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豐原以前為著名之葫蘆墩米產地,故此地地名原稱為「葫蘆墩街」,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日本人摘錄神敕〈豐葦原之瑞穗國〉之「豐原」二字而改稱此地為「豐原」,意指此處為豐裕的平原。此地原屬平埔巴則海族岸裏九社之葫蘆墩社所在地,「葫蘆墩」乃翻譯自平埔族語。清乾隆初年由漳州府詔南移民廖舟首先著手開始開拓,此地即為清乾隆二十九年出版之《台灣府志》中所記載之「岸裏新庄」。《台灣府志》中亦云:「貓霧拺堡內,有新庄小市」,可知在此年代之前,此地早已形成街肆,而「葫蘆墩街」之名稱亦多見於清嘉慶年間之契字;同街內之「慈濟宮」則創建於清嘉慶十年五月。「豐原」一地不僅為中部台灣米穀之重要集散地,又因東方靠近東勢角街,故亦成為林產品,尤其是樟腦之集散中心市場,商業貿易往來素來極為繁榮殷賑。
關於「葫蘆墩」之地名由來,應是譯自平埔族之語,但另有一說記載於吳子光之《一肚皮集》中:「葫蘆墩地,鄰東勢,非山、非屯,亦山、亦屯,固拺東上游大聚落也,墩高數十丈許,形頗似倒葫蘆,故名」。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