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作業遍知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5-8 00:41: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作業遍知

作業遍知 最後業遍知:謂離諸分別;給無上安樂;令遠離煩惱,無所知二障。其後所得智 ,而能正悟入,一切所知相,嚴淨諸佛土,成熟諸有情;並能令生起,一切相智性。五種業差別。

  菩薩遍知中,「最後」是「遍知」「業」,是無分別智的業用。作業是( 事)業用,也就是無分別智所起的大用。事業有五種,根本無分別智有三;後 得無分別智有二,以下分別的解說。

  先以根本無分別智來說,一、「離諸分別」:離諸分別,一切分別不起, 是無分別智的妙用,是無分別智中最主要的。

  二、「給無上安樂」:離一切分別,證得涅槃,涅槃是無上安樂。不是灰 身泯智的二乘涅槃,是備有常、樂、我、淨四德的大般涅槃。無上安樂,依無 分別智離一切分別繫縛而得。

  三、能離障:「遠離煩惱」、「所知二障」。離煩惱障,沒有所知障,是 無分別智的作用。無分別智,上面已說能對治種種的妄執。能對治一切妄執, 所以能離二障。障是障礙,煩惱障能礙涅槃,所知障能障大菩提,非離障是不 能證涅槃,得大菩提佛果的。

  什麼叫煩惱?煩惱本是種種不良心所法的通稱。生起來的時候,使心識煩 動惱亂,情緒不安定了,是非不明白了。煩惱很多,或是屬於情感方面的,或 是屬於知識方面的,或是屬於意志方面的。凡一切不如理的,不正常的不良的 心理因素,都是煩惱。唯識宗分煩惱為二大類:一、煩惱障:根本煩惱有十種 ;隨煩惱,又有大隨、中隨、小隨等煩惱。一切煩惱,是以薩迦耶見──我見 為主的。薩迦耶見是自我見,使我們以自我為中心而營為一切,起善、作惡, 將來能得人天等樂報,地獄等苦報,在生死中流轉。煩惱障能使我們感生死果 ,不能得涅槃,障礙涅槃。這種煩惱障,是二乘所共斷的,斷了煩惱障,才能了生死,得涅槃。煩惱障中,有見道所斷的煩惱,修道所斷的煩惱,古譯或稱 為見、思煩惱。

  二、所知障:也還是種種煩惱,以薩迦耶見為中心的,但比煩惱障更微細 。其重心是什麼?所知障於一切所知法中,由於不悟法空性,對一切事理有所 著,有所礙。如一切實有性等法執,就是所知障。我們不能了解如幻如化,就 是有所知障在那裏。所知是我們所知的一切法,我們不能恰恰好的去如實悟解 ,執著一切,而起錯誤的認識。那末,所知障是由於內心有微細煩惱,所以不 能如實了解一切。有了這樣的所知障,就不能成佛了,所以說所知障障大菩提 。唯識宗有一句話說:『所知本非障,被障障所知』。所知的境界自身,不能 說是障,由於自己心理的執障,才障蔽了所知的真相。如戴了紅色的眼鏡,看 來什麼都是紅色的;戴了凹凸眼鏡,看出來都是彎彎曲曲,歪歪斜斜的。其實 ,所見的並沒有變了樣,只要除去紅色或凹凸的眼鏡,就見到真相了。如一切 是唯心所現的,現起能取、所取,由於不知唯心所現,以為心是心,境是境, 心境各有自性,這就是所知障所起。遠離這所知障、煩惱障,是根本無分別智的妙用。能徹底的離障,才能得大菩提、大涅槃,圓滿佛果。

  以下,是後得智的業用。根本智證真以後所生起來的智慧,是後得無分別 智。後得,就是證真以後所得的。後得智的業用,有二:一、「能正悟入,一 切所知相」:通達一切所知相,是通達一切法的如幻如化,種種無盡的,一切 一切的所知法相。所以說:根本無分別智是平等智,後得智是差別智。佛菩薩 不但通達平等真性,也依後得智,善巧一切,於一切無所不知。

  有了這悟入一切所知相,所以能完成二大工作:「嚴淨諸佛土,成熟諸有 情」。龍樹菩薩也說:菩薩得了無生法忍(般若證悟法性)以後,就沒有別的 事了,專於方便利他,嚴淨佛土,成熟眾生。嚴淨佛土,是菩薩遍到十方佛土 ,種種供養莊嚴,見佛,聞法;廣修種種功德,莊嚴佛土。等到修行圓滿成佛 ,就實現了最清淨最圓滿的佛土,不但莊嚴法身佛淨土,還能引攝菩薩,於諸 佛法會中,受用法樂:這就是嚴淨諸佛土。成熟有情,只是應一切根機,現身 、說法。有人天善根的,以人天法而成熟之;有聲聞、緣覺善根的,以聲聞、緣覺法門而成熟之;有大乘善根的,以大乘法門成熟他──使他發菩提心,修 菩薩行,廣度眾生,究竟成佛。成熟,或譯成就,就是使他成法器,善根成熟 而能解脫。菩薩後得無分別智的利他,不外乎救度眾生與莊嚴佛土;在利他中 ,完成佛果。小乘與大乘,這就是根本不同處:小乘以『自利』為主,以解脫 自身的生死,為唯一大事。對於眾生,只是隨緣攝化。有時往來出入,見到了 人,多少說幾句佛法,要他歸依三寶,或勸他布施,持戒;有智慧善根的人, 為說四諦法門,不能說不救度眾生。但聲聞的化度眾生,是隨緣的,缺少主動 的大願,所以不能為人作『不請之友』。菩薩就不同了,菩薩以悲願方便,利 他為先,從根本無分別智起後得智,起無方妙用的時候,能與眾生以不同程度 的救度,盡未來際為眾生。而且,聲聞但重視有情的淨化,菩薩更重視環境, 也要淨化國土。如阿彌陀佛完成了莊嚴清淨的極樂世界,能攝受無數人到那邊 去,淨土中容易修學,容易成就,容易不退轉。大乘法一定會說到淨土的,這 就是菩薩後得智所起業用的特勝。

  後得智的第二業用,是「能令生起一切相智性」。佛智的名稱很多,如一 切智,一切智智,一切種智,一切相智。一切種智是一切法門通達一切法的佛 智;一切相智,是通達一切法的一切相。所以一切相智與一切種智,意義相近 ,都是通達無盡一切法的佛智。這是菩薩的後得智,到了究極圓滿,就成為佛 的一切相智,所以是後得智所起的。

  菩薩遍知──無分別智的「業」用「差別」,共有「五種」:前三種屬於 根本無分別智的業用,後二種屬後得無分別智的業用。(印順導師/華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8 16:5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