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老子之道的理解與當代價值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8 00:59: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周所眾知,自古至今的所有中外哲學,所要解決的無非是三個根本問題:一是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問題,人們稱之為哲學發生論;二是現實世界的本質與基礎問題,人們稱之為哲學本體論;三是社會與人生的理想問題,人們稱之為哲學價值論。

  老子的道論把這三個哲學問題合在一起加以探討。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於此,中國哲學的宇宙發生論基本模式便奠定了。他說:“道者,萬物之奧。”“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由之,中國哲學的本體論而具雛形。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此,中國哲學以道為核心的價值也正式建立。道,不僅成為道家、道教的最高信仰,亦成為中華民族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稱。從古至今,多少聖賢志士都畢生竭力於求道、學道、聞道、得道、悟道、體道、行道、宏道,為的是使人生變得更有價值,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可以說,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豐碑,諸子百家環繞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潤,用大道而生輝。換言之,老子的道論是超乎學派的,沒有封界的,一切願意窮根究底和需要安身立命的人們,都可以到大道裏面去尋找答案。

  在《道德經》中,“道”字前後共出現了七十三次,可見其重要性。但在不同章句裏,“道”的含義卻不盡相同。歸結起來,老子的“道”大約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道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本原,第二道是一種真實的存在,第三道具有規律、法則意義,第四道具有人生準則、規範的意義。概括而言,作為天地萬物本原的道,具有三大特徵。

  第一,從哲學發生論的角度上看,老子的道非常強調一個“生”字,指出道乃是萬物生命的總源泉,道具有能生而又不被生的永恆不息動力。這種重生的觀念,深刻的影響了道家和道教,成為道家、道教學說的核心學說之一。如《莊子·大宗師》曰:“(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管子·勢解》曰:“道者,扶持眾物,使行生育,而各終其性命者也。”《淮南子·原道訓》亦說:“夫太上之道,生萬物而不有,成化象而弗宰。”後來的道教正是遵循老子的教誨,高揚“重生”的理念,成為老子學說忠誠的宏揚者。

  第二,從哲學本體論的角度,老子的道論突出一個“通”字,指出宇宙萬物相聯繫而存在,多元一體的基礎就是道,萬物統一於道,道雖然無形無象,卻是萬物存在的普遍根據,因為它無所不通。《莊子·漁夫》曰:“道者,萬物之所由也。”楊雄說:“道也者,通也,無不通也。”王弼亦曰:“道者,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道教中更有《靈寶天尊說大通經》,內曰:“大道無象,故內攝於有。真性無為,故外不生其心。如如自然,廣無邊際,對境忘境,不沉於六賊魔。居塵出塵,不落萬緣之化。致靜不動,致和不遷,慧照十方,虛變無為。”一切物象皆有滯而成,道通而無滯,故可以為物象之本,它不是“跡”,而是所以“跡”;它“無象”“無為”,故可以“攝有”,可以稱為“虛變”、“無為”。

  第三,從價值論的角度,老子之道重視一個“德”字。他說:道使萬物生長,德使萬物繁殖,質體使萬物得到形狀,器物使萬物得到完成。因此萬物沒有不尊崇道而重視德的。道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重視,並沒有誰來命令,它從來就是這樣的。所以道使萬物生長,德使萬物繁殖,使萬物成長、發展,使萬物結果、成熟,對萬物愛養、保護。生養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居其功,作萬物的首長而不對它們宰製,這就是最深遠的德。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是社會人生的正路,得道則成則安則貴,失道則敗則危則賊。《莊子·庚桑楚》曰:“道者,德之欽也。”《管子·心術》曰:“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賈子·道德說》曰:“道者,德之本也。”這些都是對道的正面價值之判斷。道是指社會人生的直路、大路,是合乎人性的健康發展之路。其後,尊道貴德的思想亦成為道教精神的核心。

  總之,老子之道的哲學內涵相當豐富,有時指人生準則,有時指宇宙的根本規律,有時又指萬物的本原,在具體章節中其含義並不完全相同。儘管如此,但“道”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明確的,即道是老子哲學的最高範疇。推究歷史,春秋末期的“道”已具有哲學的意味,開始成為一個哲學範疇,老子的“道”正是在春秋時期天道、人道的基礎上提出和昇華的,因而在用法上,有時不可避免地與天道、人道的用法有一定的聯繫。但更為重要的是,老子提出了“常道”的概念,用以標示“道”永恆常存的特質,以此表明了老子之道不同於一般的道,它是老子哲學的最高範疇。

  與中國文化不同,西方的宗教與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的基礎之上。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是它的上帝觀。在《聖紀·創世紀》中,上帝是至善至美、全智全能的至上神形象,他創造並管理著人間世界的一切,主宰著人類的命運,是一位超越一切被造之物的最公正無私的大神。這種神學的上帝觀一直主導著基督教的信仰。但進入二十世紀以來,隨著尼采“上帝死了”的呐喊,基督教的理論發生了諸多變化,把上帝非偶像化和內在化的思潮日趨流行,上帝的觀念越來越脫離傳統的軌道,而接近了中國人尊崇的老子之“道”,這種現象引入注目。

實際上,老子之道對基督教的影響較早,基督教文獻的中譯本中早已引入“道”的術語。如“道成肉身”是中國人熟知的著名教理,道代表上帝,亦即基督精神,肉身基督是它的歷史見證。正如英國學者貝扶理所說:“道與基督教信仰的關係淵源甚久。”“從歷史的觀點上說,道的觀念在中國發展,似乎對基督徒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影響非常明顯。今日我們非常熟悉的首批在中國的基督徒涅斯多留派(Nestorians,他們大約在西元600年至635年間進入中國)一定會認識這個事實。道的觀念一開始便是不可缺少的。例如,所有基督徒都教人耶穌基督是神道成肉身。但怎樣解釋這個‘道’(Word)呢?雖然涅斯多留派之後數世紀的宣教士一般都忽略道家的哲學或它在中國文化的重要角色,但他們談到耶穌基督的時候,很難避免不用道這個術語。因此各種不同譯本的中文《聖經》都告訴我們: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而在《啟示錄》我們讀到:他的名稱為神之道。現今的神學和哲學學生會知道這裏之所以用道這個術語,因為道這個觀念在許多方面看來都與《新約》所用的希臘字邏各斯(Iogos)平行——特別在《約翰福音》。兩個字在它們各自的文化裏都是哲學和宗教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對道的理解,竟然在數千年後基督教有關神的兒子道成肉身的著作獲得迴響。

  既然如此,近現代西方的學者在闡釋基督教哲學時向老子之道靠攏,亦是必然的一種趨勢。美國新思想代表人物萊因說:“宇宙的偉大核心事實,就是那無限的生命與力量之精神,它潛藏於一切之後,賦予一切以生命,在一切中並通過一切來表現自己,這個精神,就是我所稱的上帝。”萊因所說的上帝,他不在高高的天上,而在萬有之中,這不就是有無限生機與力量並賦予一切以生命的大道嗎?存在主義先驅哲學家奧爾特認為,上帝“象徵著生命的洪流,宇宙通過它那無限的河網而逐步前行,從而連續不斷地沉浸在生命之中。”顯然,這裏的上帝已不是傳統的至上神,而是生生不息的大道。西方的學者及其基督教徒,不論是否已經意識到,這實際上就是向東方之道的信仰趨同,道有可能成為東西方溝通的渠道。

在當代科學技術理論危機中,許多著名的學者如湯川秀樹、卡普拉、李約瑟、李政道等人,紛紛把眼光凝聚在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身上,去尋求解決生存危機的靈感與智慧,建構科學理論的新模式,其中用“道”的理論與當代科學最新理論互相發明,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動向。

  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喜讀《老子》和《莊子》,他認為物理學發展不斷更新“道”的觀念。在探索最新概念的過程中,老子的話會獲得非凡的新意。他說:“我們現在不得不擔憂人類會不會沉沒到科學文明這種人造的第二自然中去。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聲明,獲得了新的和威脅性意義,如果我們把‘天地’作為包括第二自然界在內的自然界,並把‘萬物’看作包括人本身在內的話。”並進一步指出:“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經預見到了今天人類文明的狀況,甚至已經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將達到的狀況。或者這樣說也許更正確,老子當時就發現了一種形勢,這種形勢雖然表面上完全不同於人類今天所面臨的形勢,但事實上二者卻是很相似的。可能正是這個原因,他才寫下了《道德經》這部奇特的書。不管怎樣說,使人感到驚訝的總是,生活在科學文明發展以前某一時代,老子怎麼會向從近代開始的科學文化提出那樣嚴厲的指控。”

  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對《老子》有著相當深刻的理解,他認為老子把實在的終極元素稱之為“道”,看作是一個連續的有流動的變化過程,道的基本特徵是永不止息的運動的迴圈性,自然秩序是陰陽之間的動態平衡過程,這是很有道理的,在他看來,老子之“道”與現代物理學中的“場”的概念十分相似,這對於擺脫機械論的世界觀的危機是大有幫助的。他說:“在偉大的諸傳統中,據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美的生態智慧,它強調在自然的迴圈過程中,個人社會的一切現象和潛在兩者的基本一致。”從而給老子、道家思想以高度的評價。

  此外,當代德國哲學家赫伯特·曼紐什認為,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涉及範圍更廣泛的哲學懷疑論著作,其要旨是闡述人類理性的局限性,以及人類種種價值和道德的相對性,其目的是要破除俗見和成見,以期深化人類的智慧。英國科學史學者李約瑟反對西方流行的唯科學主義,認為道家哲學中包含著一種極其可貴的人文主義的地位。”他說:“遠在我們這個時代以前,中國思想已經前進到科學人文主義的地位。”其特點就是:“它從來不把人和自然分開。”他還預言說:“想來沒有比歐美和中國文明的合流更偉大的。依我的感覺,我們愈是研究它們兩方面,愈覺得他們像由兩個不同的作曲家所作的兩章不同的交響樂,其主調是一樣的。”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亦說:“從哲學上講‘測不准定律’和中國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頗有符合之處。”由此可見,當代自然科學家在解釋最新科學發現時,理論上遇到了困難,於是向老子的書去尋找智慧,老子的道論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比現有的科學理論更深刻更高級的思維模式。雖然在他們重新發現老子的過程中,不免有時會曲解、誤會老子,但老子的智慧確實開啟了許多西方科學家的頭腦,推動了科學理論的進步與發展。

  至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老子不僅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道”不僅是中國人的共同語言,也有可能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語言。老子之道正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恢宏的包容性走向世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也許,在重建人類新文明——生態文化的歷史過程中,老子及其道家學說將會起到更大的作用。倘若如此,大道昌盛,這將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福音。

注釋:
見楊雄《法言·問道》。
見王弼《論語釋疑·述而》。
見《道藏》第5冊第897頁。
據《道德經》第五十一章意譯。
見英·貝扶理《碗的默想》,劉小楓主編《道與言》第356、357頁,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1月版。
見何光滬《多元化的上帝觀》第35、40頁引,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見葛榮晉主編《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第194、301、304頁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4月版。
見莫善劍《臺灣、港澳〈老子〉研究》引,《國內哲學動態》1985年第8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5 02:3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