李隊長,簡直就是蠢到了極限,對他,張國忠也不想再賣關子了。

  「錯,李隊長,這裡想一幅弓箭。這裡就是茅山術中所指的殍地。」

  「茅山術是啥?」李隊長好像從沒關心過該關心的話題。

  「殍地,也叫陰窨,如果埋人多的地方有水,就會形成殍地,」張國忠並不理會李隊長不著邊的問題,「我猜想,這裡肯定是古代的墳地,而這操場河,當初並不流經這裡,如果沒有河,這裡風水還算不錯,但有了河,這裡就是養匿陰氣的好地方。水是主陰的,這裡連河帶溪,有兩條水脈,加上兩排柳樹擋住了陰氣向外發散,必然聚集大量的陰氣,而弓箭的形狀,則是大煞之象,死人的怨氣如果沒散盡,便可被這種煞象挑撥,甚至比剛死時還要厲害。李大明身上的那個清朝進士,就是這片殍地裡怨氣最重的人,他死的時候,肯定周圍還埋了八口棺材隨葬,裡面裝的並不是人,而是八棵柳樹的樹幹,柳樹有阻擋陰氣的效果,而套在外面的棺材一來可以防止樹幹腐爛,二來如果經過高人施術,可以蒙蔽冤死者,讓其瞑目。這樣,外面的陰氣進不來,裡面的怨氣便可日益消散,鄉里便可安然無事,這個墓局叫回字局,專門用來防止冤死的人陰怨不散,肯定是古代的高人布的,但李大明挖出了其中一個樹幹,破了墓局,而當初李大明很可能是挖河堤的人裡離主棺最近、也是身體最弱的人,自然而然著了道!」張國忠一口氣說了很多話,而李隊長聽著,眼瞪的跟燈泡一樣。

  「那李大明為啥現在好點了呢?」

  「李隊長你看這河水!」

  李隊長看著河水,比當年修河堤的時候少了八成,基本見底了,有的地方甚至只剩了幾米寬的水流,其餘的地方差不多干了。

  「河水少!」李隊長終於開竅了。

  「對!河水少,陰氣就弱,所以李大明就好點了,但河水一旦多起來,李大明的撞客可能隨時惡化,甚至要了他的命。」

  「那你說咋辦?再弄條柳樹埋回去?」

  「已經沒用了,現在咱們要做的,就是把前面那一排柳樹砍了,讓這裡的陰氣散出去!」

  這話一出,底下的勞力們可炸了營,就連李隊長,也把頭搖的像撥浪鼓。「先生萬萬不行啊,以前村裡年年鬧撞客鬧死人,後來來了個老道,說讓在這種一排柳樹,村裡從種樹後就基本上沒怎麼出過事,這柳樹要是砍了,你看咱們村…」

  張國忠的眉頭此時也皺了起來,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誰都不知道這裡究竟埋過多少人,如果只埋一個人,就算再冤也形不成殍地,既然是殍地,那就算不是萬人坑,也得有個亂葬崗的規模才夠格。如果真是這樣,砍了這一排柳樹,裡邊被柳樹擋了好幾年的陰氣爆發出來,即使操場河沒什麼水,後果也會很嚴重。而如果現在冒然找到清朝進士的棺材挖出來,恐怕李大明當場就得一命嗚呼。

  想到這張國忠一擺手,一干人等就此回村。

  當夜,張國忠不斷翻著這本都快被翻破了的《茅山圖志》,就在這時,只聽外面有人喊:不好啦!李大明又犯病啦!快來人!

  張國忠隱隱約約聽見了喊聲,披上衣服就出了院子,此時李隊長也帶著三個兒子出了屋,好像他的三個兒子對這種事已經輕車熟路了,很利索的從牲口棚裡找出了麻繩和口袋,向著李大明家的方向就狂奔。

  到了李大明家,只見李二丫坐在地上滿臉是血,失聲痛哭,

  李隊長偷偷捅了捅張國忠腰眼,「快去扶扶二丫頭,上次你走後,人家一直念叨你呢。」

  張國忠也懶得理這個從來沒務過正業的隊長,自己走到窗戶邊,聽著屋裡的動靜。其實,在他們之前,一大幫見怪不怪的村民早就把李大明捆了,只聽李大明不停的傻笑和大喊「來呀!來呀!敢動我,包你們個個跟他一樣!」這話說的張國忠心裡一驚,暗道倒霉,怎麼剛出道就碰上這麼個主啊?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8 21:0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