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儒教聖典.十三經之【周禮】02地官司徒第二(上)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16 09:57: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小黑明融 於 2015-6-16 10:00 編輯

儒教聖典.十三經之【周禮】02地官司徒第二(上)

地官司徒第二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蜀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教官之屬:

    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鄉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州長,每州中大夫一人。黨正,每黨下大夫一人。族師,每族上士一人。閭胥,每閭中士一人。比長,五家下士一人。

    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舞師,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

    牧人,下士六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六十人。

    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充人,下士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載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閭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縣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遺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均人,中士二人、一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調人,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質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胥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史。賈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史。司虣,十肆則一人。司稽,五肆是一人。胥,二肆則一人。肆長,每肆則一人。

    泉府,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賈八人、徒八十人。

    司門,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每門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每關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掌節,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縣正,每縣下大夫一人。鄙師,每鄙上士一人。贊阝長,每贊阝中士一人。裏宰,每裏下士一人。鄰長,五家則一人。

    旅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稍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委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土均,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草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稻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一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土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誦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八人。

    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乾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山,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山,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虞。

    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小川,十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澤虞,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澤、小藪,如小川之衡。

    跡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丱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角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羽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掌葛,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染草,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掌炭,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掌茶,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掌蜃,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場人,每場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廩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舍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下誓十人。

    倉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祿,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司稼,下士八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舂人,奄二人、女舂二人、奚五人。

    饎人,奄二人、女饎八人、奚四十人。

    稾人,奄八人、女稾,每奄二人、奚五人。


    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週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曰醫。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皂鱗。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動物宜羸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旦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苟。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日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和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八曰以誓教卹,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藝,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職,以令地貢,以斂財賦,以均齊天下之政。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這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裏而封樹之。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裏,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裏,其食者三之一;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裏,其食者參之一;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裏,其食者四之一;諸男之地,封疆方百裏,其食者四之一。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乃分地職,奠地守,制地貢,而頒職事焉。以為地法而待政令,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以本俗六安萬民:一曰媺宮室,二曰族墳墓,三曰聯兄弟,四曰聯師儒,五曰聯朋友,六曰同衣服。正月之吉,始和,布教於邦國、都鄙,乃縣教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教象。挾日而斂之,乃施教法於邦國、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赒;五州為鄉,使之相賓。頒職事十有二於邦國、都鄙。使以登萬民:一曰稼穡,二曰樹藝,三曰作材,四曰阜藩,五曰飭材,六曰通財,七曰化材,八曰斂材,九曰生材,十日學藝,十有一曰世事,十有二曰服事。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二曰六行:教、友、睦、姻、任、卹。三日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卹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以五祀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其附於刑者,歸于士。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享先王,亦如之。大賓客,令野修道、委積。大喪,帥六鄉之眾庶,屬其六引,而治其政令。大軍旅、大田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王門,令無節者不行於天下。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征、緩刑。歲終,則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歲,令於教官曰:“各貢爾職,修乃事,以聽王命。其有不正,則國有常刑。”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9 10:5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