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0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派別:龍虎宗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路遙知馬力~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6 08:12: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龍虎宗是由張陵後裔以龍虎山為傳播中心的符菉派。關於龍虎宗的創建時間,道書曾有兩種不同的記載:《漢天師世家》稱建安二十年(215),張魯降魏,張盛南奔龍虎山嗣教;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則稱西晉永嘉中,張盛入龍虎山嗣教。   

但二說皆不足信。據魏晉史籍所記:張魯率全家降魏,張魯五子被封為列侯,享受「命婚帝族」的榮寵,似不可能離魏去吳地龍虎山創教。且史籍所載張魯五子中,根本未見張盛之名。至於說西晉永嘉(307~312)中,張盛去龍虎山創教,更不可能。姑且承認張魯確有一子名張盛,假設建安二十年,張魯降曹時,年為十歲,至永嘉元年(307),已九十八歲,即使健在,也無力跋出涉水去江西龍虎山創教了。   

按常理推測,永嘉之亂後,張魯子孫可能隨晉室南遷,但因缺乏史料,不能考定。直至南朝時,始見史籍有張陵子孫之名和事跡的記載,如劉大彬《茅山志》卷十五記有張陵九世孫張玄真、十世孫張景朔等十人。《道學傳》和梁簡文帝《招真館碑》記載張陵十二世孫張裕居虞山(今江蘇常熟縣西北)招真館事,但這些天師子孫皆不居龍虎山。

直至唐代中後期,始有張陵後嗣居龍虎山的記載。《全唐詩外編下》有唐元和(806~820)初進士信州人吳武陵《龍虎山》詩中有「五斗米仙真有道」之句;徐鍇《茅山道門威儀鄧先生碑》稱,茅山道士鄧啟霞於唐鹹通十二年(871)「詣龍虎山十九代天師,參授都功正一法菉」。十九代天師是張修,這說明龍虎宗開創時間約在唐中後期。   

至北宋,龍虎宗開始顯露聲勢,其間有六位天師,受封為「先生」: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為真靜先生,二十五代天師張乾曜為澄素先生,二十六代天師張嗣宗為虛白先生,二十八代天師張敦翽為葆光先生,二十九代天師張景瑞為葆真先生,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為虛靖先生。至南宋,又有三十二代天師張守真、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先後受封為正應先生和仁靜先生。   

元代更以政府名義承認了張陵子孫的「天師」稱號,並授予管領江南道教的職權。元世祖忽必烈為滅南宋,曾派人密赴江南與龍虎宗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聯繫,張可大預言二十年後忽必烈將統一天下。忽必烈滅南宋後,為安定江南,於至元十三年(1276),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入朝,

賜號演道靈應沖和真人,給二品銀印,命主領江南道教,以資籠絡。此後三十七代張與棣,三十八代張與材,三十九代張嗣成,四十代張嗣德,四十一代張正言,代代被封天師、大真人,主領江南道教。其職權主要是薦舉任免江南諸路各級道官及宮觀提點,奏請新建宮觀的賜額,還有權出牒度人為道士等。皇朝的寵幸為龍虎宗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它在元代獲得較大的發展。

特別是它的支派玄教發展更盛。至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封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菉後,龍虎宗合併其他符菉派而為正一道,即進入它發展的另一階段。   

龍虎宗以符菉見長,為道教的「三山符菉」(茅山的上清菉,閣皂山的靈寶菉,龍虎山的正一菉)之一。元代由龍虎宗正一教主統領「三山符菉」後,統稱正一符菉,江南民間信奉者頗眾。   

龍虎宗亦以齋醮儀式著稱,宋元時期,許多代天師都不時奉命為皇室設醮,或與其他道派首領共同主領醮典,以為皇室祈福禳災。

這一時期所出的齋儀之書,亦多出於龍虎宗道士之手,如出身龍虎宗的南宋道士留用光即撰著《無上黃菉大齋立成儀》五十七卷。    元代中後期,龍虎宗雖與其他符菉派合併為正一大派,但至明中葉以後即衰落不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4 05:3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