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15|回覆: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孫子兵法十三奧義 [複製連結]

jschuang 該用戶已被刪除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1-30 04:07:48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狀態︰ 離線
12
發表於 2010-6-26 02:57:50 |只看該作者

孫子的軍事理論

孫子兵法十三篇之精義



孫子兵法一書的完成,除了社會歷史的原因之外,孫子個人的條件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從孫子兵法的豐富內容可以看到,孫子不僅具有極高的軍事素養,而且掌握了許多方面的知識,如:政治知識、哲學知識、天文氣象知識、地理知識、心理知識、經濟學知識、歷史知識、文學語言知識、運籌學知識和控制論的知識等等;在軍事理論的各方面,包括軍事思想、武裝力量的建設、軍事地理、軍事學術等門類的知識。從具體學科看,它包括了軍事哲學、建軍指導思想、作戰指導思想、戰略學、戰略學、軍事預測學、軍事情報學、軍事人才學、戰爭動員學、軍事後勤學、軍事地形學等學科的知識。



孫武之所以偉大,集中表現於他撰寫的兵法著作「孫子兵法」上。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是世界上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據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錄,春秋時期的兵書,尚有范蠡二篇、大夫種二篇、楚兵法七篇、師曠八篇、萇弘十五篇、鮑子兵法十篇、伍子胥水戰兵法十篇,這些兵書著作已全部亡佚,而只有孫武的孫子十三篇尚保存完好,按照優存劣汰的原則,它自然是春秋及其以前兵法著作中最優秀者。本書講的都是如何制勝敵人的戰略戰術,全書構成一個嚴密的體系,茲簡述如下:



第一篇 始計:



為孫武的戰爭和戰略思想總綱,說明他對戰爭的看法和態度;並提示在未戰之前,預判勝負的五項要素和七個基本條件,以此作為分析、比較敵對雙方勝算和制定謀略的依據,所以勝負可以在戰前預見,同時強調不可冒險發動沒有勝利把握的戰爭;戰略上運用詭詐方法,欺敵殺敵;攻勢重點應指向敵之「無備」與「不意」。本篇重點在「慎戰」,講的是國家的長久大計,提出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思想,分析了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並提出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軍事名言。



第二篇 作戰:



以戰爭的成本觀念,主張一次兵事行動只能一次動員,並須速戰速決,不可曠日持久,以避免軍旅的後勤補給形成的困擾;同時也提示「因糧於敵」和「勝敵益強」的方法,以收「以戰養戰」的效果。本篇重點在「速勝」。從戰爭對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依賴關係出發,著重論述「兵貴勝,不貴久」的速勝的思想。



第三篇 謀攻:



主要在說明沒有戰場的戰鬥行為,倡導以最低代價,贏得最大戰果的理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運用謀略的方法和外交的手段,使敵人整個國家和軍隊完整無缺的接受我的意志,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用兵的最高明境界。強調「全爭天下」和「兵不頓(疲倦勞累),而利可全」。本篇重點在「全勝」。主要論述謀劃進攻的策略,強調以謀勝敵,揭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規律。



第四篇 軍形:



說明攻、守勢作戰原則,提示增大勝算的法則,運用「度、量、數、稱、勝」五種思維要項和程序,形成軍事優勢。特別是在政治、軍事、經濟、精神各方面,應完成充分的準備,奠定絕對優勢之基礎。同時應加強備戰,力求在戰爭準備和戰略態勢上,能制敵機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本篇重點為「先勝」,即從敵我軍備形勢的觀點,論述軍隊作戰首先要使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尋求敵人的可乘之隙,以壓倒性的優勢,打擊敵人,達到「先求自保而全勝」的目的。



第五篇 兵勢:



說明「勢」的運用,編制、陣法、指揮、組織等為發揮「奇正虛實」以制勝之工具。尤其將「奇正」作循環無窮配合運用;其次須運用軍隊運動的兵勢;要「勢險、節短」。本篇重點在「出奇致勝」,主要論述在軍事實力的基礎上,發揮將帥的指揮才能,造成和利用有利態勢,出奇制勝地打擊敵人。



第六篇 虛實:



從時、空因素的掌握,提示勞與逸的關係,強調爭取和掌握主動的重要。其論虛實的有形無形戰法,主張避守擊虛的「致人而不致於人」。本篇重點在「因敵致勝」,論述在作戰指導上必須「避實而擊虛「,「因敵而制勝」,主動而靈活的爭取戰爭的勝利。



第七篇 軍爭:



論會戰指導問題,如作戰運動,分合變化,治氣治力,防敗八戒等,但其立論重點則在「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和「後發先至」。。本篇重點在「以智取勝」,論述敵我雙方主力軍的正規作戰,這是全卷十三篇的中心篇。孫子在這篇中論述了如何先敵獲取制勝的條件,取得有利的作戰地位問題,並提出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著名軍事原則。



第八篇 九變:



論述說明將帥指揮軍旅應注意之事項,負作戰成敗之重任,應考慮各種狀況,做成適當的判斷。對各種地形之利用要領,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權宜區處,不必拘泥常規;考慮問題,必須兼顧利害兩方面;指出為將者五種危險性格和作風及其不利後果。本篇重點為「應變」論述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原則的問題,強調要考慮變通的方法,要兼顧利害,有備無患,窮極變通。



第九篇 行軍:



敘述每一士兵與軍官最基本應知的陣中知識、各種特殊地形,行軍作戰的要領,根據卅三種徵候,判斷敵情的方法。本篇重點在「善慮」。並將行軍與作戰合而為一,並提出了「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治軍思想。



第十篇 地形:



論述將領治軍應知的事項,如特殊地形中的作戰要領、敗兵的意義;將領本身所負之重大責任。本篇重點在「將道」。將帥要重視對地形的研究和運用,軍旅平素的教導訓練等。



第十一篇 九地:



提示作戰地區的分類,對於不同地理形勢,應有不同的用兵要領。本篇重點在「齊一」及如何讓軍隊適應不同作戰地區用兵,並闡述了「兵之情主速」、「並敵一向,千里殺將」等問題。



第十二篇 火攻:



敘述火攻種類、條件、實施方法和要領。同時再次強調慎戰思想,以及贏得戰爭勝利後,應該做好保持有利戰果的作為。本篇重點在「利動」。火攻是一種速戰速決的代表性戰法,而且有著劇烈的攻擊力,由於它有毀滅人力、物力、財力的致命弱點,所以對於明君賢將,應慎之又慎,提出「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的慎戰思想。



第十三篇 用間:



由戰爭成本觀念,強調運用間謀蒐集情報達成知敵察敵的目的的重要性,蒐集情報的正確方法,並提示間謀的種類與運用要領。本篇重點在「先知」,先知敵情是「不可取於鬼神」、「必取於人」的具體作法。



孫子兵法十三篇的著眼是由戰前和平時期的戰備整備,講到戰時的運籌帷幄,用兵作戰,到戰後處理,循著他的謀劃佈局,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完整、嚴密的結構。孫子兵法是一部研究戰爭全局、提出一般戰略思想的著作,它在總結指導戰爭的最普遍規律上,作了統覽全局的系統分析。結構嚴謹,內容充實,有理有據,章法合一,軍事作戰不僅僅是軍備的競賽,還是敵我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綜合實力的較量;對於戰爭,要採取嚴肅、認真、慎重的態度,力求在實力的基礎上以智謀取勝,而不是簡單的以力抗衡。



思想體系



千百年來,(孫子)十三篇是以「兵經」、「第一部戰略學著作」之譽見稱於世的。這部著作,奠定了我國古典兵學的理論基礎。它所蘊含的思想精神,是優良而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意義上,我們列出以下幾黠,對於(孫子)書的思想體糸、理論內容及其學術成就,試作一個扼要而連貫的分析。



一、戰略指導思想



講到孫子是一部戰略學著作,這一點,我國古代學者早已有認識,近年來國外研究者也多有評述。戰略,係指導戰爭全局的總方略,屬於最高層次的軍事學術問題。歷史上,「戰略」一詞的直接使用,始於西晉司馬彪撰(戰略)一書。但戰略思想的形成發展,無疑是由孫子開先河的,它首次提出了明確的戰略概念——「廟算」。孫子的「廟算論」,具體地展現為「安國保民」的戰略目標、「五事七計」的全局運籌、「不戰屈敵」的止戰謀劃、「知彼知己」的作戰指揮 等方面的指導思想。孫子兵法開宗明義提出「廟算」這樣一個基本問題,提出戰爭是國家大事,應審慎考量,不可草率行事。在用兵之前,要探討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這就是「五事」、「七計」。



這裡的「五事」是講:道、天、地、將、法。所謂「道」:是指政治,是講戰爭的政治基礎。即民心的向背問題,要以清明的政治使得人民和國家、國君的思想一致。二是「天」:指的是天文氣象,即天氣的陰、晴、風、雨、晦、明和四季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化,對戰爭的制約條件。三是「地」:指地利而言,包括地理形勢,戰爭地理環境的遠近、險易、廣狹,是否利於攻守或進退的自然條件。四是「將」:指將帥的專業才能和領導特質,五是「法」:指出軍隊的軍紀和素質體現出戰鬥力的水準高低,及軍隊組織編制,將帥的權責區分,物資的供應和管理制度等。孫子所列的「五事」,確是古代戰爭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



要充分地運用這五個因素,還要從雙方的各種情況上進行分析、比較,這就是「七計」:「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根據這些,就可以預先研判誰勝誰負了。



孫子特別強調廟算:「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這裡指出:戰爭的決策人物必須在戰爭之前完成敵我雙方整體國力的分析與研判,從而首先把握住戰爭的全局,只有立足於戰爭的全局,其戰略決策才有正確可靠的基礎。



孫子兵法的結構是極其複雜,而又自成體系、內容豐富的一幅相互交織、相互聯繫的戰略軍事書卷。全書十三篇從各個方面,呈現出綜合連貫、前呼後應、左右對應、融匯於一的格局。我們從上述的結構圖示中可看出他的獨具一格的戰略、戰術構想。戰前準備、戰爭遂行、戰後處理,通過計謀、調動大規範的正規主力軍的戰爭,作戰的細節、臨陣擊敵的戰術技巧,一些特殊的戰鬥方法,以及軍隊的後勤工作,這些構成孫子極其豐富的軍事思想。孫子兵法十三篇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篇之間有一種嚴密的內在聯繫,對於我們認識其軍事思想的總體與部分有著重要意義。



二、戰略目標



戰爭,是目的性非常強的一種特殊社會活動。春秋時代,諸侯爭戰頻繁,列國局勢動盪。孫武從歷史經驗和親身體驗中,既看到戰爭在推動當時社會發展面的作用,也看到戰爭給民眾帶來的深重苦難,所以他把「安國保民」作為唯一的戰略目標。十三篇中的論述,既強調將帥要「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的行動準則,又進而從戰略上概括了「安國全軍之道」的指導思想。這是一個根本的和平戰略目標,它的具體化,便是始終貫徹重戰、慎戰的用戰原則。重戰,即是重視戰爭,提高警惕,加強戒備,所取的態度是:「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慎戰,即開戰須慎重,要做到「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孫子認為,戰爭絕不是國君、將帥逞威洩憤的手段,也不是不顧後果地追求戰勝攻取,它只能為根本的戰略目的所制約、所規定。



由此可知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也」的用意,實在於重戰、慎戰的嚴肅性。他本著安國保民之道,深深顧及民眾的生死佚勞和國家的存亡安危,主張重戰而不許窮兵黷武,主張慎戰而不忘切實備戰。這裡,服從於戰略日標的「重」、「慎」兩者互為補充,構成一個完整的思想觀點。



三、戰略運籌



從對待戰爭的嚴肅態度出發,孫子提出了以「道」(治道)、「天」(天時)、「地」(地利)、「將」(將帥)、「法」(法制)五個要素為基礎的戰略運籌思想,並指出正確估計戰爭全局情況的七個依據,這可以簡稱為「五事」與「七計」。五事、七計的內涵一致,前者指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因素,後者指制定戰略決策的根本依據,其旨意都在於提供一個統籌戰局的理論導向。



十三篇全書內容中,有關五事七計的論述展開得很充分,已深入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還有自然條件和人的精神因素等各個領域。諸項因素中,「道」列在首位。孫子說:「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亡政。」修明治道,確保法度,民心所歸,這是戰爭可望勝利的首要因素。此「道勝論」,屬於軍事學術史上的首倡,也屬於進步性質的政治思想。經濟因素,此書中亦屢有強調。不難理解,軍事實力的構成,是戰略實施的前提,那麼軍力的基礎又在於什麼呢?「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孫子明確地指出了軍力的基礎在於實際經濟狀況。他通過「度、量、數、稱、勝」等命題,周全地分析各種物質條件,從而古樸地提出了相當於今人所理解的綜合國力理論。



從政治、經濟到其他各項要素,孫子論述戰略運籌問題是全面而系統的。在理論上,他把諸戰略要素形成的合力,稱作「形」:又把合力的得當運用和有利發揮,稱作「勢」。「形」與「勢」,是高度概括的戰略範疇。「形」如同「積水於千仞之谿」,是戰略實施的內在潛力:「勢」則即「轉圓石於千仞之山」,是戰略實施的外部張力,兩者為統一體。



四、全勝戰略



孫子極重視「形」與「勢」,但是他並沒有單純認為軍事力量越強越好,而是主張顧及國力的有限發展軍力。按照十三篇的思想,戰略眼光應當放在爭取長遠的優勢上面,而那種消耗國力、折損兵力的攻堅戰,則是可能導致災難的下策。重要的是,與安國保民的總目標相聯繫,孫子提出要以「伐謀」為上策,也包括以「伐交」作為優先的決策,總結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論」。這一理論,在軍事學術史上非常著名,被後世特別是當今時代的戰略研究者所推崇備至。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首先是體現著人道原則的政治主張。戰爭作為政治的繼續,自然具有政治屬性,要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是不能單純靠暴力手段的。這一點,十三篇中的表述並非停留在感性直觀上。歷史上,人們達到對「不戰而勝」的理性自覺,其源頭實發軔於孫子的謀略。孫子認為,只有突出「伐謀」、「伐交」在戰略決策中的優先地位,綜合運用政治「外交和武力威懾等鬥爭手段,迫使敵國放棄戰爭政策,迫使敵軍屈服歸順,把戰爭的破壞力減少到最低限度,才能「兵不頓,而利可全」,實現「自保而全勝」的大好局面。書中具體論述了一系列「屈諸侯」的「非戰」(非暴力)手段,指出以「謀攻之法」制止戰爭爆發,是比「百戰百勝」更高一籌的勝利。這種勝利,雖然一時「無奇、無名、無功」,但卻是決策者的最佳選擇和善戰者的最高標準。



全勝論,也關涉到縮短戰爭過程的「連勝」要求。孫子反對戰爭曠日持久「久拖不決,而提倡縮短實戰進程的速戰速決思想。他把這一軍事主張,用在對進攻作戰的指導方面,既從屬於安國保民的宗旨,又與爭全勝的戰略謀劃相一致。在戰爭過程中,能迫使對方軍隊部分地不戰而屈,爭取有一「軍」、一「旅」,或者有一「卒」、一「伍」之全,都不失為上策。所以開戰以後,全勝的謀略仍然是有效的,它可以避免「鈍兵銼銳」、「屈力殫貨」的嚴重後果,符合「兵貴勝,不貴久」的要求。



五、關於作戰戰略



一部兵法書,當然要講到作戰指揮問題。這方面,(孫子)十三篇同樣是「捨事而言理」,論述的內容巨細不遺。其中具有戰略意義的原則,集中反映在「知彼知己」的基本理論和「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指導思想上。



 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是一切戰法的先導和前提。先知而後戰,這是作戰指揮的普遍要求。舉凡「知天知地」、「處軍相敵」、「料敵制勝」、「上智為間」、「五閒俱起」、「知諸侯之謀」、「順詳敵之意等等,都屬於知彼知己的範圍。知彼與知己不可偏廢,知己並不易,知彼則更難。孫子認為「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因而特別強調「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這些論述表明,正確的指揮來源於知彼知己,主觀指導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所以說,要做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就應當未戰而「先知」、「先計」,唯有先知先計,才能先勝於敵,「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這一點,永遠是科學的真理。



立足在知彼知己的基礎上,積極地去調動、牽制和支配敵人,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盡量避免被動,這就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思想內容。爭取主動,避免被動,乃是軍隊的命脈所在。而能不能取得主動地位,要著重看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因為軍力的客觀狀況,並不直接等於主動權,那種錯誤的作戰指揮,通常是把軍事優勢變為劣勢的主要原因。孫子從戰略上論述了主動地位的把握問題,他仍然是突出一個「先」字,諸如「先持不可勝」、「先奪其所愛」、「先至而得天下之眾」、「先處戰地而待敵」等等,都是爭取先機之利、逼使敵人聽從調動的原則的具體運用。



總的來說,十三篇中戰略思想的論述體糸,是嚴謹而縝密的。其主旨首尾一貫,結構率然有序,實不同凡響。我們的提示,從「廟算」的概念開始,漸次地領略其「安國保民」的宗旨。「五事七計」的運籌、「不戰屈敵」的謀劃,到最基本的作戰指揮原則而止。當然,這僅是一個簡要的脈絡分析。(孫子)的戰略理論,成就輝煌,是構成此書內容的最光彩奪目的主體部分。其中一些原則原理,至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可以這樣說,在軍事學術史上,(孫子)書是戰略論的奠基作,它經受了長期歷史檢驗,今天愈加為中外學者和各界人士所珍視。



六、作戰策略



十三篇中,屬於反映作戰規律的軍事思想,還育用兵策略。孫子總結的策略原則,連同前述戰略理論的主幹,組成了有機聯繫的一個整體體。我們把書中提出的重要策略原則,作如下歸納。



因利制權,因敵制勝:



任何軍事行動都圖謀於己有利,而利之所在,須有相應的策略保證。孫子認為,在作戰指導上,既要求依從一般法則,又要求善於臨機應變,即出於法而不泥於法。他反覆強調要根據敵情變化而機動權變,指出「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便是以「利」為原則的應變策略思想。由於戰時情況多變,將帥必須遵循「戰道」而「治變」,他們在軍隊中「在實戰中應有機斷處置之權。



奇正相生,出奇制勝:



用兵的常法為正,變法為奇,兩者是相聯繫而相轉化的,制勝的重點在於出奇。孫子指出「戰勢不遇奇正」,在作戰規律上,其內容是「以正合,以奇勝」。所以,兩軍相爭,最難的是怎樣運用好「以迂為直,以患為利」之計,表面上把「迂」。「患」留給自己,把「直」、「利」讓給對手,實際上是要促使敵人犯錯誤。就是說,要妙用合正出奇的策略,以收到克敵制勝的功效。這可謂一種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的靈活戰法。



避實擊虛,擊其惰歸:



所謂「實而備之,強而避之」,盡可能避開敵軍的堅實、強勁之處,包括初交戰時「避其銳氣」,這砭種戰法並不是單純的一避了之,而是避中有擊,要打擊敵軍的鬆懈、空虛之處,造成虛實關係依有利於我的方向轉化。十三篇中,避實擊虛是一貫的思想。同樣的原理,防守部隊「藏於九地之下」,也不是一藏了事,而是守中有攻,是為了「動於九天之上」,造成以石擊卵的進攻優勢。



我專敵分,以十擊一:



這是講集中我方兵力分散敵方兵力的問題。在孫子看來,軍事實力的強弱條件,與兵力運用的分合關係並不是一回事。誠然,在軍力對比上要造成「以鎰稱銖」的絕對優勢,但總體上如不具備此種條件,就應當「并敵一向」,把自己的兵力集中到主攻方向上來,避免四面出擊。無論如何,軍隊作戰都不能失去優勢。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設法分散敵人兵力,使我兵力集中,就可以從局部上形成「以眾擊寡」的戰場優勢,有利於各個擊破敵人。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攻擊敵人防備上出現的空隙和漏洞,採取出乎敵人意料之外的突然行動,這一點,孫子認為是取勝的要訣,因而是不可事先將此心機外露的。進攻行動的迅速而突然,也是乘虛擊敵、以十擊一的要求和保證。所以,「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攻其所不守」、「攻其所不戒」等等,都屬於此類戰法。特別是「出 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即出擊、攻打對方的要害地方,把敵 人從壁壘中引出,在其被動往救途中消滅之,實為有效的戰策。



示形用詐,詭道制勝:



孫子說「兵者,詭道也」,又說「兵以詐立」兵不厭詐是戰爭本身的特點,上述各種戰策,都離不開使用詭詐手段。十三篇中,從隱真示假的「示形」誘敵說起,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連帶出致敵害、致敵亂、致敵怒、致敵驕、致敵勞、致敵離等許多用詐手法。此法用到出神入化之時,就達到「形人而我無形」的地步,使對方「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從而順利落實我軍作戰意圖,克敵制勝。



有關作戰策略原則,孫子兵法書中提供的當不止上面這些。另外,書中還提出了「令文齊武」的治軍論、「五德兼備」的將帥論、「因糧於敵」的軍事後動論、「九地六形」的軍事地理論等等,也都具有重要的軍事學術價值,我們在此不再逐一解析。



三、軍事哲學思想



軍事哲學,是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孫子在軍事上「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有其哲學上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作基礎。這裡,先須明確一個觀點。在春秋末期的特定歷史環境中,以孫子的問世為標誌,從軍事領域較早地產生了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它是一種獲得長足發展的學術思想,也是當時哲學理論的精彩部分。要真正瞭解中國古代哲學,暸解它為什麼體現著特有的理性觀念,就不能離開對以孫子為代表的軍事哲學思想的細緻研究。關於中國古代軍事哲學問題,國父指出;「孫子那十三篇兵書,便是解釋當時戰理。由於那十三篇兵書,便成立中國的軍事哲學。」(引自三民主義)



這部兵書中,孫子是用高度清醒的理智態度,來認識、判斷和指導戰爭的。他揭示「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告誡「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判明「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書中把那些任性武斷、主觀臆測、鬼神迷信的束西掃得淨光,而強調戰爭對客觀條件的依賴關係,同時把具有理性活動能力的人,放到了認知和掌握戰爭規律的主導地位上。孫子確認,戰爭的勝利「可為」,所謂「可為」,取決於對戰爭諸要素的準備和利用,來源於對「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等條件的察知與運用。並且,他講的「天」,為「陰陽、寒暑、時制也」,亦即是自然的天;他講的「道」,為「令民與上同意也」,是萌發民本主義因素的政治觀點。這樣對「人」和「天」、「道」之間關係的解釋,是明顯建立在唯物主義的自然親和知行觀的基礎之上的。



作為一部兵學論著,那種抽象形式的思辨性辯論,並不是孫子書的特點。此書是對於戰爭實踐經驗的理性概括,它善於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去發現事物存在的本質,去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書中總結的戰爭經驗,大多不是直觀經驗,它的理論所包含的辯證法因素,代表著當時人們深層思維的成果,其中有不少於今仍是值得借鑒的合理觀點。



孫子看出,戰爭與其他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繫。有關「五事七計」的戰略要素以及「度、量、數、稱、勝」的作戰容量等見解,就是按照事物的相互聯繫來研究戰爭的。因此,很自然地,他要求從總體上、從正反兩方面審察實戰情況,提出了「必雜於利害」的兩點論觀點。所謂「雜於利而務可信,雜於害而患可解」,就是指事物相互依存,其利害兩方面相互關聯:在一定條件下,利害關係向對立面轉化。此兩點論,也就是他認識和解決戰爭過程中各種矛盾的根本方法。孫子又說:「兵無成勢,無恆形。」他認為沒有一成不變的用兵方式,而主張機動靈活地變換戰術,這一觀點在書中有全面的論述。在認識到事物之間聯繫而轉變的思想基礎上,孫子從戰爭領域的各個層面上,提出了一系列對立而統一的矛盾範疇,形成了理論上相當成熟的軍事範疇體系。舉其要者,有虛實、奇正、迂苴、分合、形名、動靜、險易、勞佚、剛柔、強弱、眾寡、常變、主客、治亂、勇怯、賞罰等等,而組成此範辯證法所達到的高度,也就是當時時代精神所能達到的高度。孫子書所體現的辯證思維方式,實際上趕出了特殊的戰爭領域,而具有一般的哲學意義。所以,我們說孫子理論是我國古代哲學的源頭之一,它成為影響後世的一種很重要的傳統思想。



孫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孫子這部書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它以其軍事學術理論的深度,和被應用於人類認識、實踐領域的廣度,長久地保存著珍貴的文化價值。伴隨著時空的推移,此書中所展不的思想光輝並未褪色,相反是經歷久遠而愈顯璀璨。



春秋末年問世的孫子學說,在戰國時代樹立為「顯學」,其書在漢代確定為兵學教範,南北朝以後尊崇為「兵經」,唐代又稱為「武經」,宋朝廷命以武經而正式頒布,作為,南北朝以後尊崇為「兵經」,唐代又稱為「武經」,宋朝廷命以武經而正式頒布,作為考試武舉的基本依據,明、清兩代相沿不改。近現代,一些軍事院校仍規定孫子兵法為必修課程之一,書中一些篇章選入大中學校的哲學、國文課本,一些專家呼籲要使孫子兵法成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們必讀之書。長期以來,凡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等專家,大多精研並善用此書,從中汲取營養,受到深刻影響。歷代對孫子書的研究,留下姓氏的注家就有二百餘位,現存的研究著作有四百餘部之多。



自然,後世兵家、兵書受孫子的影響最直接。十三篇建立了我國古典軍事理論的總體結構,以致歷代兵家再難超出此經典,而多在其框架內進行發揮。明人著元儀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武備志‧兵訣評)這一評述,在古代很是恰當。歷史上,吳越、孫臏、韓信、曹操、李靖、戚繼光等著名軍事家,無不諳熟孫子兵學,深得其精髓。凡著有兵書者,無不祖述(孫子),將其精髓吸收和採用到自己書中。以孫臏來舉例,他在齊、魏之間桂陵、馬陵兩次大戰中,先後採取「圍魏救趟」、「退兵減灶」的計策,可以說都包含著孫子血統,源出於其祖先所論「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示形動敵」、「以本待之」等戰理。在古代戰爭史上,活用孫子「謀攻」、「詭道」、「示形」、「出奇」、「應變」等思想的成功戰例,實為不勝枚舉。在孫子兵法的影響下,後世各類兵書形成了從哲理上論兵的一大傳統,這與古代外國一些軍事著作重在記事的特點不同。此外,孫子書中善用譬喻、講究對偶、著意排比等修辭藝術,也為增強兵法書的可讀性開創了一個典範。



前人評述孫子兵家之祖,亦庶幾乎立言之君子矣。」確實,孫子是立言之君子,其學說之影響,早已擴展到哲學、政治、文學,甚至醫學等許多領域。孫子書中表述事物矛盾性質的豐富概念,為後世思想家所繼承和發揮,其中有一些構成了一般哲學的重要範疇,因而直接影響著古代辯證法的發展。書中的辯證觀點,屢見在醫學上被運用。如清初名醫徐大椿,在其所著(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論)中說:「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後興;藥之設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後用,其道同也。」他根據臨床經驗,表示孫子所論的諸多原則可以借鑒,認為孫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孫子論兵、論政的清醒理智態度,更是深受歷代俊賢的信奉和尊重。清人魏源在孫子集注,序)中說:「其道皆冒萬有,其心皆照宇宙,其術皆合天人,綜常變者也。」((古微堂外集‧卷三)孫子理論可資經國輔政之用的價值,在魏源的這句話中得到了很好的概括。凡綜合「常變」而治理國家者,確須遵循其道,體會其心,運用其術,才有助於掌握天人合一、宇宙萬象的規律。



在文學領域,孫子書享有很高的聲譽。南朝梁劉勰評價說:「孫武兵經,辭知珠玉,豈以習武而不曉文也?」(文心雕龍‧程器)唐代,高適、韓愈、李商隱等詩文大家,都有詩句吟詠孫子。宋人鄭厚在(藝圃折衷)中說:孫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當盡心焉。其詞約而縟,易而深,暢而可用。」他認為,這部著作詞約義豐、精深易曉、章法完整的特點,為(論語)和戰國一些子書所不及。至於說唐杜牧、朱梅堯臣等以著名詩人和文學家的身分為孫子作注,更足以反映此書在文壇上的顯著影響。



孫子書的深刻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以致關涉到現代知識的領域了。在這裡,特別要提及它的管理學價值。書中有關治軍的系統論述,是古代管理學說的精華所在。孫子重智謀、重運籌、重決策、重人事、重心理、重教令、重感化、重信嚴、重仁勇、重有道、重情報等等思想,今天已受到各業人士和整個管理學界的珍視。(孫子)在這方面的學問,尤其滲透到現代經濟的組織管理「領導藝術、經營決策、市場競爭等多種實務之中,現在已經有人寫出書來專門討論(孫子兵法)與經濟管理之間的關係了。當代,(孫子)思想的研究角度和應用領域,出現了日趨開拓的勢頭,諸如地理學、預測學、邏輯學、心理學、語言學、音韻學等學科,以及談判、講演技巧和體育比賽、訓練等方面,都不乏借用孫子理論的現象。孫子的警句格言,有很多吸引企業家和各界人士之處,其至理名言越來越膾炙人口,其思想精華,實際上參與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現象的產生,當然是著兵書的孫子本人所始料不及的。



下面說一說孫子兵法在國外的影響。它的傳播,在日本可謂飲譽千餘年。依日本人自己考證,奈良時代隨遣唐使人唐的留學土吉備真備,於學成後攜帶孫子等中國典籍而歸,始在太宰府傳習孫子兵法,並曾在一次實戰中運用之,這也就是孫子書影響到日本的開始,時在西元七三五年前後。初期,漢文本孫子在日本傳於學者、武將之家。到了德川時代,此書已經多有翻刻,注釋研究的高潮迭起,而且出現了日譯本。當時,山鹿素行所作的「孫子諺義」,為注解之書的代表作。一般較熟悉的是,名將武田信玄使用的軍旗上,繡有「風林火山」四字,即取自孫子兵法‧軍爭篇第七。



在日本,孫武被譽為「兵聖」、「東方兵學的鼻祖」、「東方第一流的大文豪」,其書被譽為「兵學聖典」、「武經之冠冕」、「韜略之神髓」、「世界第一兵家名書」等等。各個時期孫子研究未曾間斷,此書的影響也不限於軍事領域。有學者認為,孫子兵法是「萬古不易之名著」,「舉凡國家經綸之要旨,勝負之祕機,人事之成敗,盡在其中矣」。日本民間把孫子視為「立身處世的教科書」、「人事百般的座右銘」,而對比書善作應用研究。當代有企業家兼學者大橋武夫寫成「兵法經營全書」,篇幅長達十卷,於應用研究領域中較早地樹立一幟,並因以在日本形成了「兵法經營管理學派」。



在近代西方,據說拿破崙於戎馬倥傯的戰陣中,仍手不釋卷地研讀孫子兵法。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也曾受到孫子兵法的影響。最引人注目的,是當代西方學者對孫子戰略理論的研究。英國戰略學家李德‧哈特,於一九六三年版孫子英譯本的序言中說:「在導致人類自相殘殺、滅絕人性的核武器研製成功後,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譯孫子這本書了。」該譯本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匯編的中國代表作叢書之一,成為近三十多年來權威性的「孫子英文本」。李德‧哈特提出將孫子書中的思想精髓,作為制定核時代威懾戰略的理論借鑒。七十年代初,著有「大戰略」一書的美國學者約翰‧柯林斯認為:「孫子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今天沒有一個人對戰略的相互關係、應考慮的問題和所受的制約比他有更深刻的認識。他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的當前環境中仍然具有和當時同樣重大的意義。」此後,美國戰略研究中心斯垣福研究所主任福斯特,於一九七八年進而以「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核心思想,提出了對前蘇聯的新戰略;參與這一合作研究的日本學者三好修,將此研究成果直稱為「孫子的核戰略」。可見,孫子理論登上了當今時代一些世界強國戰略決策的「廟堂」,深刻地影響著國際戰略格局的調整與變化。事實充分表明,這部誕生在二千五百年前「丘牛大車」時代的古兵法書,其傳世的價值不可估量。



最近幾年,已經數度召開「孫子兵法國際學術討論會」。在第二屆學術討論會上,來自各國以及聯合國裁軍署的專家學者,就(孫子兵法)對現代戰略決策、對有限戰爭理論、對國家經濟與安全,乃至對國際技術競爭的影響等問題,廣泛地發表了意見。一位意大利教授評價說:「對於一部寫於兩千多年以前的著作而言,書裡闡述的理論顯得驚人地現代化,這也正是它在中國和外國引起越來越大的興趣的原因。」人們也不會忘記,在速戰速決的波斯灣戰爭中,美國凱利將軍撥給其部屬人手一冊的書,正是孫子兵法。一九九一年五月,原英國作家詹姆斯‧克拉維爾在致我國山東省惠民縣孫武雕塑像落成典禮的賀信中這樣說:「如果近代軍政領導人研究過這部天才的著作,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可以避免。」他認為,孫子兵法的要旨即在於:「戰爭的目的是和平。」克拉維爾現為美國亞洲問題專家,曾編過美國一九八三年版孫子英譯本。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寒冰神話 -6 這篇主題已被發表過,扣回系統給分! ...

總評分: SOGO幣 -6   查看全部評分

頭像被屏蔽

禁止訪問

狀態︰ 離線
11
發表於 2009-2-17 12:25:0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09-2-17 00:23:10 |只看該作者
其實我認為諸葛亮是被 羅慣中 捧出來的....比他會用兵的 多的是 例如曹操 官渡之役等等太多太多
我們後人受三國演義影響真的太深了.....但孫子兵法 能用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連玩三國志系列遊戲都受用無窮阿!! 不僅如此連日本戰國時代 武田信玄 也是深深受到孫子兵法的感動!!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09-2-10 12:40:05 |只看該作者
分析的相當的好運用存乎一心啊所以細體會定能有不同收獲哩!

Rank: 4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09-2-1 21:35:56 |只看該作者
孫武,戰爭哲學家也,融合了戰爭與哲學的修養,創作了千古大作"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的功能,並非只適用於戰場,若將之用於日常生活,也是可以行得通的

以上文章乃將孫子兵法重點一一提出,但其真正的深意,卻非文字可以表達

孫子兵法倡述的是深一層的思考,沒有固定的形式,這也是它精深之處

要完全理解孫子所倡述的兵家哲學,在思考上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很高興能讀到這篇文章,能以這角度深談孫子兵法,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耍寶的貴 + 2 感謝分享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你好!我是來亂的!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09-2-1 02:49:32 |只看該作者
孫子兵法很多觀點到現今還是很受用
連不少企業也有使用
因為商場如戰場阿
頭像被屏蔽

禁止訪問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09-1-31 23:49:5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10Rank: 10Rank: 10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09-1-31 23:40:50 |只看該作者
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說是孫子兵法的精華了,
"兵法,就是發生戰爭也要讓人活著的方法"

不過聽說孫子兵法有兩位作者,也就是有兩本孫子兵法.........^_^"
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是正;
邪人說正法,正法也是邪!
當殺生為了護生時,殺生不再是罪孽;
當護生成了殺生時,護生不再是功德!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品味生活區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9-1-31 01:40:23 |只看該作者
我只能說   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了解跟利用的話   那他真的無往不利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1 20:4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