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63|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宋體字的中國文化特徵 [複製連結]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0 23:13: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宋體字在筆劃上保持了中國書法的特點,它對書法運筆進行了高度的藝術化概括,並非常巧妙,合理地把中國書法楷書的本質特徵用刻刀及傳統印刷術的形式反映出來。今天,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 - 宋體字更要常新,常靚,並引領漢字文化的流向。

宋體字,書法文化

  人們說“字如其人”,意思是從一個人書寫的字體當中就可以看出書寫者的性格特徵來。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亦然。那麼什麼字體最能代表華夏民族的性格特徵呢?筆者認為是宋體字。

  中國漢字及書法的演變大致是這樣的一個過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至仿宋體,宋體字,這一過程體現了人類追求簡約明朗,均衡對稱,整齊統一的,程式化的總體趨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隨即採納丞相李斯“書同文”的建議,改大篆為小篆。這該是秦始皇最為智慧的一舉,因為通過武力只是在地域上統一了中國,而“書同文”的統一,實是在文化上統一了中華民族,使得中央帝國在秦以後,無論戰爭不斷,異族統治,分分合合,都只是朝代更迭而已,最後都是在漢字的偉大旗幟下繁衍,發展,壯大。到了漢代,中央集權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加強。這時小篆又逐漸簡化演變成為隸書,史稱“隸變”。在這一變化中,漢字的書寫工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毛筆的書寫方式對篆書進行了方正平直化的變革,使圖畫性質的漢字轉向抽象化,並初步形成了漢字的筆劃及結構特徵。獨特的書寫工具也成就了中國書法,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毛筆,能隨意地彎曲扭動,瀟灑自如地表現出各種粗細,大小,曲直,剛柔的線條變化,更能把書者的情感賦予其中。這種“軟筆”可橫,可豎,可點,可捺,形成了中國書法特有的形式風格和文化特徵。書者的技藝到一種高度時,毛筆在手,字已非字,點,畫,線條隨心書寫,千變萬化,以至所書之字似有生命的境界。從漢以後,中國書法穩步發展,到唐代正楷字體已達到程式化的頂峰,也為雕版印刷做好了準備。頂峰面臨的是什麼?是下坡,還是重新開始?唐楷成了宋體字的起始點。楷,模範也,因此,楷書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雕版印刷字的楷模。

  雕版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其歷史可上溯至隋唐。早期雕版印刷刻寫的字體,常由書法家撰寫楷書後由刻工們直接反拓後臨刻。刻工們對書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體都盡可能地保存了書法的特點,因而有著濃厚的書法味道。這種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仿宋體”,也是“宋體字”前身。因此,宋體字的演變過程是通過雕版印刷技術,從書法正楷到仿宋體,再到宋體的。但為什麼產生於唐宋先於宋體字的仿宋體,會叫仿宋呢?原來,這是在我國進入鉛活字印刷時的事情。1916年,我國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丁輔之和丁善之兩兄弟參考北宋古刻善本仿寫製作了仿宋體字,當時命名為“聚珍仿宋”。

  由於社會對書籍需求的增長,刻工又必須更快,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務。因此,他們直接對唐代三大書法家的楷書進行改造加工,在用最少刀工的條件下,刻寫出楷書的特徵,這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宋體字。宋體字產生於唐宋,但成熟於明,所以在東鄰日本稱之為“明朝體”。可以說,宋體字是與中國書法一脈相承的,是對中國書法楷書的終端釋義。宋體字在筆劃上保持了中國書法的特點,它對書法運筆進行了高度的藝術化概括,並非常巧妙地,合理地把中國書法楷書的特徵用刻刀及傳統印刷術的形式反映出來,得到了中華民族的認同。

  在品味和設計宋體字時,對中國書法和木版刀味,雕版印刷痕跡韻味的追求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感覺,那只是美術字而已,現在的圓體,綜藝體就根本沒有傳統書法的味道。

  今天,版本學家對宋體字下的定義是:“橫平豎直,橫細豎粗,起落筆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筆劃硬挺。”起落筆的棱角,是宋體字一大特徵,是雕版刻工們在長期的刻寫過程中對唐楷筆劃歸納化處理後形成特有的裝飾化特徵,是刻刀留下的韻味,它既保留了楷體的本質特點,又比唐楷更加方正有力。這種刀刻的痕跡在傳統印刷的過程中,因印墨和中國紙張的因素,再加上壓力,使得最後印製的效果,其字的棱角又稍稍圓潤渾厚起來,十分耐看。因此,學書法要上溯秦漢,而設計宋體字卻要直追唐楷和宋明的雕版印刷味,刻刀味,這是宋體字的源頭。

  在有形的中國文化中,千百年來一直在使用的首推宋體字。宋體字的形態特徵和文化特徵也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中國人從小在一個個小方格,大方格本中練習寫字,老師要求要根據字體的筆劃順序把字端正,均勻,居中地寫在方格內,不能偏格也不能逾越方格,要在這方格內經營筆劃的位置,相互謙讓,安排好每筆每畫,利用好每個小空間。正是這些因素,養成了中國人做事規矩守信又善於經營位置的國民性格。

  如今學術界把宋體字排除在中國書法之外,當成美術字,這是非常不對的,書法可將金石納入,為什麼不可以將雕版納入。因此,要正本清源地指出:宋體字不是美術字,它是正本漢字。美術字是對正本漢字進行美化,裝飾,加工,設計後的各種字體,按照前述對宋體字的溯源研究,其正確的定位應該是:

  楷書 - 仿宋字(早期的宋體字,現硬筆字的正字) - 宋體字(成熟期的宋體字,印刷體的正字) - 各種美術字

  此外,仿宋體和宋體在筆劃上是有所區別的。宋體字因刻刀刻寫的關係,某些字和筆劃是特別設計的,因而不適合用硬筆書寫。在日本仿宋體被稱之為教科書體,這種定位對初學漢字的小學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筆者在這裡建議,我國的小學生字典在宋體字旁最好同時標註仿宋體。

  目前我們在宋體字的研究方面明顯落後於港台和日本,這其中有結構的問題,更有字體神韻的問題。筆劃的造型及字體的結構有沒有中國書法的精神特質,有沒有雕版刀刻的痕跡和傳統印刷的趣味,是其關鍵所在。

  20世紀 60年代,我國的宋體字曾出現過一個高峰,其代表字體之一為上海制模一廠為“毛澤東選集”專門設計的宋二體。當時這是頭等的政治任務,國家非常重視,傾力為之。但今天,宋體字的設計早已商業化,字體的研究都是由民間企業去完成。由於在文化上沒有宏觀的戰略思想,加上文革時期的文化斷層和今天的專業設計人員不屑於字體設計的工作,所以,現在的宋體字不免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在字體的使用上也是盲目跟風。很多需要用宋體字來表現中國文化端莊典雅,舒展大氣的地方,卻用了當下所謂時髦的字體,如政府的牌匾,信函;再如我國某國酒的設計,其品牌字體根本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更沒有中國酒文化的味道,連酒廠的標準字居然也只是採用了綜藝體。最近,香港地區發行的新10元紙幣的設計用的是圓體,拿在手中花花哨哨,完全沒有權威感,與原有的百元,千元紙鈔的設計相去甚遠。

  要改變當下我國宋體字的發展狀況,應該做到:

  1。明確宋體字不是美術字,這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樣才能把宋體字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2。應該把宋體字納入國家文化發展的總體戰略中去,以國家的行為去研究它。在此筆者建議成立“國家字體研究所”專門對此進行研究。例如在法國就有專門從事字體研究的機構 - - “法國國家字體研究室”。

  3。給予宋體字明確的地位。如“國家字體研究所”推出的宋體字,可稱為“國宋”。可以以序號命名“國宋1號”,“國宋2號”,或以風格命名“國宋典雅“,”國宋方正“。

  千百年來,外來文化一直衝擊著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中國文化有著巨大的包容性,但也應警惕在這包容的同時會不知不覺地失去許多自己應固守的東西。今天我們已很少著唐裝,也不拱手抱拳行禮了,而相鄰的日本卻仍舊鞠躬行禮,仍舊保留著和服。今日,我們的國家日益昌盛,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大好時機,經濟要發展,文化更要發展,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 - 宋體字更要常新,常靚,並引領漢字文化的流向。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2-24 21:41:49 |只看該作者
說文解字宋體字的中國文化特徵長篇大論.真是有心人
只可惜就少了一篇宋體真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4 07: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