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5-8
 - 最後登錄
 - 2023-1-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86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3970
 - 相冊
 - 1
 - 日誌
 - 11
  
 
 
 
     
 
 
 
 
狀態︰
 離線  
 
 | 
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他的時代及背景,可能真有其事,也可能 
是後人誇大渲染而成,他的主要用意就是闡述孝道。當然以現 
今的角度來看,醫學、科技發達的現在,二十四孝的故事,有 
些的確難以說服今人,而且也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但不管如 
何!「孝順」絕對是應該的。 
 
而聰明的父母,你又該如何將這流傳已久的故事,加入新註解 
,來教育你的子女呢?月光想:這真是一個值的深思的地方!  
 
 
 
 
 
 
 
 
  
 
 
後人有詩云: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前漢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 
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 
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 
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 
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 
被譽為“文景之治”。 
 
 
 
 
 漢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載侍疾,湯藥親嘗。 
 
 文帝,姓劉,名恆,高祖第三子也,初封於外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養無倦 
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所用湯藥,必先親嘗之而後進。 
仁孝之名,聞於天下。  
 
 王應照謂,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曆三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 
后役使滿前,文帝貴為天子,以天下養,猶必躬盡子職。況平人父母,非子媳誰為服事 
乎。事親之道,自盡其心而已。  
 
 
1.漢:朝代名,高祖劉邦滅秦,有天下,都長安,即今陝西長安縣西北三十里。 
2.代:在今河北省蔚縣東北。 
3.睫:目旁毛也。親嘗:口自嘗試也。 
4.役使:服役使令之人。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最初被封為「代王」。當時呂后娘家的勢力很大, 
造成政局不安,紛爭不斷。直到呂后死後,朝中大臣與劉氏宗族才聯手誅除了呂氏外戚 
的勢力,經由會商後,一致認為劉恆既賢能又孝順,於是恭迎他為帝,這就是歷史上有 
名的「漢文帝」,「文景之治」就是他和兒子景帝所創立的漢朝盛世。 
 
 他雖然貴為帝王,但是侍奉生母薄太后,日日夜夜,從來不敢懈怠。有一次薄太后生 
病,足足病了有三年之久,文帝服侍母后的病,總是殷勤看護得很周到,連夜間睡覺的 
時候,都沒有好好閤過眼。甚至連衣帶也不敢解下。母親所吃的湯藥,他都要親自先嘗 
過,確定湯藥無毒,冷熱合宜後,才進到太后面前。他的仁孝名聲,因此傳遍了天下, 
沒有人不讚頌他。 
 
 
 
 
   
 
 
 
有時候,月光會帶婆婆去醫院看病時,總會看到一些老公公老婆婆, 
自己搭著公車來看病,那時月光就會想著..我以後不會這麼慘吧! 
但是現在工商繁忙的社會,人們連帶父母去看醫生的時間都沒有了, 
又怎能做到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呢! 
 
不過對漢文帝的故事,研究最深刻的居然是在看〔女人心計〕時,雖 
然他說的是竇皇后的故事,但是對於劉恆,真的覺得以現在眼光來說 
他真的是孝順.顧家.專情的好男人耶! 
 
 
 
《 本帖最後由 月光女俠 於 2011-2-28 15:46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