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5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為什麼歷代道門的高道宗師都強調誦習《度人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5-22 01:01: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為什麼歷代道門的高道宗師都強調誦習《度人經》

歷代道門的高道宗師,都強調誦習《度人經》的重要性。唐代道士薛幽棲《靈寶度人經注》認為:“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非寂然則莫能契道,非敷誦則無以弘經。”

道教宣稱奉道要誦《度人經》是修道的一種功德,虔誠誦經就可以得道長生。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誦道經”條載:“正月上元,七月中元,皆大慶之月,長齋誦《度人經》,則福及上世,身得神仙。”


唐代道教上清派宗師司馬承禎曾勤苦誦讀《度人經》,司馬承禎剛開始學仙道時,在桌案前放置了一百多個石頭瓦片,每讀一卷《度人經》,就把一個瓦片或者石頭放到桌案下,每日讀一百多卷的《度人經》,如此勤苦,終至道家真人之位。

唐代道士杜光庭就記載很多誦讀《度人經》的靈驗故事,湖州刺史崔玄亮常誦《黃庭經》、《度人經》,執手爐於靜室諷經,奄然化去。

道士崔晝遵從司馬承禎告誡,每日虔誠誦讀《度人經》,後來得神仙使者馳送一封信書,為已故父親的家書。其父親在信上說:“感汝念誦《度人經》功德之力,累世之祖,盡得生天。”

天臺觀道士陳太清,五十歲時,出家入道,誦持《度人經》晝夜不倦:“雖行坐執役,未嘗輟於口焉……持經十餘年後,白髮轉黑,齒落更生,臂力大增,走路輕疾如飛。”

道教重視誦經的功能,奉道者可以因經悟道,因悟成真。

宋代廬山太平興國宮的道史,就專門記載該宮道士誦讀《度人經》的故事。《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記載:“本宮道士齊武直,每旦朝真畢,即閉門端坐,不交人事,誦《靈寶度人經》,冥心默契,自得其旨。”

《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五《畢養素遇異人》載本宮道士畢道甯,“每日杜門存神,誦《度人經》一卷。”

卷五《劉祖師立化》本宮道士劉大彰,“一日晨興,澡沐更衣,誦《度人經》畢,呼其徒弟來前,語以死生超化之道。”

元張天雨《玄品錄》卷五《道化》載宋代東京道士徐守信:“為天慶觀傭役。服敝布衣,曳繩屨或跣行。終日無所為。惟執帚掃除,且誦《度人經》不絕口。”

《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語錄》卷上記述徐神翁:“嘗遇至人授道,日誦《度人經》,有問休咎者,假經中語以告。”

《宋詩紀事》卷九十《徐守信》引《語錄》載:“自是,常放言笑歌,日誦《度人經》,絕粒至數日,為人言禍福如影響。”


在道教經法傳授史上,一些高道重視以《度人經》開度弟子。

南宋淳熙二年(1175),白玉蟾祖師入西蜀之青城,進訪金堂際遇老道人,就獲得《度人經》的授傳。

元趙道一《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雷默庵傳》載雷時中對弟子述說,路祖師曾遇太上老君傳授道法,“而是教專以《度人經》為主。師每化導世人,及開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誦經,各獲果報。且嘗論《度人經》旨,以開後學,其要在十回度人”。

在道教經法史上,也不乏誦《度人經》誠敬感神的靈異記載。唐開元(713-741)中,葉法善興建浙江奉化虛白觀。宋黃震《黃氏日抄》卷八十八《虛白觀記》載:“天師日講《度人經》,有龐眉藜校者,日至聽講,察之,鎮亭山龍王也。”

關於講《度人經》而感動龍王之事,民間還有不同的傳說版本。《大滌洞天記》卷中《道士誦度人經》載:《余杭圖經》載,洞霄宮主首道士誦《度人經》,多著奇驗。每就所居側龍潭上持念,一日有老人從潭中出,跪曰:弟子即龍王也,每聽經文,無任皈仰,今竊有請焉。師纔到潭上,則幽祇皆起敬不退,殊不自安,願只宴坐齋中,不妨日課,百靈得以休息。

宋鄧牧《洞霄圖志》卷四《古跡門異事附》之“誦《度人經》”條,宋洪邁《夷堅三志》壬卷第三《洞霄龍供乳》,都記載了同樣的奇驗故事。《曆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十一《賈善翔》載北宋道士賈善翔:“一日在亳州太清宮,眾請講《太上洞玄靈寶度人經》。至說經二遍,盲者目明。時會中有一媼,年七十餘,喪明已三十年,一聞經義,豁然自明。”這就是唐五代道士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所謂“近代誦詠此經,感應不少”的事例。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下後附《誦度人經應驗》故事四則,記載了南宋道士杜延真、劉氏女、王明、張將仕修誦《度人經》應驗的靈異事蹟。

在唐代的涉道詩中,不乏誦讀《度人經》的內容,這是唐代《度人經》流傳的寫實詩篇。唐吳仁璧《讀〈度人經〉寄鄭仁表》詩曰:

身雖一旦塵中老,
名擬三清會裡題。
二午九齋餘日在,
請君相伴醉如泥。


唐皮日休《寄題鏡岩周尊師所居》詩序載處州仙都山周景複:“迨八十年,不食乎粟。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讀《靈寶度人經》而已。”

歷史上還有生前虔誠奉道,死後以《度人經》隨葬的事例。《宋詩紀事》卷九十引《郡閣雅談》載:沈廷瑞,吏部郎中彬之子,棄妻入道,居玉笥山。雍熙二年上元日,辭道侶,念《人生幾何賦》,無病而終。遺言于弟子,以畫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隨葬。後二年,有閤皂山僧昭瑩於山門相遇,雲:“暫別廬山尋知己。”留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五言詩一首為別。

唐宋時期道教還提倡本命日轉《度人經》,並視之為修道的秘要訣法。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四十五《秘要訣法》之《本命日第十九》載:“夫本命日,可轉《度人經》一兩過,即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功滿德就,名書上清。”

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一《祭煉有功》,就記載龍泉萬壽宮道士潘夢庚於夢中得閻羅王提示:“你平生誦《度人經》及《九天生神章》,祭煉有功,幽沉獲福,壽延一紀。”此後潘夢庚“愈謹戒律,誦《度人經》,卒享高夀”。

唐杜光庭《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序》,高度評價誦讀《度人經》的功能說:“聞之者神襟明暢,飄然有飛躍騰淩之意;聽之則神和於內,氣逸於外。可以致道,可以延齡……故能保制劫運,召役鬼神,招真集靈,通神達妙,無所不能。萬魔睹之以摧伏,百神仰之以朝宗。”

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說:“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道。”


道教《度人經》的現實價值

《度人經》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就提出和諧社會的人際關係,應該是“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忌,言無華綺,口無惡聲”。主張人人都應具有慈愛之心,要友善對待他人,樂人之成,憫人之苦,濟人之危。

這種理想的社會人際關係,最終達到“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的和諧境界。在當今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如果人們能遵循道教仙聖的教導,世界就一定會和平安寧。

《度人經》包含熱愛生活,圓融社會,利益人群,健康生命的豐富內涵,其現代價值需要深入挖掘和闡揚。

《度人經》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譜,展示出道教宇宙論的面貌。《隋書•經籍志》述道教起源,即以《度人經》的神仙創世說為依據。

《度人經》宣揚道教濟世度人之宗旨,出自該經的“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名句,就是道教教理教義的簡明體現。

因此可以說,在道教發展史上,《度人經》是道士必習的經書。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6 23:1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