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3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啤酒] 中國遠古時期已能生產啤酒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2 10:58: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商代的穀芽──蘖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蔔辭中出現了蘖(穀芽)和醴這兩個字,而且出現的頻率不低。綜合蔔辭中的有關條文,可以看出蘖和醴的生產過程。這一過程與啤酒生產過程似乎是相同的。首先是蘖的生產,蔔辭中有蘖粟,蘖黍,蘖來(麥),等的記載。說明用於發芽的穀物種類是較豐富的。其次是“作醴”。大概是把穀芽浸泡在水中,使其進行糖化,酒化。再接著是過濾,蔔辭中還有“新醴”和“舊醴”之分,新醴是剛剛釀成的,舊醴是經過貯藏的(以上資料由《殷墟蔔辭研究--科學技術篇》中的有關資料綜合而成)。

古代的穀芽和飴糖生產──原始啤酒生產的旁證

另外我國古代蘖及飴糖的生產都有明確的,詳細的記載。而且生產方法極為成熟。雖然蘖法釀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獻中尚未發現,但這並不等於在遠古的時代沒有這種實踐活動。從大麥到啤酒,要經歷發芽,粉碎,糖化,發酵這四個主要階段,前三個階段我們的祖先都掌握了,糖化醪發酵成酒應當不是問題。

《齊民要術》中關於制蘖(麥芽)的方法相當成熟,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漬麥階段,每天換水一次;第二階段,待麥芽根長出後,即進行發芽,對厚度作了明確的要求,為維持水分,每天還澆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階段,是乾燥階段。抑止過分生長,尤其是不讓麥芽纏結成塊。這例小麥蘖的製造工藝,與啤酒釀造所用麥芽的製造是完全相同的。

最遲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開始使用飴糖。《禮記.內則》有“棗粟飴蜜以甘之”的記載。到了北魏時,蘖的用途主要是用來作飴糖。作飴糖涉及到麥芽的糖化,這與麥芽蘖釀造醴是相似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小麥麥芽及飴糖的作法,麥芽的製造過程與現代啤酒工業的麥芽製造過程基本相同。還詳細敘述了糖化過程。我國古代既然精通麥芽的糖化,至少可說明:在五、六世紀之前,用蘖來釀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浸曲法釀酒──用蘖釀醴的遺法

從古代釀酒最先使用漬曲法也可看出我國古代用蘖釀醴的可能性。

從上面的論述可知,古代外國的啤酒釀制過程中,有兩道工序,其一是浸麥(促使其發芽),其二是麥芽的浸漬(使其糖化)。在我國古代,即使採用酒麴法釀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這種浸曲法比唐宋之後的幹曲末直接投入米飯中的方法更為古老。在北魏時極為盛行,即先將酒麴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後再加入米飯,再開始發酵。現在就出現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用曲釀酒,浸曲法可能是繼承了啤酒麥芽的浸泡的傳統作法,即兩者是一脈相承的。我國用蘖釀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漬蘖。讓其自然發酵。後來發明瞭酒麴,酒麴也用同樣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麴糖化發酵力不強,可能酒麴本身就是發酵原料;後來,由於提高了酒麴的糖化發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鮮的米飯,釀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這樣曲法釀酒就淘汰了蘖法釀醴。可以相信,蘖法釀醴這種方式在我國的釀酒業中曾經佔據過重要的地位,甚至其歷史跨度還超過了目前的酒麴法。

文出:福山堂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版主

虎哥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自拍樂園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2-12 13:43:51 |只看該作者
原來在這麼久之前中國人也喝啤酒
不知道5、6世紀是否比國外啤酒發明日期還要久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6 05:5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