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23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620
- 相冊
- 1
- 日誌
- 1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道家每稱「黃老」,不少人遂以為道教之成立,乃在先秦時代;其實不然。道家之自稱「黃老」,謂其道家思想,乃導源於黃帝及老子而已。
道家之真正創立,是在公元一二六年至一四四年間,東漢順帝時代,至今已一千七百餘年歷史,其背景相當複雜,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近海之燕齊方士,便有所謂三神仙,蓬萊、方丈、瀛洲,有神仙在其間,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壽。
處於長江之楚人,有所謂美善水神,處陝甘陵地之秦人,有所謂青、黃、赤、白帝,此都是道家之遠景,迨秦漢時將此三種傳說,混合而成講陰陽五行方士之論,一派是以求仙,煉丹,卻病為主之丹鼎派。
一派是以祈禱,符咒、療病,為主之符咒派;均與道家有關。公元六五年,明帝永平八年,命蔡音(心旁)出使西方求佛法,在洛陽建立白馬寺,譯佛經四十二章,廣佈教化,道家人士,為此觸發靈機,且用漢化佛教名詞與理論,而進行組教。
茲將道教起源及發展史實考證如下:
(1)道教始祖黃帝-為上古帝王,有熊國王少典氏之次子。歷代真仙體道通鑑云:『黃帝姓公孫,母西喬氏名附寶,瞑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於郊野,感之有娠,懷二十四月,生於壽丘。
長於姬水,乃又姓姬。居於軒轅之丘(今河南省新鄭縣西北),以製作軒冕之服,故又號軒轅氏。年十五,受國於有熊,襲封君之地,亦曰有熊氏。以土德王,上色黃,故稱黃帝。
初神農氏八傳至榆罔,暴虐無道,帝敗之於阪泉。在位二十二年,蚩尤作亂。兄弟八十人,獸身人語,銅頭鐵臂,不食五谷,大肆猖獗,兼並天下。
帝與之戰,蚩尤作大霧,軍士昏迷,乃不能勝之。帝師西王母,命弟子九天玄女來下,賜以六甲六壬兵位之符,靈寶五帝策使鬼神之書,五陰五陽遁玄之術等授命。玄女並為製牛鼓八十面。
風后為著握奇經;帝再戰蚩尤於涿鹿,遂大破而滅之。諸候尊之,乃即帝位(時為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帝拜訪廣成子於崆峒山,而師之焉。帝既登位,乃命大撓作甲子,倉頡作文子,伶倫定律呂,隸首定算數;並咨岐伯作內經,製醫藥之方。
其妃嫘祖育蠶治絲,創衣服之制,凡開物成務之道,宮室器用之制,至是大備,而開萬世治世之道。』又黃帝本行紀云:「黃帝祭天圓丘,將求至道,即師事九元子。......
聞廣成子有道,在崆峒山,師事之。修封禪禮畢,在位百年,採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其鼎知吉知凶,知存知亡,能輕能重,能息能行。鼎成,黃龍來迎,遂於鼎湖之上,乘龍昇天』。
按炎,黃帝是為中華民族
的鼻祖;黃帝亦即道教的始祖。
(2)老子-生於商武丁庚辰歲(公元前一三○一年)二月十五日,母(玄妙玉女元君)懷孕八十一年,於李樹下,破腋而出。指李為姓,名耳,世稱為太上老君。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老聃本傳云:『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其生平事蹟,載在老子內傳云:『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楚國苦縣曲仁里人也。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頂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舌絡錦文,長成一丈二尺,齒有四十八。
受元君神圖寶章變化之方,及還丹伏火水汞液金之術,為七十二篇。在周文王時為守藏史,武王時為柱下史。所出度世之法,有九丹、八石、玉醴、金液、治心、養性、絕慾、役使鬼神之法。』
(3)正一教祖張天師道陵(本名陵)-字輔漢,係張良(子房)八世孫,後漢沛國人。為博學之士,客居西蜀,邃於黃老之學。永平時拜江州令,後棄官隱居,入江西龍虎山,習煉丹符咒之術,從學者頗眾。據歲時廣記中之漢天師世家云:『天師諱道陵字輔漢,姓張氏,留侯子房八世孫也。......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十五日,生於吳地天目山』。
張天師道陵,晚年棄官學道,得黃帝九鼎丹書,入龍虎山煉丹。丹成至陽平山修行,後白日飛昇於蜀中之雲台山。據天師府譜牒云:『老天師生有仙骨,得子房公家傳鈐記,言西蜀青城洛陽二酉,有寶藏三皇秘典;故踰淮自洛入蜀,至青城,盡得其秘。
歸洛陽,於北邙山修之三年。有白虎啣符而至,遂入嵩山石室,得黃帝九鼎丹書,及太上丹經。同弟子王長、趙昇,從鄱陽逆流入雲錦山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又訪西仙源璧魯洞,得制命五岳及神虎秘文。
聞蜀多妖殄,欲往除之,旋至陽平山修行。感太上老君於漢元年正月十五日,親授盟威經籙二十四品,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修之千日,乃入青城,戰鬼則鬼帥皆降服。二十四治居葛年、湧泉、北平諸山,修九正法,及養神輕身之術。居本竹治,眾真降室,授靈寶諸法。居平蓋治,合九華大藥。道成,至玉局治,太上復降,說北斗諸經,及三八謝罪法懺。
永壽二年,會三界萬神於青城黃帝壇下,盟九岳四瀆,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獄。定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功成,蒙太上冊封正一天師。至雲臺至,見萬年下桃熟,命王、趙二弟子投身取之,既則師亦飛下,援王趙而起。
遂以餘丹及印劍,授二代祖(諱衡)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罡,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我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按張道陵天師於後漢建武十年(公元三四年)降生,至永壽二年(公元一五六年)飛昇,住世有一百二十三歲。
(4)寇謙之革新道教-道教自後漢張道陵之天師道,盛行既久,所有各種經典儀式,雖皆粗具楷模;然真使後來道教,在中國史上,獲得鞏固輝煌的基礎,可說是:得北朝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之力不少。據魏書釋老志有:『寇謙之字輔真,夙好仙道。
少學張魯之術,服食藥餌,歷年未見效;後從仙人成公興遊,入嵩山修道,垂十年。至北魏神瑞二年十月乙卯,週太上老君從天降下,謂寇謙之修道熱心,授以天師之位。並並賜以「雲中首誦新科誡」二十卷。
著依新科,而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男女合氣等邪術。且以服氣導引秘法,傳於謙之。後泰常八年,又從牧土上師李譜文,受「錄圖真經」六十餘卷,劾召鬼神法;鎖鍊金丹及雲英八石玉漿秘法。壇位禮拜,衣冠儀式,各有差別。
翌年奏於世祖(太武帝),欣然迎之。於平城之東南,建天師道場,為五層之重壇。集道士百二十人,每日為祈禱六次。
世祖甚信之!崇為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世祖自號「太平真君」,改元「太平真君」年號。遂滅佛教,殺僧尼,毀佛寺。其後佛教雖復,而後魏諸弟,每即位必親至道壇,受道士符籙。道教至是,可謂大成矣』。
按寇謙之所謂改革天師道,原擬藉以攘奪漢天師傳統之位,不果!然其對於道教,確有其「繼前垂後」與「發揚光大」的可取之處!
至於陔餘叢考引邱瓊山之說云:『雪中科誡,即後世齋醮科儀所由起;服氣導引,即後世辟穀修養所由起;鎖鍊金丹,即後世烹煉丹藥所由起』答語,卻與事實不符!蓋寇謙之的教理,乃係包括其以其之齋醮科儀,及服氣導引等,加以修改,與補綴大成之而已!並非由其創始。
(5)北派修真與要旨:北派以重陽真人王嘉為始祖,曾受鍾呂劉三仙之真傳,雖創北宗,一主清淨;然亦通曉劉海蟾祖之南宗的法密旨;故傳處機則清淨,傳丹陽則陰陽也。重陽傳修鍊,一以煉心煉性為始基,故嘗調:「大凡學道人,先要煉性。
蓋性本先天之物,必須將其煉得圓陀陀,光灼灼,方為妙用。夫性與情連,性情發動,如龍虎之猖狂,若不煉之使降伏,焉能去其猖狂而歸於虛無也。煉性之道,要混混沌沌,不識不知,無人無我,煉之方得入法。
陣龍伏虎之道既行,又必降心猿而拴意馬。」煉心一著,則自呂祖以下,無不直指為不二法門。蓋心能沖虛靜定,方能奪天地造化,轉陰陽妙理,而精氣神之鍛鍊,方可起步興工,此為最吃緊處。
北派工法,專主清淨無為,而一以「悟道全真」為上乘旨意;故能大宏「全真教派」,又簡稱「真宗」。蓋體清淨無為之旨。全在悟真一事耳。雖曰清淨無為,其下手法則全在清淨二字,值得真清淨,自可無為矣。
純陽祖師聖蹟如何?
純陽祖師師孚佑帝君也。姓呂諱,號純陽子,世為河中府永樂縣人。據神仙鑑云:『呂祖係古聖王皇單氏降凡,於唐貞觀丙午年四月十四日生,名紹先。父諱,初為太子右庶子,遷海州刺史。母王夫人,就於林樹下,異香滿徑。及長,身高八尺二寸,而淺黃,笑臉,微蹲,三髭鬚。
年二十,娶劉校尉女。武后時,三舉進士不第。天授二年,已四十六歲,父強命赴試,因與童寄兒,往長安,遇錘離於酒肆。授枕作黃梁夢,醒而悟,遂棄家,隨鍾離祖至終南山鶴嶺修道。因改其名,字洞賓』。
又呂祖全書呂祖木傳云:『呂祖既得鍾離祖之道,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貫。初遊江淮試靈劍,除長蛟之害。至洞庭湖登岳陽樓獨酌,錘離祖忽降,曰:「來踐前約,上帝命汝及眷屬,悉居荊山洞府,子之名字,已注玉濟籍中」。三月十八日引拜苦竹真君,傳日月交并之法。年五十三歸宗廬山,年六十四上朝元始玉皇。
自是隱顯變化不一;惟其誓願宏大,是以浮沉濁世,行化度人,雖愚夫愚婦,罔不聞名起敬』。按呂祖得道之後,嘗於唐、宋、元、明間,歷顯靈異,各地多立廟祀之。元世祖封號: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加封為孚佑帝君,清代列入祀典。
(6)道教七真-道教七真亦有南北二派,北派係由王重陽一脈傳承者:一、邱長春,二、劉長生,三、譚長真,四、馬丹陽,五、郝廣寧,六、王玉陽,七、孫清靜仙姑,是為北派七真。其中,最重要者為元代邱長春真人。
長春真人-姓邱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山東登州棲霞縣人。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八年正月十九日。自幼好學不娶,年二十,在海州遇重陽祖師,傳授丹訣,潛修於龍門山。
金主屢召不應;後元太祖(成吉思汗)自奈曼國手詔致聘,乃赴謁於雪山。處機以止殺為勸,以敬天愛民為本,以清心寡慾為要,以此旨進言。太祖深契其言,稱為神仙,後賜居太極殿,改名「長春觀」。元世祖敕封:「長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時加封為:「長春全道神化明應真君」,是為龍門派祖師。
劉長生真人-姓劉名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子,山東萊州人,宋高宗紹興十七年七月十二日生,常乞食煉形元世祖敕封長生輔化明德真人,留傳隨山派。
譚長真真人-為南無派祖師。
馬丹陽真人-留傅遇山派。俗稱遇山馬祖。
郝廣寧真人-俗稱華山郝祖,留傳華山派。
王玉陽真人-俗稱崙山王祖,留傳崙山派。
張紫陽真人-天台人,感遇海蟾祖師,傳授金丹藥物火候之秘,修煉成真。
(7)此外有:1.太平道-創於前漢于吉(此張道陵創天師道早數十年)以太平經(太平清領書十郎)為經典,其徒宮崇著書百餘卷,有天道、地道、人道,云其道可治國。
2.少陽祖師-姓王諱誠字玄甫號少陽,又號東華子,獲白雲真人授以青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拳拳服膺,遂成道果。
3.正陽祖師-即正陽帝君姓鍾離名權,陝西西安府咸陽人,歷仕漢、魏、晉為將軍,兵敗,退隱終南山及晉州羊角山,在正陽洞修煉登仙。
4.純陽祖師-即孚佑帝君姓呂諱喦,號純陽子,字洞賓。
河中府永樂人,生唐貞觀丙午年四月十四日,曾任海州刺史,武后時三試不第,長安遇錘離祖,遂悟道,棄家隨鍾離祖至終南山鶴嶺修道,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斬貪嗔。
5.海蟾祖師-姓劉名操字宗成後梁燕山人。以明經擢甲等仕燕至相位,遇呂祖授以金液還丹要訣,乃遁跡修道。
6.重陽祖師-姓王名中孚南宋咸陽人初舉武甲科四十七歲修道遊終南山,創道教全真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