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陸 深契入 根源之契入與存在真實之對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8 08:14: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經解]
無者,無其有也。無無者,無其無也。無其無而歸於無也。
如此之無,是無所待、無所執、無所染之無也。其為無也,
湛然常寂也。湛者,清之至也。寂者,靜之極也。湛然常寂,
道之抒意表述也。
寂者,靜之至也。寂無所寂,寂寂無寂,斯無所寂也。既無
所寂,欲豈能生,蓋欲如其為欲,無貪取、無占有,斯為不
生也。如此之欲,斯為真欲,斯為靜欲,真而無假借也,靜
而無昏擾也。
真常者,本真而如其常也,此就存有之道之根源而說之也。
本真如常,若實於物,德之所蓄,斯為真性也。如其真常之
道而應之,此元神之幾也。如其真常之道而靜之,此本心之
靜也。本心元神,如其真常,斯常清靜矣!
[譯註]
「無無既無」,如此之無,乃絕對無而一無所對之無也。
難乎其名也,以「湛然常寂」說之也。湛然者,清之至也。
寂者,無昏擾、無動靜、如其存有之根源也。如此之寂,無
能所、無主客、境識渾而為一,蓋寂無所寂也。這是一切存
有之根源也,亦是一切心性修養工夫論之源也。
吾人的心性修養工夫做到了「無無既無」的地步,意識
是純粹的,存在是空無的,這真回到了存有的根源處,在如
其根源而顯現之,則欲求、貪取自然不生,欲既不生,「即
是真靜」。真靜者,超乎動靜之靜也。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43
本心靜矣!元神清矣!此乃「真」、「常」也。「真」
是如其本然之本真性,「常」是往復無礙的經常性;如此真
常,乃存有之根源如其存有之根源,開之、顯之,繼之、成
之,應無而不執於物,如其為物,而復為真常也,此即所謂
「真常得性」也。「性」是生成義、本性義、如其物之質地
義也。如此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常清靜不是棄物絕欲,而
是物如其為物,而不交引,不執著、不貪取;欲如其為欲,
而不染污、不占有,這樣的「物」是清靜之物,這樣的「欲」
是清靜之欲。

[白話翻譯]
空無掉那斷滅的空無,才是真正的空無。
像水一樣深湛清澈,真常大道原是清寂的。
這樣的清寂是沒有對象的清寂,
貪取佔有的慾念又豈能因之而生長呢?
貪取佔有的慾念既不能因之生長,
這就是真實無妄的寧靜。
用真常大道去迎應萬事萬物,
那真常大道也就照見了萬事萬物的本性。
真常大道迎應萬事萬物,萬事萬物自歸寧靜。
如此一來,歸返了真常大道,也就歸返了元神的清寂、人心
的寧靜。
■心靈藥方
一 「不是幡動,不是風動,而是仁者心動」,語出《六祖
壇經》,幡動,是就自然現象來說,風動是就自然現象
的因果性來說,心動則是回到修行工夫的源頭上來說。
佛教要回到這源頭說,道家則強調歸返整個天地場域。
這段話可更動為「幡動、風動、心也就動了。心動還不
動,道法自然」。
二 動,讓它動,動動也就靜了;不要讓意念去催促,不要
讓意念去執著,也不用克服意念。道家相信「飄風不終
朝、驟雨不終日」,風就讓它刮吧,雨就讓它下吧!該
停也就停了!
三 天地有道、人間有德,重要的是天地之道的培育,有了
這樣的培育,人間的德性也就育成了。不要用教條去範
限,教條的範限不是道德,而且常常是不道德的,它常
常是權力的控馭而已。
四 既知道是權力的控馭,那就讓它回到權力的控馭;自自
然然地,就放下了,放下了,也就開解了。權力的對抗
帶來的是權力,這就壞了天地,就難以生長。道家重在
生長,不在競爭,更不能是鬥爭。「夫唯不爭,故天下
莫能與之爭」。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47
五 「安邦、治國」如此、「平天下」如此,齊家、修身,
誠意、正心,更是如此。修行不能用對抗的、不能用對
治的,修行要「致虛守靜」,要「歸根復命」,要「知
常曰明」。記得:元神本清、人心本靜,真常大道,本
來清靜。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0 17:0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