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17|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親情] 「斷捨離」怎麼那麼難?先學會擺脫2種牽制你的情感糾葛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14 00:42: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斷捨離」怎麼那麼難?先學會擺脫2種牽制你的情感糾葛

「斷捨離」這個概念最早源自於佛家,現在成為一種「用減法過生活」的概念,也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圖片來源:出自《能自處,也能跟別人好好相處》


你是否覺得為什麼「斷捨離」如此困難?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丟下該丟的東西?

你的生活中一定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擾。比如,過年放假回家幫忙家裡一起大掃除,清著清著,才發現原來家裡有這麼多東西:你國中買的郵票、高中最喜歡的球衣、大學蒐集的卡片書籤。

而且不只你自己,媽媽、爸爸,每個人都有一堆又一堆的東西。整理到最後往往這個捨不得丟、那個很重要、這個有紀念價值,那個當年買的時候特別貴等等,但是,難以割捨不僅是因為我們很節儉。

「斷捨離」這個概念最早源自於佛家,現在成為一種「用減法過生活」的概念,也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但要達到「斷捨離」的境界,確實需要修練。為什麼我們那麼難斷、難捨又難離呢?心理學有兩個理論可以說明這個現象。

第一個理論是Endowment Effect(稟賦效應)。假設你買了一件300 元的衣服,對你來說,這件衣服的價值就是300 元嗎?不是,因為你擁有了它,它對你內心的價值就超過了300 元。所以如果別人要跟你買,你可能會覺得「500元我才肯賣」。但如果倒過來問:「你願意花多少錢買這件衣服?」你還是會覺得這件衣服只值300 元。稟賦效應就是這樣,你願意為一個物品付的價錢,跟你願意與它割捨的價錢,總有一個價差。

你可能認為「因為我花了時間買這件衣服,時間也是成本」,這很合理,但稟賦效應奇妙的就是:對於別人送的東西,我們也會有同樣的感覺。行為心理學家就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贈送實驗對象一個喝咖啡會用到的普通馬克杯。

然後問他們:「如果現在有人要跟你買這個馬克杯,出多少價錢你會願意割愛?」平均的回答是7 美元左右。心理學家找了另一組人,把同樣的馬克杯交給他們,但是跟他們說:「這個馬克杯不是你的,如果要買這個馬克杯,你願意付多少錢?」這群人平均給的價錢只有3 美元,差了一倍以上。

研究顯示:即使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光是覺得一個東西是自己的,我們就會開始高估它的價值。會產生稟賦效應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不喜歡「失去」的感覺。這個概念叫做Loss Aversion(損失規避),也就是第二個理論。

在獲利與損失相同的規模之下,我們會覺得損失更難以承受。損失的痛感,永遠大於獲得的快感,而且根據統計,這個效果差別高達2 到2.5 倍。換句話說,損失100 元的痛,大於賺100 塊的爽。如果不小心在街上丟了100 元,你一定會覺得不開心,而這樣不開心的情緒,需要靠至少再獲得200 或250 元才能打平。

評估一件事時,人也容易高估損失的痛,大過於獲得的好。銷售人員就很懂這種心理。比如推銷空氣清淨機時,除了說這個機器會讓家裡空氣多好又多好,更會強調如果你用劣質的機器,或沒有使用空氣清淨機,對家人的健康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傷害和損失,而只要有一台好機器,就不會有這些問題。機器功能這麼好,價錢又這麼公道,這就比較有說服力了。

稟賦效應與損失規避這兩個概念不僅影響我們汰換東西,也會影響投資行為,並間接影響整個社會。很多投資人往往不願意認賠殺出,而是期待有一天能夠鹹魚翻身。只要不認賠殺出,就不算是「真的」有損失,往往錯失停損的關鍵點。

所以有人說:「金錢遊戲不能帶情感來玩」,該斷、該捨的時候,怎麼痛都得立刻行動。我們會高估自己所擁有的,也會特別害怕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文/劉軒

《能自處,也能跟別人好好相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3-1-14 22:03:43 |只看該作者
看來"斷捨離"不只是一個詞.更深的意義而言.是種智慧.更是種修行.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8 13:0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