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23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620
- 相冊
- 1
- 日誌
- 1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它從先秦時代的神仙思想信仰,經過長期的發展,與道家思想及古代的巫術相結合,在東漢末年形成為道教。
道教成立以後,神仙思想便以道教為主流,發展出一定的方法和傳承;修道的目的,自然是要成仙。
神仙思想在道教上,確實看到的記載主要是在修道方法上,可以分為煉養、服食、符籙、術法、科教等。煉養,主要就是藉由身心的修煉,脫胎換骨,返本歸真。服食,即是靠吃丹藥來變化氣質,去蕪存菁。術法,則是研究星相、堪輿、
占驗等,以求先知先覺。符籙,即是藉畫符來趨吉避凶,或役使鬼神的方法。科教,是諷誦經文,藉修善積德以上格天心。尤其方術,譬如隱形幻化、呼風喚雨、水行土遁、點樹還陽等,皆是道教上之寶藏。
神話傳說,存在於楚文化和燕齊文化兩個系統中。神仙說是以人類對長生不死的追求基礎為煉養功夫,我們可以從《左傳》中晏嬰與齊景公的對話以及齊國彝器的銘文,看到這方面的資料,能夠長生不死的人就是神仙。
神話即是對神仙長生信仰的表達和發揮,這樣的神話有兩種:一種是崑崙神話,它說在西向的崑崙山上有神人居住,他們食玉石的精英而不死;另一種是蓬萊神話,
它說在渤海中有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但《莊子》和《楚辭》中記述崑崙和蓬萊兩個神話作系統之融合。從這兩個神話系統的產生及其間關係,
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假想,它在西洋人講神、東方人講仙、印度人說佛,但蓬萊神話是由崑崙神話所引發的,則崑崙神話發源於西部的高原,是神奇瑰麗的故事,
流傳到東方以後,又跟蒼莽窈冥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在燕、吳、齊、越沿海地區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
其實,道教本身在魏、晉之世出了兩個重要的人物:一是魏伯陽,他著有《參同契》,是修煉理論化的書;另一人是葛洪,他著有《抱朴子》,將各種修煉、藥草、符咒等,從理論到實踐,都有完整與詳細的研究。
這兩本書,為道教和神仙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法,影響神仙思想既深且鉅。不過這兩大神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被人結合起來,形成為新的統一神話世界。譬如「頤頡剛」的研究圖,
可以探尋戰國以前神仙信仰的情況;依圖上說明,神仙信仰並非是中原文化和東夷文化的產物。而道教信仰的源頭,應該在西羌文化中尋找,但是日本學者認為神仙的傳說源於燕、齊人對山的崇拜。總而言之,自齊威王至漢代,
屢有君王派人搜討仙方或至海上尋三神山。秦始皇併天下,相信方士之話,派人至海上尋不死草;遂至漢武帝時的李少君、
少翁、欒大、公孫卿等人,加以在社會上鼓吹,以及得到君主之寵信,使神仙信仰的影響日益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