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7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後晉時李瀚在《蒙求》中有“陳遺飯感,陶侃酒限”句。陶侃,字士行(或作士衡)是東晉的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陶侃為官四十余載,精勤吏職,雄毅善斷,珍時惜物,清廉愛民。
《晉書·陶侃傳》記載了陶侃的這段故事:“侃每飲酒都有定限,常歡有餘而限已竭,(殷)浩等勸更少進,侃淒懷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親見約,故不敢逾。’”意思是說,陶侃宴請殷浩、庾翼等幾個名士。席間殷浩舉杯說道:“將軍,您最近平定了郭默的叛亂,立下了大功,請讓我敬您一杯!”陶侃痛快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接著,庾翼也舉起杯來,說道:“將軍,若論戰功,您上次平定蘇峻的叛亂,功勞更大,請讓我也敬您一杯!”這杯酒陶侃卻謝絕了:“先生,對不起,我今天飲酒已經足量了,不能再飲了!”見此情景,庾翼不悅,殷浩便附和著說:“將軍,今天大家高興,您應該開懷暢飲,我看得出您有海量!”
想不到這時陶侃卻淚流滿面,哽咽著說:“實在對不起,不瞞二位先生,家母生前曾給我規定,每次飲酒,三杯為限。今天杯數已足,我不能違背先母的禁約。”接著,他回憶了青年時代的一段往事。
一次,潯陽縣衙舉行宴會,陶侃喝得酩酊大醉。酒醒之後,陶母一邊垂淚,一邊責備他說:“飲酒無度,怎能指望你刻苦自勵,為國家建功立業呢?”陶侃羞愧難當,表示從此要嚴於律己,飲酒不過三杯。陶侃是個說到做到的人,沒有食言。他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於普通人,則更應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麼能夠遊樂縱酒?生年是對社會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後人記起,這是自己荒廢自己啊!”
之後,李瀚就是根據晉書上的這段故事,歸納為“陶侃限酒”,寫出了《蒙求》。
一個人在生活嗜好上的克制和自我要求的嚴格,往往需要意志和毅力。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的根本就是誠實守信。陶侃不忘母訓,克己限酒,表明陶侃的意志毅力和誠實守信的至高境界。
文出:品酒文化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