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6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0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風景畫的盛行可說是法國十九世紀繪畫史最重要的特點之一。當時盛行於文學與藝術的浪漫主義風潮影響所及,科洛及許多年輕的藝術家逐漸偏離學院派的「歷史風景畫」路線,嘗試將大自然之美忠實的表達出來。「風景」遂脫離「背景」的地位,而成為畫作的主體。從1830年開始,不滿巴黎藝術環境的畫家們陸陸續續地前來於風景優美的楓丹白露森林( Foret de Fontainebleau)寫生作畫,並居住於位於森林入口的小村落巴比松(Barbizon)。巴比松距巴黎僅十餘公里,由甘尼(Ganne)夫婦主持的旅館,為藝術家們提供經濟又實惠的住宿。
巴比松畫家們致力於表達面對大自然時內心的感動,透過彩筆賦予大自然一種浪漫的情調與詩意,正如詩人藝評家波特來爾洞察所見:「如果這些樹叢、群山、流水及房舍,即我們所謂的風景,令人覺得美,並不是因為它們自身之美,乃是由於我,由於我的優雅,由於我寄託其上的思維與情感。」本展畫作來自於日本實業家中村武夫的收藏,包括米勒〈挑水的女人〉、〈賦歸〉等油畫9幅,及科洛的風景畫18幅,另有胡梭 (Theodore Rousseau1812-1867),賈克 (Charles Jacque1813-1894),迪亞茲( Diaz de la Pena 1807-1876)等30位巴比松著名畫家或週邊畫家之精采作品共一百幅,足以一窺巴比松畫派之全貌,如此完整的收藏舉世罕見,彌足珍貴。
文出:國立歷史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