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0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討論] 太空探索:人類不久能實現新的太空飛躍嗎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2-2 08:55: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個新的太空秩序正在形成,那就是美國和中國的太空競賽。不過就巨大的太空探索需求而言,即使是超級大國也無法獨立完成所有的太空任務。

太空行動往往被形容為充滿技術挑戰並且耗資巨大,更不用說把人類送到地球以外的地方去工作和生活的目標 -- 可能就在今後10年之內。再考慮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分裂的世界,很少有同心協力的國際努力,那麼,這樣宏大的太空目標現實嗎?

美國宇航局已經開始了阿耳忒彌斯(Artemis)重返月球的計劃。計劃中的3次發射第一次已經獲得成功。這次不載人的太空飛行對火箭和登月技術進行了測試。第二次的載人髮射將把人類帶到之前從未到達過的太空深處。第三次發射將把宇航員送上月球、讓他們在月球逗留一星期,進行各種實驗。登月計劃的長期目標是把月球當作飛往火星的跳板。

登月計劃預計耗資930億美元,對美國納稅人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投入,特別是當美國經濟面臨緊縮的時候更是如此

去年美國審計署在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對一項「不現實的發展計劃」提出警告,說它可能會超支,並且說美國宇航局需要讓開支估計變得「更可靠,更透明」。

雖然美國宇航局得到的預算總體上少於他們要求2023年得到的預算額,但是美國國會目前仍然支持載人太空探索計劃。

中國的天宮號太空站已經在地球軌道進入全部運營階段。中國已經開始了月球和火星探測的太空計劃並且進行了飛船發射。中國計劃在2025年前在月球建立一個無人研究基地,然後在2030年之前把宇航員送上月球。

把宇航員送上月球之前已經實現,但是下一步的目標是要把人送上火星,這個任務的難度就要大得多。去火星的距離是去月球距離的250倍,目前還沒有任何火箭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到火星這個紅色星球。

即使科學家找到了發射攜帶大量液體燃料火箭的安全途徑,但是火星大氣稀薄,在上面降落,以及如何讓宇航員經過多個月的太空飛行安全返回地球都是巨大的挑戰

過去超級大國在外層空間展開競賽。美國和蘇聯在1959和1960年代都努力爭奪太空主宰。俄羅斯首先將人送入地球軌道,美國在幾年後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

1970年代迎來了合作的黃金時代,太空合作的高峰就是在1998年發射進入地球軌道的國際空間站。

美國,俄羅斯同其他13個伙伴國家合作建立的國際空間站現在仍是太空最大的人造結構。空間站不屬於任何國家,但每個國家都要靠同其他國家的合作才能操作空間站

空間站代表著如果國家能擱置分歧共同合作,人類能取得的共同成就。

但是現實往往和理想有差距,尤其是美國阻止中國成為國際空間站的伙伴國,因此中國開始建造自己的空間站。

不久前,在俄烏戰爭開始的兩周內,許多國家停止了同俄羅斯的合作。歐洲太空局(ESA)同俄羅斯的兩次聯合探月行動被取消,尋找火星生命痕跡的火星表面探測器項目也被叫停

但細究起來國際空間站的合作還在繼續,西方國家同俄羅斯合作維持空間站在軌道上繼續運行。美國人和歐洲人仍然在莫斯科郊外的俄羅斯星城培訓中心接受訓練。

國際空間站在2030年使用壽命到期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軍事科學團隊空間安全政策研究人員朱麗安娜·綏斯(Juliana Suess)說:現在俄羅斯能夠對伙伴國家提供的幫助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多,他們的技術已經過時。她提到,(俄羅斯)這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國家可能成為第一個退出太空的國家。

她說,「如果俄羅斯人在國際空間站壽命結束的時候沒有找到替代辦法,研發自己的空間站,而且就目前看實現上述目標的可能性不大,俄羅斯可能就不會再有載人太空飛行。」

在俄羅斯面臨困難的時候,中國的太空項目正取得迅猛發展。在過去10年當中,中國已經進行了200多次火箭發射,但就太空開支來說,中國還是無法同美國的太空投入相比。

中國很重視伙伴關係能帶來技術和資金。中國邀請那些被禁止參加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國家參加中國的太空項目,並徵集科學實驗的建議

億萬富翁的太空投資
太空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依賴衛星做天氣預報,通訊,銀行轉賬,更不用說國家用衛星進行偵察活動。地球上面的衛星正在變得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繁忙地運作。在2021年就有約5千顆衛星被發射進入太空。而在20年前,每年發射的衛星約有800個左右

太空項目耗資巨大,而且技術上充滿了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完成這種艱巨任務。這就需要建立新的伙伴合作關係,這時候新湧現出的億萬富翁就變得十分重要。

馬斯克(Elon Musk)的公司SpaceX已經把太空旅客送入地球軌道。這位億萬富豪企業家通過重覆使用火箭降低了發射成本。亞馬遜的老闆傑弗里·貝索斯(Jeff Bezos)也不甘落後,也想建造一個商用的軌道太空站,該太空站被起名為「軌道礁」(Orbital Reef)。

海倫·沙曼(Helen Sharman)是英國第一個宇航員,她曾經在1991年登上蘇聯的和平號太空站。她認為私營企業的務實精神會讓目前的國際太空競爭相形見絀。

她對BBC記者說,「商業化會把全世界的公司聯合在一起。我們不在乎他們在哪裏註冊,重要的是他們能成就什麼,給世界帶來什麼益處。」

可能取得經濟收益和科學發現的前景促進了多方合作。私營公司可能帶來新的太空合作,因為他們必須要付出自己國家的法律。當一些國家在2022年開始對俄羅斯實行制裁的時候,商業公司也被迫同俄羅斯脫鉤。

歐洲太空局局長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博士希望歐洲能繼續保留在新的太空競賽中。雖然各國政府都在緊縮開支,但歐洲太空局最近得到增加的20億英鎊的撥款。

阿施巴赫博士對BBC記者說,「太空是擴展迅速的一個領域,在過去幾十年當中變化更快。我們不能輸掉這場競賽。我們需要做的是全力加入,因為我希望對參與國家的公司有更多商業技術。」

未來太空探索的主要角色還是國家。但是為了應對挑戰,這些國家會聯合成一個單個的集團,互相分享信息,同其他集團進行競爭。多年來歐洲太空局一直在這麼做。

太空的新法律
不過可能阻止向天外探索的潛在障礙是關於太空的一系列國際法律規定。1967年簽訂的「外太空條約」一直沒有被更新過,當時有包括蘇聯和美國在內的31個國家都簽署了這個條約,他們承諾不會把核武器帶入太空。

據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的朱麗安娜·綏斯說,這個條約已經不合時宜。

她說,「條約沒有涉及公司;沒有涉及億萬富翁。現在的太空已經和1967年的太空完全不同。」

聯合國在1979年提出的新規則為商業探索和利用月球,火星和更遠的天體制定了規則,但是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拒絕簽署該文件。

歐洲太空局局長阿施巴赫博士認為,在新的外太空條約確立前,新的太空競賽會受到制約。

他說,「在太空我們的衛星使用同樣的軌道,中國,美國,歐洲都利用同一塊的月球表面。我們需要合作確立接觸規則,建立如何在外太空工作的規則。」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 17:3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