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133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太陽星君
【台灣屏東茶山福德宮:太陽星君】
太陽星君即日神、太陽之神、大明之神,古代有朱明、大明、陽烏(暘烏)、金烏、金輪等別稱;今則俗稱太陽菩薩、太陽公。
農曆三月十九日是太陽公生日,根據文史學家何培夫的研究調查發現,全國祇有台南市還留存有祭拜太陽公的儀式,值得一提的是拜太陽公的祭品特別,是“九豬十六羊”,此牲禮背後隱含的“反清復明”意涵,更是讓這個祭祀別有意義。
農曆的三月十九日事實上是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思宗崇禎帝自縊煤山之殉難日,含有反清復明的強烈民族意識。 明亡之後,遺民不忍死其君,又慮清人猜忌,乃藉言太陽。 太陽,日也;日,君像也,故曰:“太陽一出滿天紅”,以寓復明之志。 是日以面製九豬十六羊供其犧牲,則少牢之禮也。 按台語“九”與台語“救”音同,“豬”與台語“朱”音同,“十六”則自明太祖至明思宗共歷十六世,“羊”與台語“陽”音近同,陽者“明”也,故九豬十六羊即寓意“救朱十六陽(明)”,乃藉祭拜太陽公(太陽即有大明之意),祈禱恢復明室,用意頗為明顯。
太陽公生是府城特有的民間信仰祭儀,祭品“九豬十六羊”更隱含“反清復明”的歷史意涵,其中,尖嘴代表羊,寬口的是豬。
【台灣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太陽星君聖紀】
太陽星君即太陽之神也,亦稱“大明之神”。 太素之末,天地肇定,陰陽判分,是為太極,太陽系群星之一,但為眾陽之宗,紀歲時之準,古代有“朱明”“大明”“陽烏(亦稱暘烏)”“金烏”“金輪”等別稱,是太陽系之恆星,與空氣、水、同為地球生物所不可缺少也。
我國上古之時,日為八神之一,漢書郊祀誌有“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陰主,五曰陽主,六曰月主,七曰日主,八曰四時主”的記載,亦即天子及諸侯的臘祭,也就是我國的宗教思想和活動。
拾遺記云:“炎帝神農築圓丘以祀朝日”,表示遠在神農時,已有了祭祀太陽星君的宗教儀式,而且築圓丘以為祭壇。 帝堯命官以春分朝日,秋分餞日,週制且率諸侯朝日於郊,明代除於京師南郊設天壇,北郊設地壇外,另於東郊設日壇,西郊設月壇,及清一仍其製,全為天子所專屬的祭祀,朝日之禮,應面向東方震位,亦即日出之方,民間依照朝廷的禮節,衍為民俗,應屬非常自然之事,道教承襲上古祭祀故制,歸納成國人自有的宗教,對太陽星君的崇拜和祭祀,當然也是必然的事情,且和道教崇尚自然,禮祭星宿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道教尊之為“日宮炎光太陽星君”,入清以後民間以三月十九日為太陽日,以此日為明思宗崇禎蒙難之日,此時祭日,暗含懷念故國之意,其用心之苦,是可以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