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求經海外(義寂法師)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1 18:14: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義寂,俗姓胡,字常照,後晉天福二年(九三七年)出家,學天台教義,後稱為天台宗第十五祖。那時,天台佛教自天寶末年安史之亂起,中經唐武宗會昌法難,歷經五代紛爭,戰亂不息,教內經典已散失殆盡,只剩下一些斷簡殘編,致使天台學者失去憑信。義寂法師痛心疾首,發誓要把本派教典完整地搜集整理出來,便翻閱大藏,又四處搜羅。遺憾的是,天台教典真是所剩無幾了,義寂辛苦多年,只找到了一部完整的《淨名疏》,除此之外,別無所獲。義寂自然抑鬱不已,徒自怨天尤人,嘆其奈何。
  
  那時,吳越忠懿王錢俶是位佛教愛好者,喜歡讀佛教的經論。有一次,他覽閱《永嘉集》,見其中有「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即劣」之語,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詢問天台德韶國師。德韶也是當時一位有名的僧人。據說當他見到智顗的遺跡時,恍然有似曾相識之感。又因他也姓陳,與智顗同姓,所以,人們便把他看成了天台宗四祖智顗的後身。但德韶國師卻是禪宗弟子,當他聽到吳越王提出的問題後,也不明白。便對吳越王說:「這句話說的是天台宗的教義,我是禪僧,對此也弄不明白。您可以去問義寂法師。」
  
  吳越王只好召見義寂。兩人一見面,吳越王又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義寂也不明所以,只知確是本門教義。出自智顗之筆。他想,自己作為天台宗的知名人物,卻於本門教義都弄不明白,不禁面紅耳赤,羞愧萬分。只好對吳越王說:「這確實是本門教義,為智顗所說。但自唐末喪亂以來,天台佛教歷經劫難,教典散失,毀壞殆盡,可能只在海外才有保存了。我曾立誓搜集本門教典,卻只找到了一部《淨名疏》,真是天台佛教的大不幸啊!」
  
  吳越王聽知此事,感嘆不已,立即從庫藏中選出五十種奇珍異寶,派使者十人,遠赴高麗國(今朝鮮)及日本求買諸部經論。高麗及日本本來皆需自中國傳入佛教經論,這番中國反來回求,都感到自己的地位在上升,立即應許,各派僧人送經前往。從此之後,天台宗的諸部論疏又重現於中國,義寂法師的宿願遂得實現,中國天台宗又得以復興起來。
  
  在佛教史上,印度傳中國,中國傳朝鮮及日本,本是佛教傳播過程中的一種總體趨向;但間或也有印度反求於中國,中國反求於朝、日的現象發生,上面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我們看到,天台宗佛教經過智顗的創立及唐代之前的鼎盛,至唐末五代時已經衰微,教典毀散,義學不通,已臨近生死存亡之秋,此皆是唐末以後天下紛亂所賜。對此,上面的故事已充分說明。而天台佛教得以重興,則是吳越王遣使求經海外的直接結果了。此事可稱做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奇聞逸事,因為中國佛教求助於朝鮮、日本的情況畢竟不多。

來源:佛教都巿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09: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