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7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龜蛇玄武與武當道教武術的相互影響作用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7 01:35: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原始社會末期,武術的最初形式“武舞”,即表現在宗教的祭祀神靈的活動中了。《周禮地官舞師》說“舞師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現在我國雲南納西族仍有祭神武舞“東巴跳”。由於統治者政治等方面的需要,宗教祭祀神靈中的武術活動更是顯得神秘而玄虛。

在武當山戰爭進行如火如荼時,宗教活動在武當山也悄然興起。先秦時期武當山即有個人宗教活動。宗教活動的興起和需要,使武當山技擊武術的存在形式上物化轉變成為一種求神拜靈的祭祀方式和法術活動了。

隨著以崇拜玄武為特徵的武當山地方道教派系在宋代的形成,武術不在僅僅是一種技擊術,還以身體運動這一特殊形態的語言方式在重大祭祀活動中來表現信仰、崇拜玄武神,轉變為一種宗教功能的法術。道教士手中防身自衛的兵器,如劍,也不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兵器,還是一種神器、法器,是人與玄武神靈連通的重器;道士踏罡步鬥、仗劍而舞、念咒作法,以玄妙高超的“劍舞”,表現自我宗教的法力無邊和神聖,具有不可戰勝的神力。

武術生存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宗教崇拜物化形式的需要,驅使武當山地方區域宗教與地方區域武術兩者的結合,使武當道教武術初現端倪。

明成祖朱棣對武當道教的扶持,大興土木建築,編撰武當道教道經,崇重祀典,尋訪武當高道張三豐,為武當道教的鼎盛拉開了序幕。出現了丘玄清、孫丘雲等眾多道功高深、學識淵博的高僧。尤其是撲朔迷離的張三豐的出現,使武當山道教與武術相結合、以表現武當山道教文化的武當道教武術成為了中國武術獨特的一個宗教門派。         

在武當道教武術中凸現了武當道教文化。出現了許多以武當道教命名的拳法和動作,如:以道教哲理命名:混元一氣、混飩初開、抱圓守一;以動物神靈命名:烏鴉撲翅、黑虎扒心、龜蛇交戰、蛇龜漫舞;以地名風景命名:紫宵橫雲、南岩驚雷、玉虛仿仙;以神、仙命名:太子下坡、玄武出山、果老騎驢[1]等等 。                                      

1龜蛇玄武對武當道教武術的影響

龜蛇玄武作為武當道教信仰的核心、崇拜的圖騰標誌,其文化哲理是武當道教所有活動的基礎。因而也左右著武當道教武術的風格和發展方向。

1.l.龜蛇玄武形象原形和文化寓意

玄武來源於《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四像是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是以北方的鬥、牛、女、虛、危、室、壁七顆星星想像為龜、蛇相纏形象而來。因而龜蛇便是玄武的化身、玄武的象徵。

“對玄武的認識,最初是“龜蛇交曰玄武”(龜為陰、蛇為陽)的雌雄一體的生殖崇拜、星辰崇拜或其他意象上,但隨著道教理論的深入完善,在吸收儒家、佛家、道家部分思想教義內容之後,對玄武信仰的內容,卻是一種綜合陰陽宇宙、泛神、泛靈、符籙簽法等而成的複合體”[2]。而且武當山供奉的玄武乃“太極別體”(《詞源》別體:變體。即玄武是太極的另一種形體),並且也確有“調和陰陽之目的”[3]。

矗立在武漢長江兩岸遙相呼應的龜、蛇兩山是龜蛇玄武陰陽哲理的典型代表。

1.2武當道教武術中以龜蛇玄武命名的功法、套路、招形名稱。

1.2.1以龜蛇玄武命名的內功功法、套路:玄武拳、玄武棍、龜蛇功、龜息蛇咽功等等。

1.2.2以龜蛇玄武命名的動作招形名稱:龜蛇同體、金蛇覓龜、金蛇撲龜、龜蛇交戰、蛇龜漫舞、金蛇纏龜

1.2.3以蛇命名(或與蛇相連)的套路、功法

遊蛇拳;龜蛇拳(玄武拳);白蛇吐信功;龜蛇功;龜息蛇咽功等等。

1.2.4以蛇命名的動作招形

蛇盤、蛇繞、蛇屈、蛇伸、蛇進、蛇退、蛇縮身而起、蛇藏身而落、蛇伏草、蛇吐信、蛇化閃。

1.2.5以龜命名及與龜相連的功法名稱及套路名稱

龜蛇拳(玄武拳)、龜蛇棍(玄武棍)、龜壽功、金龜功、龜蛇功、龜息蛇咽功。

1.2.6  以龜命名的動作招形名稱

金龜露背、龜蛇交戰、神龜抖甲、金龜鼓浪、金龜藏身、金龜入海[4]等等。

1.3.玄武文化哲理對武當道教武術的指導作用。

“技”,是武術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包括功法、技法等等。玄武對武當道教武術“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3.1陰陽哲理是武當道教武術技擊理論形成的基礎

武當道教武術直接吸取了玄武這種分而為龜、蛇,合而為玄武的“一物兩體”,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陰陽哲理,建立其“拳法陰陽”的理論基礎。

武當道教武術技擊原理和技法都以陰陽哲理為根本,“八卦轉掌論陰陽,五行六合內中藏”,把敵我雙方當作陰陽對應的整體來看的,根據攻守、進取、前後、左右、上下、動靜、剛柔、順逆、開合等陰陽雙方變化規律,根據對方動作不同特點,採取相應對策,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5]。在武當道教武術的套路編排組織上表現為高低起伏、動靜疾徐、剛柔直園等動作的相互銜接;在技法上表現為長短互補、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在勁力法度上表現為剛中有柔、柔中含剛、剛柔相濟;在功法練習上表現為以外導內,以內引外,內外互濟。

1.3.2以龜蛇玄武為物件的象形拳(招形),豐富了武當道教武術技擊方法。

技擊是中國武術的最大特點。以形比喻、納神取義的象形技擊拳法依然是傳統武當道教武術的經典。從玄武動物原形和武當道教武術中的以玄武命名的套路、招形名稱可以看出:武當道教武術根據玄武龜蛇動物原形的動作特點、納神取意而創編的象形拳(動作招形),無一不是人們從玄武本體的靈、巧、勁、捷中的精思巧想、精選優化而成的,形成了武當道教武術所獨有的以龜蛇象形意義的技擊技法,這些動作變化多端、嚴防攻巧,其實戰效果絲毫不比拳打腳踢遜色,如金蛇纏龜:在技擊防守時,以手臂、腿纏抱對方頸脖、腰背、雙臂、腿部等部位避免對方的擊打、摔抱;在技擊進攻,尤其在貼身靠打時,在纏抱對方之機,摔抱、或者擊打對方的面門或身體要害部位等等。還有重意不重形的“金蛇撲龜”、“蛇龜漫舞”等等技法,都可以獲得很好的實戰技擊效果。因此,如何理解、如何運用這些技擊技法,對武當道教武術的技擊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3.3 指導武當道教武術內功的修煉方法

中國武術雖然門派眾多,內功修煉的方法多樣,形式各異,但都講究“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都把“精、氣、神”的修煉,尤其是“氣”的修煉作為內功修煉的核心。

古人、尤其是武當道教之所以把龜神化並加以崇拜,就是因為龜能以氣自養、長壽延年,與其宗教長生久視的思想相一致,其自然生活的習性為人們所推崇。

唐《通幽談》雲:“藥物固形,外丹也,氣能存生,內丹也”。龜能以氣自養、長壽延年,早在《史記·龜策列傳》中就載有記載“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二十餘年……。龜能行氣導引。”之說,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也說:“靈龜上隆而文以法天,……,能出蜇脫甲,能藏土導引”。仿龜學導引,在道家、道教多種重要經典中都有歷史記載;《易經》曰:“靈龜能咽息不食,以氣自養,可以不求於外者也”;《雲笈七箋》曰:“長生之道於行氣,靈龜所以長存服氣故也”;《抱樸子·內篇》中有:“知龜長壽,效其導引以增年”;《黃庭經》曰:“象龜引氣致靈根”。

武當武術集大成者張三豐對龜也情有獨鐘。武當《大嶽太和山志》不僅記有張三豐“研磨太極陰陽之奧蘊,靜觀龜鶴之動態,探究其長壽之源,頓有所得”的研龜歷程,而且還有對張三豐龜形體姿的描述,“張全一,字玄玄,……丰姿魁偉,龜形鶴背,……。”《明史》、《徵異錄》都有同樣記載。張三豐保持這種特殊的龜形體姿,其目的在於仿龜、固養自身體內的“氣”,不使外泄,以強體延年,《易筋經》曰:“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

以道教多部重要經典中效龜引“氣”內功修煉的記載、龜在武當道教崇拜核心的地位,以及張三豐龜形鶴背的固氣體姿,可以說明武當武術在接受、回饋對武當道教龜神崇拜的同時,也同樣注意學習,吸納武當道教效龜食氣的方法,創編了多種與龜導引食氣原理相似、方法各異的以龜命名的內功修煉方法,如龜息法、金龜功、龜蛇功、玄武內功、龜息蛇咽功等等,極大地豐富了武當武術內功修煉的方法和種類。可以說是武當武術吸納武當道教宗教長生久視的思想與方法的最直接的體現。

2.武當道教武術以肢體語言表達對龜蛇玄武崇拜的文化內涵

由於武當道教武術所處的特殊的地方宗教氛圍,武當道教神靈崇拜對武當道教武術的滲透,因而武當道教武術中以龜蛇玄武命名的功法、套路名稱或動作招形名稱是極其講究的。選取了大量形象貼切、象形與取意相結合的手法,並結合文字的簡要補佐,使創編的武當道教武術中的龜蛇玄武既表現出了原始自然特點,如金龜藏身、神龜縮首;又反映出神話特徵,如龜蛇交戰、蛇龜漫舞,使表現的龜活靈活現,生氣遠出。

武當道教武術家們採用仿生象形、描述龜蛇玄武的原始自然特點,神話取意描繪龜蛇玄武的神話特徵等等一些觀物取象、以形喻勢的手法,其用意不是僅僅停留在動作表面上的酷肖物象、意真神似的簡單模擬,從捕食搏鬥、禦敵覓生中形成超人攻防技擊術,更重要的還是要把自己內心深層對龜蛇玄武崇拜的情感,通過象徵、寓意、變形表現手法滲入到武術動作中,使得武當道教武術家們對龜蛇玄武的崇拜思想不可分割地交融、滲透,通過武術這種特殊身體運動過程,來表現武當道教武術家們情與形融、意與境化,從追求外在形象的生動、靈活,以表現對龜蛇玄武崇拜的特定思想,突出武術(武當道教武術)的宗教功能[6]。這一點猶如我國雲南少數民族以“金龜舞”這種特殊的舞蹈方式,表現其對龜神所要表達的崇拜形象和情感一般。《易經》所雲:“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武當道教武術中以龜蛇命名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達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的作用。

我們綜合以上論述不難發現,龜蛇玄武崇拜與武當道教武術兩者之間產生了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作用,使武當道教武術顯露出宗教法術活動、武術技擊性等等一些宗教與武術相互影響作用於一體的特殊取向,從武當道教武術中瞭解蘊含的武當道教文化,成為了武當道教武術最為獨特的精典和最為主要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裴錫榮,李春生.武當武功[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3~357.
[2]何乃川,陳進國.論玄天上帝及其在閩台的傳播[C]道蘊(第三輯).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8:5.
[3]王光德,楊立志.武當道教史略[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3:22;82.
[4]裴錫榮,李春生.武當武功[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3~357.
[5]江百龍.武當拳之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2
[6]曾慶宗. 武術與象形[J],中華武術與傳統文化,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141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5 07:2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