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49|回覆: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散文] 讀後感 - 先秦諸子百家 [複製連結]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7-17 12:40:40 |顯示全部樓層 |倒序瀏覽 | x 5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9-5-6 10:03 編輯


推薦此本書,可以增廣見聞。

本文與宗教無關,純屬個人感想,先此說明。

偶然看到"儒道一家",想起中國學術界在春秋戰國時曾有諸子百家之說,對於所謂"百家"的定義比較一致的始終只有儒墨法道四家,其餘的甚麼陰陽、兵、農、方技、名、醫、縱橫、雜、小說的各家則莫衷一是。雖然直覺的認為除儒墨法道外的各家都是從主流學術分支而出的,為了求證去圖書館借了有關諸子百家介紹的各類書籍來研究。



看學說,我比較喜歡自己讀自己體會,當然以前不是這ˋ樣的,不是不讀就是看別人的講說,現在喜歡參考研究體會。說實話古文實在很難讀,一些用法和字義聽過千年有些已經失佚而完全不同了,如果不是鑽營多年歷經考證可能不知道,而這些知識得是對歷史、學術真正有興趣的人才可能做到。不過現在科學那麼發達,沽名釣譽的人也不少(或者說從來也沒少過,只是資訊不發達不為人知罷了,呵呵),所以要慎選作者,才可能為自己解惑(入門但不以為義,理解後自己細品自有奇獲)。哎呀,打住!我又廢話跑題了!

感想

看了從歷史觀點出發對諸子百家的歷史背景、思想來源,以及各家學說的概說介紹,我的感想是:

1.  天下宇宙由 "大" 而出,也就是說 "大" 是虛無、混沌,無可名之。"出"代表分裂、變化,從虛無混沌一分而出成萬物,因有萬物,為助辨別故而須以 "名",對萬物所出之地強名為 "大"以示敬畏。

2.  從 "大"分化而出代表由零生出了一,一自然又分化為二,一和二合起來生成無數變化,即所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 天、地、人;陰、陽合和。所以萬法、萬理都是從一個源頭變化出來的,變化的軌跡和過程稱之為 "道",每一個道都有自己發展的意義,也就是各道的 "理",各道皆為"宗",而創造此道理的人稱為宗主,認同該義理人集結起來就成一宗,成宗後將此宗的義理傳播教導他人以求認同,故有 "宗教" 之名。

3.  "先天", 不假修飾渾然天成,"後天",乃從先天分化而生,所以先天之道稱名為 "天道",後天之道稱名為 "生活道",先天不會變易(不易、常)後天則不會不易(無常)會隨時、隨地、隨意而變易/異,所以生活中要接受他人的不同。

4.  道家追求先天,大道無形故稱"形上",所求之道稱為 "天道",儒家追求的是努力把生活過好,屬於 後天或稱 "生活道"。天道和生活道無所謂優劣只因各自追求不同,但最後所歸處皆同。

5.  諸子百家都是儒道二家變化而來,道家無宗主,儒家宗主的孔子也不過是基於尊師重道被她的學生後代強推以名的人,因為儒家貼近生活,修習之人較多,被後來的有私心之人追捧成為聖人(這個論點會被人大加撻伐,呵呵...)。

6. 道家講究 "返虛" 是體會到 "既以為學即非真先天,所以必須修習而追求返還先天"。當佛理東傳被兼修儒道之人得知,掀起翻譯理解的熱潮,讓原已在印度沒落的大乘教理在中國被發揚光大得以存續。

結論



各宗各派皆言道
不知道之義為何
無上甚深微妙法
古今能有幾人明




宗教與文化密不可分,各宗教也不用解釋或各吹"道"的法螺, 大道無形,大音希聲,能知者稀,能明者罕,根本沒有儒道釋之分,分的是人心。人生苦短,人身難得,修道為要!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teaa + 4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7-7-28 13:24:45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7-28 13:30 編輯
yu10 發表於 2017-7-28 11:48  
看到五次元大大這一帖,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事
有一陣子我很迷佛經
正如大大借用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 ...


最近看介紹諸子百家的書(沒辦法,實在沒時間一一研究,只好偷懶)
又有一個新(也不算新,比較像確認)發現
1. 古人用 "子"做為尊稱,所以論語、孟子裡的"子"是一個通稱,很多也許是他們的弟子借用或圓滿老師之名
2. 道德經到底是不是老子所作也令人存疑,也許是後人託名。據說在某墓葬中被發現的道德經,上下兩卷與被人共知的正好相反。
3. 無論儒墨法道釋,都只為將道理圓滿,早已經分不出來了。在道理上佛教的確比較圓滿,但要論事功那麼道教比較完善。也許未來有人終能將理事圓滿完善。期待吧ˊ!

用我離經叛道的見解來看,佛經也不過是得了時間的優勢,又恰逢人和,在唐朝時將佛經翻譯蓬勃發展並且完善。而道藏則因為沒有一個主軸又太駁雜,所以比較吃虧。別忘了佛經可是晚了道德經有千年之久呢,最著名的譯者鳩摩羅什可是說過"所譯不及十一"呢。

亂七八糟不知道在說甚麼。論道而已。快閃!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teaa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7-7-30 11:24:1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7-30 11:39 編輯
yu10 發表於 2017-7-29 07:59  
五次元大大您隨便一撇,害我又要求救古歌
1.據我印象,"子"確為尊稱,與君同
2.古歌所找的相關資料,道德經 ...


據學者說所謂的道德經其實是道經和德經兩部
馬王堆出土的竹簡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
郭店楚墓出土的是三卷,內容也不太一樣
所以我才說道德經到底是誰的著述,是一人還是聯合創作,後世人都不清楚,
而且爭論哪個是正統,不就是世間道裡總想爭老大這種心理,是常發生的事
哎!也不能說是只有世間道才會爭論正統,出世間道的佛教、道教內的派別也多了去
一旦心從內修被拉偏了跑到外來修,就一定會有誰是正統?誰是老大的爭論

我個人認為道家沒有宗主,老子和孔子一樣,都是後人借名所託並且強推上神壇的
這樣才可以有"自己是正統"、"是天命所歸得神仙親自點、教"的藉口,把祖師在神壇上掛起,自己順勢就上了神壇,這個神壇可比龍椅好坐多了,沒有被拉下來的危險,頂多就是另立一個。
而自己托前人造神思想的福,是最早的主神有如黃帝,地位永遠無法撼動。

佛教,是有祖師的,這在歷史上可是記載的明明白白,經典也不像集多人、經多年摸索修正的道藏,是有一個主軸的,當然我不否認翻譯過來的佛教經典內混雜了已經精練過的中國民族文化和思想,否則怎麼能被接受並傳揚那麼廣?

以教理來說,我以為佛教比道教深入,道德經開宗明義就已經點明世間法已經是從無極、太極(一),兩儀(二、日月),四象(三、四時),生萬法的散開的不知道多大了,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外內的慢慢收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很費時費力,而且事倍功半。所以道教精義比較駁雜,並且較偏重事功(煉氣、養生、煉丹、畫符驅鬼,與神交通)。

佛教的教理比較專一多是講究觀心,心在內,由內往內修到彼岸,比由外往內修要容易和快速多了,而且心在內,再往內只能是更高層的靈住紮,所以心向內只會愈修愈高,又不摻和外的種種意、見,尊重和謙恭自然而然就慢慢能修出來,這不正是道家的無為思想嗎?

佛在愣嚴頂上問了25位以何證道,不正是開示平等、空無?佛教徒整天爭論佛法的真義或質疑他人的見解,不也是無明和自大?

企鵝特意寫了老子、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年代,是想說每逢亂世必有佛入世嗎?孔子比老子小30歲,也是一個佛

我也不敢說佛經是不是全都出自釋迦牟尼佛的開釋/示,因為華嚴經等幾部大經並非阿難尊者等第一次集結所出,據說是出自龍宮等地,不過就算不是佛所出,能寫出那麼周全圓滿理事經典的人也必定有佛的層次。

表達的亂七八糟的,別笑!

點評

神樂  你真的很不錯,跟我是同類型的人,而且道意很深,可惜道基不夠,所以覺得這也有道理那也有道理,結果就是得不到結果。  發表於 2017-7-31 08:24:16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teaa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7-7-31 09:40:09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7-31 09:49 編輯
神樂 發表於 2017-7-31 08:11  
你可以說道生一,但不能說零生一
無是不會產生有的,存在所以存在


謝謝大大的教導

"零", 只能說是一個假託,代表無上、無極、清淨之處,道存在之所
"無", 也不等於空無的沒有,正是包含萬物,因為太大太廣,不明者以為一無所有
"探索頻道大爆炸後的宇宙高溫高能量,慢慢的降溫後就出現二種氣體元素"
不正是彰顯一生二嗎?

實是物質身,虛是精神意,
實者會滅,虛者永存
煉神返虛的神不是實體歸類精神
返虛的路程極其遙遠,必需經過氣天、象天、理天 後到太極
出離太極返無極,若以物理名詞而言就是,太陽系、銀河系、大銀河系到一片太虛大真空的無形宇宙
物質體無法飛升只能以精神意為之
從地球到大銀河系的宇宙,空間大充滿各種意,個人意很容易就被牽引和阻礙
所以才有往內修的說法,人文宇宙先圓滿,再圖圓滿空間宇宙,最後方有機會修精神宇宙
道家的人身小宇宙確實有道理,可惜後世很少有人教導向內修
道教中的飛昇從唐朝以後就少有傳說了。

不理解人的胡說八道,博君一笑。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7-8-1 12:31:14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8-1 12:45 編輯
johnnikinb 發表於 2017-7-31 19:20  
佛跟道修的差別在佛在無感,道要成仙,所以道的慾望多些,佛簡單,死了啥都沒了,不只6大接空,這是佛要的最高 ...


無論修佛或修道,最終目的都是能到達 "清淨無為" 的彼岸
成仙、成佛都是一個溝通名詞,不用爭論高低優劣
評論高低,必需自己有比評論之人、事、理有更高的修為
否則也不過是盲人摸象只憑己識,貽笑大方而已

慾望,只要有心就有感,因感生受而有愛惡,再生取、有的意,
這個愛、取、有的意就是慾望,天生(本能)的 "欲" 加個心就成了 "慾"
修道修行要修的就是一個 "心"(意)

佛教的"四大皆空"是釋迦佛為執著於色的人所說的方便法,
讓世人明白夠成物質體的地水火風四大,終有能量耗盡的時候,那時就"空"了
從生到死就是能量消耗的一個過程
死,消滅是能量寄託的色身,不屬於能量體的生命卻因為能量消滅而中能脫困,
開始另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

空,不等於亡,不等於無,也等於空,等於亡,看你所說的是甚麼

無住於心是修道人學習的一個目標
每個人生命和修道的層次不同,不知、不ˊ解、不明也切忌胡亂批評
修行人不口出惡言,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
就還是老實念佛,多累積點資糧期待佛的救濟吧!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7-8-1 13:06:52 |顯示全部樓層
神樂 發表於 2017-7-31 12:25  
對於道世人窮其一生都只能理解其中極小部份
討論一下可以,大家角度不同,只要不是刻意攻擊都歡迎

謝謝道兄的指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真要解釋有很多種,可從人文的角度看,也可從能量空間的角度看,
更高層次的試從精神角度看,我的確還沒有那個層次
至於說拿上位者悟到的理論來用還是真正理解,修行人必須說明:
"理解" 二字已經是對理論了解了,光能修到這一點就不知道要修多少年
理解(理知而明)後還能進一步的把"理"用出來,那已經具有 "師" 的資格
所以道兄所說的用和理解兩個層次是正好相反的

不才遵循上位者的教導向內修,所修所學自有法生教導
對不對,好不好,也不必爭論
認同者是內的靈光光相照,外的人能心心相印
不認同者是道不同,無有對錯,一個緣字而已
感恩

點評

第五次元  或許也可像被教導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溝通之名。既為溝通又何必爭?懂的人會懂,不懂的人怎麼也不懂  發表於 2017-8-3 14:50:55
yu10  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讚~  發表於 2017-8-3 09:12:57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7-8-3 14:58:01 |顯示全部樓層
神樂 發表於 2017-8-3 10:16  
無常這一句是給小乘教眾用的道
如果你是求道者就該知道這句是錯的
之所以沒發現它的錯是因為沒好好的去證 ...

無常無有常
無常亦有常
常常不同義
各人自解讀
小乘大乘爭
各各曰己勝
無有勝不勝
只有應不應

點評

yu10  小乘由他說,明道何須爭大小。  發表於 2017-8-3 18:47:04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teaa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7-8-3 15:27:3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8-3 15:29 編輯
yu10 發表於 2017-8-3 11:35  
在下未證道,所以依照已正道的佛說
根據佛說
三法印:苦,無常,無我


三法印:諸念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修道者修到能看明心念無常,
知道諸法無我而依歸本靈/法生,一切以法生意為意、依法生而行
自然心明心傾,心不隨外諸意而動,如何不能涅槃寂靜?
既而有機會追求真正的寂、淨,到達涅槃的無極天

怎麼能讓心清明、免苦?
以"道" 滅 "苦",苦從何來?
苦由不知知而來,前知為知道,後知為自知
不自知故有志大才疏之苦
不自知故貪癡成苦,因貪成嗔,因嗔而苦
四聖諦是對治苦的方法,最終目的就是求個自知之明

修道有機會漸明,
修通未必會明象,除非向內通,外通愈亂
明象的目的還是為自知

不才淺見,以此自勉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7-8-4 10:32:06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8-4 10:53 編輯
yu10 發表於 2017-8-3 18:36  
三法印有一說,諸受是苦
心不隨意動而後能定,定而後能止,止而後能觀
觀苦、觀無常、觀無我,觀察到生滅 ...


佛開示的四聖諦是為了滅世間苦
十二因緣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輪迴,由生到死,死而又生
生命追求的是由死到生能化無明為明

有滅即有生,無滅無生滅,生滅無涅槃,涅槃寂靜安
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靜與定二而為一,先定後靜或先靜候安,各憑體性
我自己是先修靜,在世間到中心能攀緣的太多,很難靜下來
在靜心的心被淨化過程中,曾被法生示現讓心親見念頭的生滅
逐漸能知:當心能靜即有機會明心見性,見性後能定方有機會被漏盡(淨化、轉化)
心清能安,漸而不被外所染。慮字有二義:心念背性過濾非正念,性以正念思慮(被法證後在教導思想心)

聖諦、勝義諦,是人說的都不ˊ是佛說的,
佛講的道理都一樣,差別只在於能明瞭的深入度,
當然佛以慈悲會行方便法,以方便法入到最後還是要修究竟法

所有的文字、言語都是表象,聖或勝是自己說的,猶如未證道而言已證道都是無明
從古至今唯有一人自覺自證,因為圓覺(圓滿覺悟)故能被法生所用講理說事
佛有方便法內的佛(辟支佛)和第十法界真正的佛,自稱是佛也未必真是佛

是佛,不會不耐煩說理,也不會動輒斷言他人甚麼對修道或道基不好
師者,傳道(道寶)授業(靈寶)解惑(尊寶)
慈悲沒有連傳道都懶得做,談自己修的多高只怕是妄言誑語
說大小乘之爭那只是笑話一場,卻處處說大小乘,豈不無明

涅槃也分有餘和無餘兩種,無餘涅槃是真正的寂淨,
"寂" 是因為淨而不是靜,自然對有形宇宙的一切能量、磁場、意,沾而不染
"虛",不是ˇ因為空而是因為寂,因為"寂"所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
虛,不是隨意能返的,在到達一片太虛大真空處之前得漏盡有形宇宙的一切能量磁場
還要脫離一切意的牽引,才有機會返(歸)虛,這一切都寄託在向內和感恩之上

菩薩因為有明,佛才肯入菩薩心中,得佛的教導和提升,菩薩才有機會成佛
如果心中不知感恩和尊上,一切說皆是虛妄

別辯了,佛好道好終是在爭,佛、道、天主、基督、依斯蘭叫都只是修道的一個方法派別
要心心相印也不容易,既然心心不能相印就一笑置之吧!

還在修(內修尊法)和行(因修而明之理要實踐)中
一切理事皆是法生所為,榮耀功德皆歸於無形宇宙的清淨法生佛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7-8-7 13:18:55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8-7 13:35 編輯
pm1100 發表於 2017-8-7 00:32  
考慮了好幾天,一直再想要不要回覆,後來想想,既是"道"的討論,我又有疑慮,來回覆應無傷發文者的本意,個 ...


謝謝大大對原PO的肯定,也感謝大大及參與討論的網友,以下是末學對大大問題的一些見解,僅提供大大參考。畢竟版大都說了能說出來的道都不是道了


1. 認真說起來 "道" 有很多種解釋(意義),範圍(層面)也很寬廣包羅萬象,無論知識、精神(宗教)、技術、藝術、巫筮,都各有自己的道,所以我才說 "道無高下"。只是通俗的認知把 "道" 歸於宗教類

2. 同意您說的生命的最終目的是跳脫輪迴。輪迴這個觀念其實不存在於西方宗教(詳情請閱讀魏斯博士"前世今生系列的第2或第3集我忘了),有點扯遠了對不起。各宗教教義傳達的確實是讓生命學習(修)以便能渡到彼岸、飛昇上天,只是多數人都忘了進步不是一蹴可就的。世人常把生命和肉體混唯一談,生命說的不是暫時寄生的肉體,肉體會腐朽,生命不會,生命藉著一次次的輪迴學習以求進步(到彼岸、飛昇)。輪迴 是上位者給的恩典,不是逞罰。

3. 同意您說的 "萬教歸一",都是追求超越,所以從來沒有哪個教比較高,也沒有說應該信哪個教,生命因為體性不同,基於第2點的理論,只要相應的都是對的、好的宗教。沒有進化圓滿的生命才會爭高低,才會揚己貶人,我好像沒看過各宗教的教主說甚麼自己是對的好的高的記載(抱歉可能是書讀得不夠多)。

4. 同意您"修道只要心念對,......"的觀念,可是在渡到彼岸和順利飛昇的過程中會遇到多少困難,多少險阻,多少考驗,也有可能走歪了必須修正歸正。怕就是怕不知道走歪了而一路走到底,你有看過"三昧水懺"因緣的故事嗎?悟達禪師只因一念之驕九世修為盡毀,如無上位者的點撥,根本不知已經走歪了。所以有個明師(不是名師)很重要。

5. 禪宗有頓悟和漸悟兩派,其實頓悟確實有向您所說的現象,頓悟的契機事法生點撥您要向內的靈皈依(知),繼續向內感恩深入,頓悟的機會會愈來愈多,到最後只要您意一動就能知能明。這些屢次頓悟的過程也叫漸悟,也就是由知而明,最後的大明頓悟,就圓滿了明。所以是頓悟也是漸悟,頗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又見山是山的意境。主張頓悟或漸悟都是以管窺天,盲人摸象。

謝謝大德願意討論,點點淺見請勿見笑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 06:1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