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22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根據天文學家Marco Matranga等人利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進行的最新觀測研究:緊密雙星(tight binary systems)可能不是生命發展的好地方!史匹哲觀測到3個成熟、近距離互繞的雙星系統周圍竟有數量驚人的塵埃所組成的塵埃盤,盤中溫度相當於熔融的岩漿,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塵埃能會來自行星劇烈撞擊的結果。
美國哈佛-史密松恩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Jeremy Drake表示:這幾個緊密雙星中的撞擊事件可能相當頻繁。理論上,在這樣的緊密雙星系統可以誕生適居行星,但如果撞擊如此頻繁,生命要在此發展演化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其中一對緊密雙星名為獵犬座RS(RS Canum Venaticorum或RS CVn),兩子星相距僅約320萬公里,大約相當於地球到太陽距離的2%而已(註:地球到太陽距離平均約為1億5000萬公里),互繞週期約數天,且已潮汐鎖定,所以始終以同一面面對彼此。這對恆星的大小都與太陽相仿,年齡可能在10億至數十億年左右,大約是地球上生命首度開始演化至今的年齡。
但是這些恆星自轉速度比太陽快得多,且因磁場很強而有巨大的暗斑,磁場活動促使恆星發出強烈恆星風,從而使恆星自轉速度變慢,但如此一來卻使2星距離會更接近,重力影響改變而造成行星系統運轉混亂,使行星系統中的彗星或行星互相推擠或撞擊。即使原本位在恆星周圍水可以液態存在的適居區、以幾近圓形軌道公轉的行星都逃不過這樣的命運。緊密雙星擁有恆星並非新聞,例如:室女座HW星便有2顆氣體巨行星。不過這類系統在愈來愈接近的後期,這些行星能存活下來的機率將愈來愈低。
還有一組緊密雙星在1983年時就被紅外天文衛星(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IRAS)發現有紅外超(infrared excess)的現象,直到近期利用史匹哲才發現它是對緊密雙星系統且其中1子星周圍發現暖塵埃盤,而得以解釋這個紅外超的現象。
Matranga等人認為:在緊密雙星最後的成熟階段,這些塵埃會受到恆星風的影響而逐漸消散,但行星系統中的天體撞擊互撞會不斷補充新鮮的塵埃。目前科學家已在4個很老的雙星系統周圍發現塵埃盤,顯示即使到了演化後期,這種混亂的撞擊場面必定還在持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