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98|回覆: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佛教故事:解脫的農夫 [複製連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8 07:39: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出家修行為了解脫,在家學佛也是為了解脫。那麼這解脫是解脫什麼呢?心裡多憂煩,多煩惱的人需要解脫煩惱,身心多痛苦的人需要解脫痛苦。一切眾生無始以來六道輪迴,需要解脫輪迴的痛苦。總而說,不論身心有了痛苦不自由束縛都需要解脫。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印度迦毗尼國有一位外道梵志,仰慕舍衛國的人民都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而善良修行用功,人人都過著安樂太平。便從老遠步行到舍衛城來,欲睹釋迦牟尼佛的慈容,聆聽他的法旨。來到舍衛國還未入城時在一個鄉村,見到父子倆在那裡耕田-父耕犁子除草。梵志因走了很長的路,疲勞的坐下,看那父子耕田。

  不一會不知從那跑來一條毒蛇,把那位青年咬了,那位青年即哀聲叫痛,在地上爬來爬去,不一會即不動了,那位老農夫靠近看看已經死了,無動於衷的依舊耕作。梵志見到這情景,感覺到很奇怪,就上前一問:「那位青年是您什麼人呢?」「是我兒子」「您兒子死了,您為什麼不傷心呢?」。

  父說:「人來此世間好像住旅社一樣,在旅社相遇,不論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姊妹,不過是名目而已,各有因緣,要早走慢走也是各人的因緣,有的來討債、還債、報恩、報怨、受苦、受樂都是各有因緣,因緣熟即聚,因緣完即散,各人走各人的路,有什麼好悲傷呢?」

  梵志即感覺很奇怪,這哪是父子,簡直是路人一樣嘛!那農夫即問:「先生欲到哪裡去呢?」「我到舍衛城」「到舍衛城,我的家再過去一點就是,請您順便跟我家人說,中午只帶一個人的飯就可以了,也準備些抬具,把這屍體抬回去。」好像很輕鬆的事情一樣。

  梵志被委託,就到他家來,首先看到一位老婆婆,就說:「剛才我在田裡看到一位青年被蛇咬死了,要你們把他的屍體抬回來。」「噢,謝謝你」,「那位青年人是您什麼人?」「是我的兒子」「你兒子死了,怎麼沒有悲傷呢?」「人來世間好像宴會一樣有聚有散,各人有各人的任務和時間的長短不同,他有他的任務,完成了要先走一步,誰也留不住他,悲傷對他有什麼好處?徒傷神而已,何必呢?」

  哇!「怪事連連年有,今年特別多」這哪是母子?我以為男人的心比較硬,女人一定是軟的,想不到還是跟石頭一樣。於是轉身對他的媳婦說:「妳的丈夫被蛇咬死了妳不悲傷嗎?」她說:「夫婦如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生為眷屬如果能同修聖道,那是累世結來的善緣,他欲先走,那是恭喜之事。若是惡緣即來討債還債,結冤結仇無了期,他走了是我們這一段冤愆也完了,為什麼要悲傷呢?」

  啊呀!這一家人怎麼搞的都是鐵打的心腸,我不信再問下人說,「您家的主人死了,您悲傷不悲傷?」他說:「人的聚會,都是如夢幻泡影,有聚有敬。誰欠誰的情債、命債、業債,賬算完了,當然走了,有什麼好悲傷呢?」

  梵志聽了這些話,不但不以為然,而且感覺這一家人都是無情無義的人。向來聽說,舍衛城的人都是受佛教化,而良善修行恐怕聽聞不實吧!既然千里迢迢而來,還是去見見佛吧!於是來到衹園精舍無精打采的站在一邊,默默不言,佛知他的心理,就對梵志開示說:「解脫的人心裡是無煩惱,無憂愁,無束縛,自由自在,有業障的人,日日都是勞心勞力,煩這煩那,貪這貪那,不如意的時候就發脾氣,也不明是非善惡邪正,傲慢貢高,嫉妒欲害人等,而造諸惡業輪迴生死,唯有解脫煩惱的人才能解脫生死…」。梵志聽佛說法後,豁然大悟,皈依三寶,依佛出家,後來證了阿羅漢果。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2-18 10:36:46 |只看該作者
這篇故事 的確有點不合乎常情..

佛法若離世間覺 學法無益.. 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往生 佛陀尚且抬棺送往...

這一篇曲高和寡 值得商議~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 天地何處不悠哉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2-18 12:22:16 |只看該作者
一切有為法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Rank: 7Rank: 7Rank: 7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2-19 00:05:57 |只看該作者
佛法譬喻度眾生
放下執著悟佛緣
智者心行心自悟
迷人口說離道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1-2-19 08:15: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4 象鼻教主 的帖子

學佛四個次第:信解行證

佛陀鼓勵學生 打破沙鍋問到底 佛法為的是破迷開悟得智慧

學生是可以質疑老師的 佛教稱之智信

不像宗教信徒 只能服從主宰 稱之迷信..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 天地何處不悠哉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1-2-20 02:59:51 |只看該作者
無為...是善良修行用功?
真無為?還是心行心悟?

信解行證...

試問..此事圓滿?

此篇只言其皮
探解其骨
深究其髓
也只是解...

我無法心行心悟..
只因我還在輪迴.....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06: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