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祭孔程式及禮儀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老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5 09:32: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各地文廟的祭孔儀式大致相同。傳統的曲阜孔廟的典禮由孔府組織。丁祭前,“屠宰戶”身披紅綢在孔廟寢殿后面的“神庖”宰牛羊,準備祭品。大祭前三天,衍聖公到孔廟齋宿淋浴和習禮。地方文廟則有嚴格的禁忌:“每歲仲春秋上丁前二日,各衙門設齋戒牌,不飲酒,不食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理刑,不判署刑殺文字,不預穢惡事。”可見古代祭孔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在地方統治政治生活中可謂大事也。
  
大成殿裏,正面神龕供奉孔子脫胎塑像(地方文廟則是牌位),孔子像兩旁有複聖顏回、述聖子思(稱東配),宗聖曾參、亞聖孟軻(稱西配)像(牌位),稱為“四配”;配享祭祀的人物經過歷代的變更增添,民國初年才祭祀的人物經過歷代的變更增添,民國初年才最後認定。閔子騫、冉雍、子路、子貢、子夏、有若(稱東哲);冉耕、宰予、冉求、子游、子張、朱熹(稱西哲)等十二人像(牌位)稱為“十二哲”,依東西向排列;大成殿前東西廡的兩廂中,供奉歷代儒家學派的著名人物共計156人(曲阜孔廟)。其中,以明道修德的“先賢”總記七十九人,供於東廡者四十人,西廡者三十九人。以傳經授業為主的先儒共七十七人。供奉於東廡者三十九人,西廡者三十八人。這些先賢先儒包括如董仲舒、韓愈、王陽明等。祭祀時,主祭在孔子像前跪拜。所有“四配”、“十二哲”和“先賢”、“先儒”神位前也都有人祭祀,叫做“餘祭”。主祭跪拜的同時,他們也在自己面地的神位前跪拜。
  
文廟大成殿是祭孔活動的主要場所。拜台是司儀的場地。文廟祭祀器是比較專門的禮樂器。在各地文廟大成殿裏,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牌位其須彌座前,安放有“大成樂”——由八種材料: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製成的“八音”樂器:
1.匏:笙。
2.土:塤。
3.革:晉鼓(大鼓、建鼓、應鼓、博拊。
4.木:敔、柷、舂牘。
5.石:特馨、編馨。
6.金:鏞鐘(大鐘)、鎛鐘、特種、編鐘。
7.絲;琴、瑟。
8.竹:笛、簫、管等。
陳列的樂器有與編鐘對應、其中有16件按石質厚薄發音的“編馨”,有一曲之終擊響的“特馨”和風簫、瑟、笙等。四川德陽文廟現存的清代編鐘一套,從天而降完整音質純正,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各地文廟大成殿還有豆、籩、鐙、簋、爵、甒、勺、罍、銑、枓、禁、篚等古代祭器。這些祭器的用途如下:
1.豆:盛肉醬、泡菜和醋醬之類帶汁的食物,放在宴會現場,以備食用。
2.籩:盛幹肉,放在宴會現場,以供食用。
3.鐙:盛不加佐料的汁肉湯,在宴會現場和豆放在一起。
4.簋:盛黍稷飯,並用來吃黍稷飯的。
5.爵:酒杯的一種,飲酒用。
6. 甒:盛醴酒。
7.勺:從甒裏舀出酒來,注入杯類器物。
8.罍:盛水。
9.銑:盛水器,盥手洗爵時放在地上接髒水用。
10. 枓:從罍中舀出水來,盥手洗爵時由上澆下。
11.禁:放甒在上面。
12.篚:盛酒杯,如爵以及舀酒器勺、柶等。
  
文廟祭祀時的鑾駕也屬於禮器之類。四川綿竹市文管所藏的19件造型精美的清代文廟祭銅錫鑾架,是2000年文管所在對館藏文物進行清理時的重大發現,原來是一大口袋的破碎錫器,修復復原後發現是一批銅錫鑾駕,現有:龍首、珠、筆、錘、戟、矛等。工藝精湛、造型別致,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韻味和特色。這批鑾架是清代年間用錫合金製作。
  
祭祀時,祭品有豬、牛、羊三、牲,有鹽、貓血、芡米、菱角等。
  
大祭之日,祭典從夜半子時開始。主祭穿古代祭服,由鳴贊、引贊引導,身邊跟隨手罩、提爐、紗燈、跟班等人。先在杏壇磕頭,然後由側面走到大成殿前的平臺臺階,到大成殿門口,提爐,紗燈留下,跟班隨主祭進大成殿拜台。
  
由於祭孔程式均為皇帝欽定,比較繁瑣。各地方縣誌中均對此作了記載。祭祀的主要儀式叫“大成殿釋典禮”,按“鳴贊”、“引贊”的呼吟,整個過程由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饌和送神共六部分組成。
  
總體上的六大程式僵各地文廟都是保持一致的,不過在司儀的口令中,各地根據自身文廟的建築特點和地方習俗仍出現了一定的差異。東南沿海和內地則表現出明顯的變化。如在參祭人員的稱呼上,內地一般由:主祭官、陪祀官、分獻官、通贊、引贊、鳴贊、讀祝生、樂舞生組成。東南沿海一帶對上述人員則稱呼為:正獻官、分獻官、糾儀官、鼓部長、大通、東節、西節、正引贊、副引贊、祝文官、樂舞生等。下面是清代中後期四川的一些縣誌的不同版本所記載的祭孔活動程式。這些程式基本上一致,由皇帝下發至各地執行。可見清代祭孔已經程式化。即使有不同,也只是司儀者口令不盡相同或者評議表達方式不同。如奏樂,有的縣誌就沒有那一章。
  
正祭日,主祭、分獻、陪祀各官,入兩門序立。
通贊唱:簽竹版。
引贊唱:更衣升堂。引各官從東階上。序爵、序事、請祝。請祝版至。簽名。各官書名。下堂。從西階下。
通贊唱:啟戶。各門大開。樂舞生就們。執事者各司其事,主祭官司就位,分獻官就位,陪祭官就位。文東武西,瘞毛血,司毛血生將毛血捧從中門出,埋於西隅坎內。收生饌蓋,舉迎神樂,奏《咸平》之章。樂作。
引贊唱:詣西北神隅。引眾官至。神降復位。
通贊唱;參神。
鳴贊唱:跪,叩首。行三跪九叩禮。興,平身。眾官俱立。樂止。
通贊唱:行初獻禮,奏《甯平》之章。
引贊唱:詣盥洗所,浴手,淨巾。詣酒尊所,司尊者舉酌酒升壇。導承祭官由東階上入殿左門。詣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前,跪,叩首。行一跪一叩禮。興。奠帛。捧帛生以帛跪進,承祭官接帛拱舉立獻案上。獻爵。執爵生以爵跪進,承祭官接爵拱舉。立獻正中。跪叩首,興,不贊。詣讀祝位跪。
鳴贊唱:眾官皆跪。
引贊唱:讀祝文。讀祝生至祝案前一跪三叩,捧祝版立于案左。跪,讀祝。讀華,捧祀版至正位前,跪,安帛匣內,三叩首,退。樂作。
引贊唱:叩,興。承祭及各官行三叩禮。
通贊唱:行分獻禮。
引贊唱:詣複聖顏回神位前,跪,興。行一跪一叩禮。奠帛。捧帛,跪進于案左。承祭官接制拱舉。立獻正中。跪,叩首,行一跪一叩禮。興。不贊。詣宗聖曾子神位前,奠帛,獻爵。如前儀。其十二哲兩無記名分獻官升壇。奠帛,獻爵。亦照承祭官。禮畢。引贊唱“復位”。承祭官司從西門出,西階上。分獻官各復位立。樂止。
通贊唱:行亞獻禮。舉亞獻樂,奏《安平》之章。樂作。
引贊唱:升壇。由東門入,獻爵于左,如初獻儀。畢。
引贊唱:復位。承祭官由西門出,西階下,及分獻官各復位立。樂止通贊唱:引福受胙。
引贊唱:諸飲福受胙位。承祭官至殿內立。捧酒胙二人,取正中一爵,羊左一膊,自正位案前拱舉至福胙位右旁。跪,接福座二人在左旁跪。
引贊唱:跪,飲福酒。承祭官愛爵。拱授接爵執事。受胙。承祭官受胙。拱舉授胙執事。由中門出正階下,送獻官署。叩,興。承祭官三叫首,興,復位。
通贊唱:謝神。
鳴贊唱:跪,興。承祭、分獻及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
通贊唱:撤饌。舉撤饌樂,奏《咸平》之章。樂作。
鳴贊唱:跪,叩首。承祭分獻及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禮。興。樂止。
通贊唱:詣送神所。眾官員俱至戟門。神去。眾官打躬。
通贊唱:捧祝帛饌各恭詣燎位。捧祝帛生至各位前一跪三叩,捧起,祝在前,帛次之。捧饌生跪,不叩,捧起,在後。各送至燎位正位。帛爵俱由中門出。承祭官退至西旁立候,祝帛饌過,仍復位立。
通贊唱:望瘞。舉望瘞樂。與送神同。樂作。
引贊唱:詣望瘞位。舉柴焚祝帛。祝帛焚將半,復位,樂止。
通贊唱:闔戶。
鳴贊唱:禮畢,散班。
  
民國初至30年代末,孔廟基本遵循上述程式祭孔。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開始,曲阜孔廟的祭活動大為簡化,從原來子里弄祭改為早上7點。獻爵獻胙改為獻花圈。跪拜改為鞠躬。古典服裝改為長袍馬褂。16歲就開始在孔府當差的孔繁銀回憶當時曲阜孔廟的“國祭”程式是:
1.全體肅立。
2.奏樂。
3.唱國歌。
4.獻花。
5.讀祝文。
6.行三鞠躬。
7.奏樂,唱孔子紀念歌。
8.行一鞠躬禮。
9.禮成。
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的曲阜孔廟“國祭”又是這親的程式:
1.典禮開始。
2.全體肅立。
3.主祭者就位。
4.陪祭者就們。
5.與祭者就位。
6.上香。
7.獻花。
8.獻爵。
9.讀祭文。
10.全體向先師行三鞠躬禮。
11.禮成。
民國年間祭孔程式變化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1949年以後,臺灣地區組織力量對祭孔典禮進行了專門研究,1967年以後,以臺北孔廟為代表的臺灣孔廟對祭孔禮儀進行了認定,重新統一了程式。這些程式概括起來,包含了37個步驟。
  
1.         釋奠典禮開始。
2.鼓出嚴,便燃庭燎香燭。樂、佾生及執事者各序立丹墀兩旁。
3.鼓再嚴,引贊引陪祭官至丹墀兩旁序立。
4.鼓三嚴,引贊引各縣官至丹墀兩旁序立。
5.執事者各司其事。禮、樂、佾生按建鼓五步一頓之節奏,分別移步就位。
6.糾儀官就位。隨引贊就位。
7.陪祭官就位。隨引贊就位。
8.分獻官就位。
9.東西配等八位分獻官,各隨引贊由大成殿兩側詣盥洗後就位。
10.啟扉。開啟儀門及欞星門。
11.瘞毛血。執事者捧毛血盤詣瘞所,將太牢(三牲)之毛血埋於土中。
12.迎神。樂長唱:長奏《咸和之曲》,鐘鼓齊鳴。迎神隊伍由欞星門中門進入時,通贊唱全體肅立。
13.全體行三鞠躬禮。迎神隊伍由儀門返回大成殿前天井中央時,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此時全體參禮者同時行禮。
14.進饌。樂長唱:樂奏《咸和之曲》執事者捧鉶進饌。
15.上香。樂長唱:樂奏《甯和之曲》,鐘鼓齊鳴。正獻官與各分獻官同時各隨引贊詣各神位前上香,行三鞠躬禮後回復原位。
16.行初獻禮。樂長唱:樂奏《甯和之曲》,鐘鼓齊鳴,麾生舉麾,節生舉節樂舞並起。正獻官隨引贊詣神位前行初獻禮、奠帛、獻爵、行三鞠躬禮。
17.行初分獻禮。分獻官各隨引贊詣東西配、七西哲、東西廡計初分獻禮。
18.讀祝文。樂長唱:樂止。通贊唱:全體肅立。
19.全體行三鞠躬禮。讀祝畢,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此時全體參禮者同時行禮。
20.行亞獻禮。樂長唱:樂奏《安和之曲》,鐘鼓齊鳴,麾生舉麾,節生舉節樂舞並起。正獻官隨引贊詣神位前行初獻禮、獻爵、行三鞠躬禮。
21.行亞分獻禮。東西配、東西哲、東西廡分獻官行亞分獻禮。
22.行終獻禮。樂長唱:樂奏《景和之曲》,鐘鼓齊鳴,麾生舉麾,節生舉節樂舞並起。正獻官行終獻禮、獻爵、行三鞠躬禮後,隨引贊回復原位。
24.上香。樂長唱:樂奏《甯和之曲》,鐘鼓齊鳴。
25.恭讀祝文。通贊唱:全體肅立。
26.全體行三鞠躬禮。讀祝畢,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此時全體參禮者同時行禮。
27.奉祀官司上香。樂長唱:樂奏《甯和之曲》,鐘鼓齊鳴。
28.飲福受胙。正獻官隨引贊詣香案前飲福受胙後回復原位。
29.撤饌。樂長唱:樂奏《咸和之曲》,鐘鼓齊鳴。執事者撤饌。
30.送神。樂長唱:樂奏《咸和之曲》,鐘鼓齊鳴,通贊唱:全體肅立。
31.全體行三鞠躬禮。迎神隊伍至大成殿前天井中央時,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此時全體參禮者同時行禮。
32.捧祝帛詣燎所。讀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詣燎所。
33.望燎。樂長唱:樂奏《咸和之曲》,釧鼓齊鳴。正獻官司隨引贊詣燎所望燎。
34.復位。正獻官引贊復位後樂止。
35闔扉。儀門及欞星門,由執事人員一一關閉。
36.撤班。正獻官、聯祭官、糾儀官相繼隨引贊退,繼為禮、樂、佾生按建鼓五步一頓之節奏,分別移步退至丹墀兩旁。
37.禮成。
  
臺灣董金裕先生根據臺北孔廟祭孔活動的實際,作出了這樣的總結:
1.釋奠典禮開始。
2.鼓初嚴。
3.鼓再嚴。
4.鼓三嚴。
5.執事者各司其事。
6.糾儀官就位。
7.陪祭官就位。
8.分獻官就位。
9.正獻官就位。
10.啟扉。
11.瘞毛血。
2.迎神。
13.行三鞠躬禮。
14.進饌。
15.上香。
16.行初獻禮。
17.行分獻禮。
18.恭讀祝文。
19.行三鞠躬禮。
20行亞獻禮。
21.行亞分獻禮。
22.行終獻禮。
23.行終分獻禮。
24.飲福受胙。
25.撤饌。
26.送神。
27.行三鞠躬禮。
28.捧祝帛詣燎所。
29.望燎。
30.復位。
31.闔扉。
32.撤班。
33.禮成。
此程式在臺灣地區各孔廟中目前仍在沿用。
  
日本、韓國的禮制性孔廟(東京文廟、漢城成均館大成殿)釋奠程式基本上和臺灣地區的祭孔程式一致。分
1.“奠幣禮”。
2.“初獻禮”。
3.“亞獻禮”。
4.“終獻禮”。
5.“分獻禮”。
6.“飲福禮”。
7.“望燎禮”等
基本程式進行。一些非禮制性文廟,如韓國的鄉校就明顯地有地方色彩。韓國旌義鄉校祭孔的儀程共有12項,包括升旌、祭祀、朗讀宣言、鄉校人事任命、感謝與表彰、演說、決議等。
  
中國的祭孔活動一般需要80分鐘左右。目前各地文廟的祭孔儀式的時間尚不統一。曲阜孔廟一般在60分鐘左右。北京孔廟一般在50分鐘左右。德陽文廟一般在40分鐘左右。臺北孔廟在1970年時需85~90分鐘,1976年以後則又壓縮到60分鐘以內。這主要與各地文廟的規模和當地的習俗有關。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7 00:0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