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65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058
- 相冊
- 2
- 日誌
- 20
    
狀態︰
離線
|
某一個時候,佛在一村落裡,那個村落的東莊與南莊隔著一條河,東莊約有五百戶人家,莊內的眾生常造諸惡業,沒機會聽聞佛法,每天總是在吃喝玩樂,安逸懈怠中度過。佛陀憐憫眾生,因此行化到東莊欲度化他們。
東莊的人,聽到佛來了,都很高興,因為佛成佛後,即受到全印度人的崇拜與愛戴。所以東莊的人很虔誠的禮敬佛陀,請佛為他們說法。佛陀說法的那幾天,東莊的人形態上都表現得很虔誠,但心理上卻無法接受教化。佛陀看在眼裡,悲憫在心裡,也只能空嘆無可奈何。
有一天,從河的對岸──南莊,來了一個人,全身濕淋淋的走到佛面前虔誠禮拜,那份虔誠恭敬的行儀,使見聞者都產生了衷心的感動與無限的信心。
佛陀問來人:“你是什麼人?怎麼來的?到此要做什麼?”
來人恭敬的回答:“我是一個愚直的人,我住在南莊那邊。久聞世尊遊化人間,開啟人心智慧,除滅眾生的愚迷煩惱,所以我虔誠一心要來聽受佛陀的教法。一路趕來,但行程中間卻橫隔著一條河,別人告訴我,河很深,必須渡船才可過。但當時岸邊無船,而我又求法心切,有人告訴我:既然你那麼急,何不涉水過去?因此我就涉水而來了。“
佛陀聽了非常感動,讚歎地說:“信能渡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
信能渡淵,意思是說只要你有信念,即使深淵大河也可以渡過,相反的,沒有信心的話,即使近在咫尺,也無法到達。
再說“攝為船師”。攝就是接受,即使沒有渡船,但只要你有信念,肯去接受教法,這個法就像是一條船,可以送你到彼岸。“精進”就能離苦,離此岸的苦而得到彼岸的樂。有智慧就可登彼岸,所以說信心,精進,攝持,智慧,是脫離三界,離開六欲的主要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能看開世間物慾的煩惱,也就能安貧樂道,從凡夫境界昇華到聖人的境域。
佛說這段話,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是讚歎從大江對岸的南莊,為求佛法,而不惜險難,游水渡江的愚直人。另一方面則在鞭策近在咫尺的東莊人群,雖近於佛前,而不起誠敬的信念,不生希求,受教,持法,精進,智慧的道心。因東莊人瞋欲心熾盛,所以求道心念不專誠。
道心就是理性,人的本性也是佛性;凡人也都有佛性。慾念如果擴張下去,就會埋沒理性,而理性如果能發揚起來,就可以制止欲心。
轉自:佛教故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