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0-3
- 最後登錄
- 2025-5-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21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81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近年來積極推動武轎文化,各活動場合都能看到武轎拚場的熱鬧畫面,但卻也爆發各廟宇武轎鬥毆群架事件,因此引發各界對推動武轎文化正反兩極評價,不少網友認為以公權力推動廟宇武轎文化不妥,同時武轎也非澎湖傳統文化;但也有人認為武轎帶動氣氛。
武轎文化為澎湖新興產品,由於澎湖縣政府舉行大型活動,都會邀請武轎共襄盛舉,增加節慶熱鬧氣氛。攸關於各廟宇拚場面子之爭,近年來武轎文化盛行,但武轎成員卻良莠不齊,加上地域之爭,屢傳武鬥事件,案山廟會、澎湖國際海洋嘉年華活動,都傳出兩派鬥毆事件,也讓許多民眾反感,網路上紛紛撻伐。
今年元宵佳節將屆!澎湖縣政府也規劃今天舉行水岸武轎踩街活動,並與警方要求各廟武轎負責人,嚴格約束武轎班成員,嚴禁鬥毆或任何肢體衝突,違者將依法嚴辦,同時縣府也對廟宇三令五申,只要所屬武轎發生衝突,將連禁三年參與活動,藉此希望能避免武轎衝突事件躍登媒體,造成對澎湖的負面影響。
其實電子武轎演出對於大型活動,的確有帶動氣氛的功能,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武轎成員年輕氣盛,容易形成結黨結社的後遺症,必須加以規範輔導正規發展,民進黨澎湖縣黨部主委楊曜建議,仿效白沙講美少棒隊,在練球、發洩精力之餘,也能加強武轎班學生成員的課業,並激發團體榮譽感,讓少年戒之在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