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調息篇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7 21:41: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天台禪門口訣。祇言調息為修禪之要。乃諸方法。厥有多途。即以調息一門言之。一者六妙門。二者十六特勝。三者通明觀。六妙門者。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也。於中修證。又分為十二。如數有二種。一者修數。二者修相應。乃至修淨與淨相應亦如是。何謂修數。學者調和氣息。不澀不滑。安詳徐數。或數入。或數出。皆取便為之。但不得出入皆數。從一至十。攝心在數。不令馳散。是名修數。何謂數相應。覺心任運。從一至十。不加功力。心息自住。息既虛凝。心相漸細。患數為粗。意不欲數。爾時學者。應當捨數修隨。一心依隨。息之出入。心住息緣。無分散意。是名修隨。心既漸細。覺息長短。徧身出入。任運相依。應慮怡然凝靜。是名與隨相應。覺隨為粗。心厭欲捨。如人疲極欲眠。不樂眾務。爾時學者。應當捨隨修止。三止之中。但用制心止也。制心息諸緣慮。不念數隨。凝靜其心。是名修止。復覺身心泯然入定。不見內外相貌。如欲界未到地。定法持心。任運不動。是名止相應。學者即念心雖寂靜。而無慧照破。不能脫離生死。應須照了。即捨止求觀。於定心中。以心眼細觀此身中。細微入出息。想如空中風。皮筋骨肉臟腑血液。如芭蕉不實。內外不淨。甚可厭惡。復觀定中喜樂等。受悉有破壞之相。是苦非樂。又觀定中心識無常。生滅剎那不住。無可著處。復觀定中善惡等法。悉屬因緣。皆無自性。是名修觀。如是觀時。覺息出入。徧諸毛孔。心眼開明。徹見筋骨臟腑等物。及諸蟲戶。內外不淨。眾苦逼迫。剎那變易。一切諸法。悉無自性。心生悲喜。無所依倚。是名與觀相應。觀解既發。心緣觀境。分別破析。覺念流動。非真實道。即捨觀修還。既知觀從心發。若隨析境。此則不會本源。應當返觀此心。從何而生。為從觀心生。為從非觀心生。若從觀心生。則先已有觀。今數隨止三法中。未嘗有觀。若非觀心生。為滅生。為不滅生。若不滅生。即二心並。若是滅生。滅法已謝。不能生現在。若言亦滅亦不滅生。乃至非滅非不滅生。皆不可得。當知觀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空無觀心。若無觀心。豈有觀境。境智雙忘。還源之要。是名修還。從此心慧開發。不加功力。任運自能破析。返本還源。是名與還相應。學者當知。若離境智。欲歸於無境智。總不離境智之縛。心隨二邊故也。爾時當捨還修淨。知道本淨。即不起妄想分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息妄想垢。是名修淨。舉要言之。若能心常清淨。是名脩淨。亦不得能修所修。及淨不淨之相。是名脩淨。作是修時。忽然心慧相應。無礙方便。任運開發。無心依倚。是名與淨相應。證淨有二。一者相似證。謂似淨而實非淨也。二者真實證。則三界垢盡矣。又觀眾生空名為觀。觀實法空名為還。觀平等空名為淨。又空三昧相應。名為觀無相三昧。觀應名為還。無作三昧相應名為淨。又一切外觀名為相。一切內觀名為還。一切非內非外觀名為淨。又從假入空觀名為觀。從空入假觀名為還。空假一心名為淨。此六妙門。乃三世諸佛入道之本。因此證一切法門。降伏外道。所謂十六特勝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長短。四知息徧身。五除諸身行。六受喜。七受樂。八受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攝。十一心作解脫。十二觀無常。十三觀出散。十四觀欲。十五觀滅。十六觀棄捨。一知息入。二知息出。此對代數息也。學者既調息綿綿。專心在息。息若入時。如從鼻端入至臍。息若出時。如從臍出至鼻。由此而知粗細。為風為氣。為喘則粗。為息則細。若覺粗時。即調之令細。入息氣迫常易粗。出息澀遲常易細。又知輕重。入息時輕。出息時重。入在身內則無輕。出則身無風氣故覺重。又知澀滑。入常滑而出常澀。何也。息從外來。氣利故滑。從內吹出。滓穢塞諸毛孔故澀。又知冷煖。入冷而出煖。又知因出入息。則有一切眾苦煩惱。生死往來。輪轉不息。心知驚畏。譬如閽者守門。人之從門出入者。皆知其人。兼知其善惡。善則聽之。惡則禁之。當此之時。即覺此息無常。命依於息。一息不屬。即便無命。知息無常。即不生愛。知息非我。即不生見。悟無常即不生慢。此則從初方便。已能破諸結使。所以特勝於數息也。三知息長短者。此對欲界定。入息長。出息短。心既靜住於內。息隨心入。故入則知長。心不緣外。故出則知短。又覺息長則心細。覺息短則心粗。蓋心細則息細。息細則入。從鼻至臍。微緩而長。出息從臍至鼻亦爾。心粗則息粗。息粗則出入皆疾矣。又息短則覺心細。息長則覺心粗。何也。心既轉靜。出息從臍至胸即盡。入息從鼻至咽即盡。是心靜而覺短也。心粗則從臍至鼻。從鼻至臍。道里長遠。是心粗而覺長也。又短中覺長則細。長中覺短則粗。如息從鼻至胸即盡。行處雖短。而時節大。久久方至臍。此則行處短。而時節長也。粗者從鼻至臍。道里極長。而時節卻短。欻然之間。即出即鼻。此則路長而時短也。如此覺長短時。知無常由心。生滅不定。故息之長短。相貌非一。得此定時。覺悟無常。更益分明。證欲界定時。猶未知息相貌。故此為特勝也。四知息徧身者。對未到地定。當彼未到地時。直覺身相泯然如虛空。爾時實有身息。但心粗眼不開。故不覺不見。今特勝中發未到地時。亦泯然入定。即覺漸漸有身。如雲如影。覺息出入。徧身毛孔。爾時亦知息長短相等。見息入無積聚。出無分散。無常生滅。覺身空假不實。亦知生滅剎那不住。三事和合。故有定生。三事既空。則定無所依。如空亦空。於定中不著。即較前未到地為特勝也。五除諸身行者。對初禪覺觀境。身者。欲界道中。發得初禪。則色界之身。來與欲界身相依共住也。身行即觀境。此從身分生。如身中之法。有所造作。故名身行也。學者因覺息徧身。發得初禪。心眼開明。見身中腑臟三十六物。臭穢可厭。覺四大之中。各各非身。此即是除欲界身也。於欲界中。求色界之身不可得。即除初禪身也。所以者何。前言有色界造色。為從外來乎。為從內出乎。為在中間住乎。如是觀時。畢竟不可得。但以顛倒憶想。故言受色界觸者。細觀不得。即是除初禪身。身除故身行即滅。又未得初禪時。於欲界身中。起種種善惡行。今見身不淨。則不造善惡諸業。故名除身行。六受喜者。即對破初禪喜境。初禪喜境。從有垢覺觀而生。既無觀慧照了。多生煩惱。故不應受。今於淨禪觀中。生有觀行破析。連觀性空。當知從覺觀生喜亦空。即於喜中不著。無諸罪過。故說受喜。如羅漢不著一切供養。故名應供也。又真實知見。得真法喜。故名受喜。七受樂者。對初禪樂境。初禪即無觀慧。樂中多染。故不應受。今言受樂者。受無樂。知樂性空。不著於樂。故說受樂。八受諸心行者。此對破初禪定心境。心行有二。故說諸。一者動行。二者不動行。有謂從初禪至三禪。猶是動行。四禪已上。名不動行。今說覺觀四境。名動行。定心境名不動行。初禪入定心時。心生染著。此應不受。今知此定心。虛誑不實。定心非心。即不受著。既無罪過。即是三昧正受。故說受諸心行。九心作喜者。此對二禪內淨喜。彼二禪之喜。從內淨而發。然無智慧照了。多所戀著。今觀此喜。即是虛誑。不著不受矣。不受此喜。乃為真喜。故名心作喜。十心作攝者。此對二禪定心境。被二禪之喜雖正。不無涌動之患。今明攝者。應返觀喜性空寂。畢竟定心不亂。不隨喜動。故云作攝。十一心住解脫者。此對破三禪樂。被三禪有徧身之樂。凡夫得之。多生染愛。受縛不得解脫。今以觀慧破析。證徧身樂時。即知此樂。從因緣生。空無自性。虛誑不實。不染不著。心得自在。故名心作解脫。十二觀無常者。此對破四禪不動也。四禪名不動定。凡夫得此定時。心生愛取。今觀此定。生滅代謝。三相所遷。知是破壞不安之相。故名觀無常。十三觀出散者。此對破空處也。出者即是出離色界。散者即是散三種色。又出散者。謂出離色心。依虛空消散自在。不為色法所縛也。凡夫得此定時。謂是真定。今初入虛空處時。即知四陰和合故有。本無自性。不可取著。所以者何。若言有出散者。為空出散乎。為心出散乎。苦心出散。則心為三相所遷。已去已謝。未來末至。現在無住。何能耶。若空是出散者。空本無知。無知之法。有何出散。既不得空定。則心無受著。是名觀出散。十四觀離欲者。此對識處。蓋一切受著。外境皆名為欲。從欲界乃至空處。皆是心外之境。若認虛空為外境。而我顧受之。則此空即欲矣。今識處空緣於內識。能離外空。即離欲。凡夫得此定。無慧照察。謂心與識法相應。認為真實。即生染著。今得此定時。即觀破析。若言以心緣識。心與識相應得入定者。此實不然。何者。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識。皆不與現在心相應。乃是定法持心。名為識定。此識定。但有名字。虛誑不實。故名離欲也。十五觀滅者。此對無所有處。蓋此定緣無為法塵。心與無為相應。對無為法塵發少識故。凡夫得之。謂之心滅。多生愛著。今得此定時。即覺有少識。此識雖少。亦有四陰和合。無常無我虛誑。譬如糞穢。多少俱臭。不可染著。是名觀滅。十六觀棄捨者。此對非想非非想。蓋非想非非想。乃是雙捨。有無具捨中之極。凡夫得此定時。認為涅槃。今知此定。係四陰十二入三界。及十種細心數等和合而成。當知此定無常。苦空無我。虛誑不實。不應計為涅槃。生安樂想。不受不著。是名觀棄捨。棄捨有二種。一根本棄捨。二涅槃棄捨。永棄生死。故云觀棄捨。學者深觀棄捨。即便得悟三乘涅槃。如須跋陀羅。佛令觀非想中細想。即獲阿羅漢果。今名悟道。未必定具十六。或得二三特勝。即便得悟。隨人根器。不可定也。第三通明觀。學者從初安心。即觀息色心三事。俱無分別。觀三事必須先觀息道。云何觀息。謂攝心靜坐。調和氣息。一心細觀此息。想其徧身出入。若慧心明利。即覺息入無積聚。出無分散。來無所經由。去無所涉履。雖復明覺此息出入徧身。如空中風。性無所有。此觀息如也。次則觀色。學者既知息依於身。離身無息。即應細觀身色。本自不有。皆是先世妄想因緣招感。今生四大。造色圍空。假名為身。一心細觀頭腹四肢筋骨臟腑。及四大四微。一一非身。四大四微。亦各非實。尚不自有。何能生此身諸物耶。無身色可得。爾時心無分別。即達色如矣。次觀心。學者當知由有心故有身色。共來動轉。若無此心。誰分別色。色因誰生。細觀此心。藉緣而生。生滅汛速。不見住處。亦無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即達心如矣。學者若不得三性別異。名為如心。學者若觀息時。既不得息。即達色心空寂。何者。謂三法不相離故也。觀色觀心亦爾。若不得息色心三事。即不得一切法。何以故。由此三事和合。能生一切陰入界眾等煩惱善惡行業。往來五道。流轉不息。若了三事無生。則一切諸法。本來空寂矣。學者果能如是觀察三法。悉不可得。其心任運。自住真如。泯然明淨。此名欲界定。於此定後。心依真如。泯然入定。與如相應。如法持心。心定不動。泯然不見身色息心。三法異相一往。猶如虛空。即是通明未到地也。從此而發四禪四定。最為捷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9 21:3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