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鹿港起初稱為「鹿仔港街」,乃是鹿港地方之主要地帶,與「開港」同時建街。至清乾隆年間,因此港適合巨船大舶之碇繫,故自然成為為台灣的三大港口而蓬勃發展。此地早在明朝末年鄭成功時候便已被漢人移民當作船舶停泊及靠岸登陸之地,而與半線(今日之彰化)地方有交通往來。起初市街形成於俗稱「北橋頭」之邊,名為「鹿仔港街」,但市街的規模不大。清雍正九年(西元一七三一年)開港為島內貿易所,同時並新設巡檢以稽查地方,兼查出入之船隻,結果市區逐漸趨於擴大,清雍正十二年由馬芝遴堡分出,建立鹿仔港堡半堡。《彰化縣志》中記載道:「鹿仔港堡,係馬芝遴堡屬,因設街市駐海防營汛,人眾事雜,別分為半堡」。
清乾隆初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左右,又以米市街為中心,增建街肆,清乾隆二十九年出版之《台灣府志》中曾記載道:「鹿仔港街,水陸輻奏,米穀眾處」;清乾隆四十九年開港與泉州通商,因而遷來的商賈逐漸增多,船舶出入亦更加頻繁,乾隆五十年鹿港海防同知移駐此地,且水師游擊左營亦由安平移來此地。鹿仔港街之全盛時期,就在此時代之後的道光年間,清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出版之《彰化縣志》有相關記載:「街衢縱橫,皆有大街,泉廈郊商居多,舟車輻奏,百貨充盈,殆自郡城而外,各處貨市,當以鹿港為最,港中街名甚多,總以鹿港概之。」又云:「煙火萬家,舟車輻奏,為北路一大市鎮。西望重洋,風帆爭飛,萬幅在目,波瀾壯闊,接天無際,真巨觀也」,街名簡稱為「鹿港」,似於此時開始。又在此全盛時代,相傳人口總數已約有十萬人之多,然而以後隨著港灣形勢之轉變,漸漸趨於衰頹。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